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生物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1 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 措施 :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 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疏松土壤,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 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镒蛏、石鳖、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 河蚌内的珍珠是由外套膜受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 珍珠与贝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3)与人类的关系: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壳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 有益:食用(牡蛎、扇贝、鲍,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等皆可入药) 工艺品(螺壳、珍珠壳)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如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6、节肢动物(是最大的 动物类 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代表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节肢动物分为四类: ①昆虫类(蜜蜂、蜻蜓、蚊子、苍蝇蝴蝶、蝉、蟋蟀、七星瓢虫) ②甲壳类(虾、蟹) ③多足类(蜈蚣、蚰蜒、马陆)④蛛形类(蜘蛛、蝎子) (4)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①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 三部分;有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胸部生着3对足(善于跳跃)和2对翅 (适于飞行) 呼吸器官:气管、气体通道:气门。3个单眼1个复眼、口器:摄食 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代表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5)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虾、蟹食用②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③蝎子、蜈蚣、蝉蜕等入药④果蝇是实验材料 ⑤蚊、蝇、螨叮咬人传播疾病 7、鱼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 游泳 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鱅鱼。 8、两栖动物 (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代表动物: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 (3)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雌雄异体,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爬行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代表动物:乌龟、鳖、蛇、鳄、蜥蜴(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10、鸟(地球上大约有9000多种) (1)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④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3)家鸽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体内受精,卵生,主要是体外发育。 ②卵细胞:包括胚盘(含细胞核)、卵黄,卵黄膜三部分。卵黄是供胚胎发育的养料,卵白和卵壳都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给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 (4)代表动物:鸵鸟、企鹅、鸡、鸭、鹅、家鸽等 (5)与人类关系: 猫头鹰捕食鼠类;大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农林害虫;鸡鸭鹅食用;丹顶鹤、孔雀等观赏。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 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 上肢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 ①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②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③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 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 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⑤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循环。 ③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 方法 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3、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4、动物与仿生: ①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 ②动物与仿生:A、长颈廘与宇航员的“抗荷服”; B、萤火虫与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D、乌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4 细菌和真菌 一、观察菌落: 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荷兰人)。 细菌存在的证实者: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①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②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 琼脂的作用:不能作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为其生活提供场所; 牛肉汁(或蛋白胨等)的作用: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 (2)高温灭菌、冷却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器具放入高温条件下灭菌。 (3)接种 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入培养基中。 (4)恒温培养 3、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细菌 1、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荚膜和DNA集中地区域构成。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异养——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①腐生: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②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2)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3、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1)细菌对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醋酸杆菌(制醋)、乳酸细菌(制泡菜、酸奶、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甲烷细菌(制沼气)、根瘤菌(固氮)等。 (3)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 三、真菌 1、真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真菌的名称 ①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 ②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③主要真菌的名称:酵母菌(单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多细胞)、大型真菌(蘑菇、灵芝等)。 2、真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①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 ②有些可使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使人患病。 ③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5 病毒 1、病毒形态结构: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4、病毒的繁殖:细胞内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 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与学习复习方法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2016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上生物知识点有哪些?
