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演的《冰之下》17年就已经参加过多个电影节,为什么19年初才上映?
电影《冰之下》于2015年10月就正式开机,至今未上映,引起种种猜疑,有的只是一个含糊的“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上映的说法。
其实这部影片在2017年上海电影节就曾公映过,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虽然很多人对《冰之下》存疑,但男主角黄渤的表演却受到好评。
电影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沉沦,用导演的话说就是,一个人想要变成好人是非常难的,即使有一束光照亮灵魂,但也转瞬即逝。
《冰之下》是蔡尚君继《人山人海》后,作为导演阔别6年的又一新作,也是黄渤当年荣登“几十亿帝”后急流勇退、休假一年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俄边境,关于爱情、犯罪、欲望挣扎以及自我救赎的故事。
公映之后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论,有的观众说非常值得一看,也有观众说剧情太意识流,云里雾里看不懂要表达什么。自此之后,《冰之下》似乎彻底沉寂,
其实经常关注电影圈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有一些电影,虽然很早就拍摄完了,也在国内国际拿下很多知名奖项,却迟迟没能公映,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有的是因为审查制度原因、有的是因为投资方原因、还有就是发行原因。
审查制度原因不必多说,投资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作为投资人,投拍一部片子,目的最终是为了盈利,只有选择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公映,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是每个投资商都想的事情。而在这些方面,宣传投资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很多电影因为宣传不够,导致票房无法达到预期,所以很多投资商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宣传空间,可以延期电影上映,也为了能让自己能够筹措更多的宣传经费。
最后的发行原因,就是作为投资方的发行部门,亦或者投资商找的发行公司,他们在和影院沟通拍片出现问题。
排片量是影片盈利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一个影院每天给你的片子排几十场,和每天给你只排几场,会直接影响到票房收入。或许很多人天真的以为,影院是要收取电影票一半的金额,为什么不给好的片子多排片呢,这就涉及到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恩怨纠葛了。
有心的读者可能记得,当年某达就是拒绝某兄弟的片子,自己影院只给很少的排片量,导致裤子口诛笔伐,句句带刺的狗屎长微博也掀起了很大的舆论风波。
好片子永远不缺乏观众的支持,不管投资方出于什么原因迟迟未让影片上映,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另:不要相信约谈什么的,神仙打架戏子遭殃而已 ,他们的重量还不足以左右什么,演员和戏子是有很大区别的。
炒得沸沸扬扬的17个约谈人中有没有他,暂时还无法确定,如果有他,后面的事就很难说,也许就是冰火两重天。
崔永元曝光的585个人中,黄渤就位列其中,他很难独善其身,很多偶然的因素让人无法预料。
现在别谈几时上映的事,《大轰炸》确定了日期,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见了吧!
影响电影上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审查风险,比如商业因素,也有可能是一部烂片。
这部片子才才耽搁两年。
《无问东西》因为资金的问题辗转多家影视公司,6年没有上映。
明天要上映的《狗十三》,也是五年前拍的片子了。
而那些拍完没有上映的烂片会更多。
娱乐 圈关系处理不当.
应该是制片和公司商量的决定,留来年后播,那时候是一个空挡期。
19上映也不一定的
求考核通过谢谢
电影《冰之下》值得期待吗?
我觉得非常值得期待。因为剧中有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黄渤。电影《冰之下》以两个中国移民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故事发生在俄罗斯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影片是由方金影视文化传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蔡尚君执导,黄渤、小沈阳、宋佳、刘桦领衔主演。 故事发生在一个中俄边境城市,那里曾经十分繁华,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淘金者”,那里虽然气候非常寒冷,但却是个欲望的温床。后来随着边境贸易的衰落,这些“淘金者”又迅速离开,一个城市底层的失败者留在这个边境小城,他曾经堕落迷失,之后又自我救赎,这正是故事的关键 。大年初一凌晨。中俄边境的小城内,波哥与他唯一的捷达车被撞的体无完肤,所幸人无大碍。穷途末路时,他多年的老友——交警奎子,告诉他当年和他一起闯荡的老乔正四处找人去俄罗斯买木材。 而在剧中的黄渤,黄渤的长相经常被“吐槽”,殊不知这张辨识度极高的脸,在这个“丑男当道”的时代,却成为票房保障,因为单看他那近乎经典的长相以及夸张的肢体动作,就能让观众大笑不止。而黄渤为人非常亲切,这与他在银幕上所塑造的角色给人感觉如出一辙,总能让观众感觉他就像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出道至今,黄渤演什么像什么,让人惊喜连连,因为他的草根形象,天然的语言天赋,让他出演的不少讲方言的小人物形象尤其深入人心。 黄渤不但具有专业的表演素质,在他身上更散发着来自内心的真实与质朴。他曾经做过歌手、节目主持人和舞蹈编导,后来又经过了专业的配音学习,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更具备了优于其他演艺新人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