小学生性教育课男女一样吗?
性教育无需谈性色变,让孩子从小正确认知、正确感受,这样的方式,应该支持。但也有网友对男生也上台实践学习表示不理解。
对此,教授课程的老师表示:性教育课程不分男生女生,男生学习后更能尊重女性。
“性教育”一直以来都会给很多家长带来困扰。
明知性教育很重要,但实施起来就是有些尴尬,也正是因为家长们的保守,才让很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无法理智地与异性相处,甚至身心都受到了无法逆转的伤害。
事实上,谈性色变是教育的误区,随着孩子的心智越来越成熟,很多事情家长越是想要掩饰,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越重,因此当我们回顾学生时代,那些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当时却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耻。
性教育不分男女。性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知识,老师在传授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
而且老师找男生来演示,能够让男学生正确地认识卫生巾的使用原理,从而让男生在学习后能够尊重女生。
想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就要首先学会认识他人。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其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由于部分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许多家庭都想要拥有一个儿子。
在求子无果之后,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女儿当作儿子来养。有的让许多女孩子的性格偏向男性化,而有的甚至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性别。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如果孩子长大之后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性别,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性别混乱,甚至是人格分裂。
学生尽早地接受性教育,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性别,从而避免受到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性别混乱。接受性教育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识破某些心怀鬼胎之人的谎言,更能提高警惕,有效的保护自己。
如果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那些不法分子也就没有可趁之机,也就不会发生那些让人不想看到的悲剧。
性教育课本该分男女吗?
我认为性教育课不分男女。不理解源于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少部分人没有意愿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性教育过程中的半遮半掩所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前移的趋势,女孩在小学就月经初潮已是常事。但由于家长、学校对性教育的“避而不谈”和“谈性色变”,以及生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不少孩子对青春期产生误区。加上受传统因素影响,我国性教育严重滞后,导致长期以来,在公开场合提到月经等生理现象被不少人认为是不体面的行为,也让一些孩子“羞于启齿”,特别在青少年时代,“月经羞耻”等情绪也会让男孩女孩们无法正视这一时期的身体变化,选择用逃避来掩盖这种不适。
对此,该事件老师的回应值得我们深思。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性教育课程本不该分男女,更不该“遮遮掩掩”。要知道,即便一些孩子生理上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但心理上却早已觉醒,倘若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因为忽视,使其通过不正规、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性知识和生理问题。这对于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可谓是风险重重,一旦失足踏错,便容易误入歧途。
在此情况下,我们的性教育更应该跟上脚步、与时俱进。正如事件中老师提到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去开展不同性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提前打破性教育的神秘,主动出击,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大方方扯掉两性教育的“遮羞布”,通过性教育课程,让他们认识到关于性的真相,才能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性观念、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