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奇才

时间:2024-12-07 19:04:54编辑:小松

数学家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数学家华罗庚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罗庚,中国现代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数学奇才是谁?

数学奇才——耐普尔 记得四大发明吗?它们是印度-阿拉伯记号,十进制小数,对数和计算机。其中的对数是十七世纪由耐普尔发明的。他1550年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以其天才的四个成果被载入数学史。其中的对数的发明使整个欧洲沸腾了。拉普拉斯认为“对数的发现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可以说对数的发现使现代化提前了至少二百年。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两个他的小故事: 一次,他宣称他的黑毛公鸡能为他证实:他的哪一个仆人偷了他的东西。仆人们被一个接一个地派进暗室,要他们拍公鸡的背,仆人们不知道耐普尔用烟黑涂了公鸡的背,自觉有罪的那个仆人,怕挨着那个公鸡,回来时手是净的。 还有一次耐普尔因他的邻居的鸽子吃他的粮食而感到烦脑。他恫吓道:如果他邻居不限制鸽子,让它们乱飞,他就要没收些鸽子。邻居认为他的鸽子是根本不可能被捉住的,就告诉耐普尔,如果他能捉住他们,尽管捉好了。第二天,邻居看到他的那些鸽子在耐普尔的草坪上蹒跚地走着,十分惊讶,耐普尔镇静自若地把它们装进一只大口袋。原来,耐普尔在他的草坪上各处撒了些用白兰地酒泡过的豌豆,使这些鸽子醉了。


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英年早逝的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到底有多牛?

印度有两个让世人尊敬的人,一个是泰戈尔,一个是拉马努金;泰戈尔就不用说了,那是文学史上的一盏明灯;拉马努金在大众中的名声上可能要稍逊于泰戈尔,但在数学界,他被誉为是千年一遇的数学家,甚至有人说拉马努金是后世穿越而来的数学家。先说说拉马努金是如何厉害吧,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他的:人们都在学习数学,而拉马努金是在创造数学。他留下了接近4000道数学公式和猜想,这些大多都只有结果,而没有证明过程。拉马努金θ函数,在θ函数的奇点上,时空率和物质的密度都趋近于无穷大,满足这一点就是黑洞,所以说,拉马努金是黑洞数学的开创者。当然还有一些猜想和公式被应用在超弦理论和多维时空的运算中……要知道,在拉马努金写出这些公式的时候,科学家还不知道黑洞是何物,更加没有超弦理论和多维时空这些概念。拉马努金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这一切成就基本上都源于自学。10岁的时候他才接触基本的数学运算,15岁的时候,拉马努金获得了一本《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概要》,这里面有大概5000个高等数学等式,拉马努金很快将它们逐一进行了证明。1911年,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他的首篇论文,他的数学才华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印度当时还是英属殖民地,数学水平很一般,也没人能看懂拉马努金的研究,因此有人就建议拉马努金去英国发展。拉马努金给当时英国数学界的三位大咖写信毛遂自荐,寄去了一些自己研究得出的数学公式和猜想,引起了剑桥大学的哈代教授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后,哈代确信拉马努金是一位数学天才,于是便邀请他前往英国。让哈代教授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拉马努金对于现代数学的了解竟然很少,在某种程度上他都不知道什么叫作证明,于是哈代教授花费了很大心血,教拉马努金一些欧洲现代数学知识。哈代和拉马努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二人在5年时间里面合作发表了28篇重要的论文,拉马努金也因此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这是牛顿、霍金他们曾经获得的荣誉。然而天妒英才,拉马努金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健康,一战导致的蔬菜缺乏让他病情加重,1920年4月他在印度病逝,时年37岁。拉马努金是千年不遇的超级数学家,他在三本活页纸笔记上,记录了很多公式和猜想的结果,这种直觉的跳跃令人感到非常困惑,至今一些数学家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正是因为拉马努金取得的成就太不可思议,而且他提出来的理论要远超于现代(比如经过计算后的23维空间),还有很多神秘的猜想有待解开,所以,有人认为拉马努金是未来穿越而来的人。

上一篇:长沙出租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