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属于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个中华典故出自: 《晋书·苻坚纪》
《晋书·苻坚纪》中讲到,东晋时,前秦王苻坚自恃兵力强大率军攻打弱小的晋国,却没想到首战即败。苻坚与弟弟苻融视察前线,远远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如晋军士兵般。苻坚后悔轻敌,转回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该典故解释为:人在极度惊恐时,稍有些风吹草动即异常紧张害怕,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例句:“~”,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