第一章一、各种动物的特征: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二、常考的典型动物:1.蚯蚓。(1)前后、背腹面的区分:前端有环带,而后端没有;背面颜色较深,腹面的颜色较浅。(2)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因为腹部有刚毛,可以与肌肉配合运动。2.蝗虫。(1)全身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1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口器),胸部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气管为呼吸器官)。(2)身体和附肢分节,好处:运动更加的灵活、精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3)体表有外骨骼,好处:①保护体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4)具有三对足,两对翅,好处:扩大了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对于昆虫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十分有利。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 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活),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身体变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段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5)蚯蚓的呼吸: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气体交换示意图)。(6)蚯蚓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2、能提高土壤肥力;3、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4、处理有机废物。(7)蚯蚓中,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和章鱼(贝壳退化)(3)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乌贼的壳:海螵蛸,鲍的壳:石决明)、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4)河蚌内部结构图及相关结构 P12 (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5)珍珠的形成:当外套膜受到微小砂粒等异物侵入时,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和唯一会飞的动物)A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有气门用于呼吸);体表还有外骨骼。外骨骼的优点: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外骨骼的缺点: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故蜕皮。B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2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一)鱼类 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 。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2、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a.减少阻力: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呈流线型。b.保护:体表有鳞片、黏液。c.运动:脊柱能支撑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动力。d.协调与平衡:鳍)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二)两栖动物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代表动物: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4)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①鼓膜:感知声波。②鼻孔:呼吸时气体的通道。③四肢: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④呼吸: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吸。⑤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4)生殖: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还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三)爬行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明有坚硬的卵壳。 (2)代表动物:蜥蜴、扬子鳄、龟、鳖、蛇,等。 (3)爬行动物因为在陆地上产卵繁殖后代,因而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4)蜥蜴: (四)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鸟的主要特征: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且有气囊辅助呼吸。 3、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 (五)哺乳动物 1、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形态上:体表被毛--保温作用(恒温动物) (2)结构上:牙齿有分化,门齿、臼齿、犬齿。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门齿切开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臼齿适于磨碎)。(3)生殖和发育上: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4)神经系统发达,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哺乳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主要哺乳动物名称:人、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等。 3、兔(草食动物)的牙齿与狼(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较 P38 (兔子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没有犬齿,这与其植食性有关;狼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犬齿发达,这与其食肉性有关) 初中 生物 学习 方法 第一,学习生物需要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总是有人认为,生物属于理科,不需要太多记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试想一下数学中平面几何中常用到的“截长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你根本不知道该做哪条辅助线。同样,生物也需要记忆。当然,只记忆是不够的。有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北京中考为例,像文科一样背的滚瓜烂熟,最多40左右(满分45),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解决了实验题、阅读题,才能有满分的可能。 第二,生物中的人为规定要“欣然”接受。例如生物里面的动物、植物组织的名称,要接受这些名词。有些人为规定确实没有太多道理,但要接受。例如为什么浮力不叫“漂力”,为什么三角形不叫“三边形”,为什么说两个人不说二个人,没有为什么,约定俗成。 第三,生物需要 总结 。当然每一科的学习都需要总结,但总结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生物在七年级上册会学习一些植物的有性生殖,七年级下册会学习人类的生殖,八年级下册还会学习动物的生殖,需要对比记忆,总结区别与联系。需要承认生物与数理化相比没有那种提纲携领、一以贯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进行对比总结。应当注意“滚雪球”的学习方法,同类知识学两个就总结两个,学到第三个就再加进来一起总结,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第四,注意细节的把握。会考生物的重中之重就是细节,会考中许多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对细节把握的好。说到把握细节,不单单指考场上不粗心,同时更要强调平时学习时要细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当然。例如在很多的实验题的表达中,应该注意类似“多”与“较多”这样的文字区别,以及在阅读图像和长 文章 做题时,应当准确获取信息。平时在作业中,就要严格杜绝粗心的错误,把每次练习当成考试,培养自己的细心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 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 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 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二、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 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 (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 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 (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益盛、蜗牛、乌贼。 2、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3、河蚌的生活环境: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中。 4、外套膜: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并且分泌物质形成贝壳。具有外套膜和贝壳是双壳类动物。 5、运动器官:足 6、呼吸器官:鳃 7、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 2、昆虫是节肢动物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蜘蛛不属于昆虫类。 4、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的中心。 5、呼吸:腹部的气门 6、外骨骼:(1)保护身体,(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7、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8、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提供食物(2)传粉(3)药用价值 第四节鱼 1、体内有脊柱的是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是无脊柱动物。 2、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3、鱼能生活在水中:一是靠 游泳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鱼适于游泳的结构特点 (1)体形: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体色:上深下浅,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3)体表:身体表面覆盖有鳞片,保护身体,表面有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4)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呼吸器官:鳃 鳃盖下面是鳃,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鳃丝中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呈鲜红色。 (6)鱼的口与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主要用于呼吸. (7)运动: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 皮肤辅助呼吸 9、体温:变温 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 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 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 6、体温:变温 7、繁殖:产卵 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鸟类 一、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行,比如鸵鸟,企鹅就不会飞行。 二、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长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飞行器官, 3、颈较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可弥补前肢的不足。 4、长骨中空,内有空气,可以减轻体重。 5、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体温:恒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第七节哺乳动物 1、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鲸、猪、牛、羊、马、兔、狼等。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3、体温:恒定 (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 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5、胎生、哺乳的好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与学习复习方法 ★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与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 八年级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 八年级生物学习建议与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