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

时间:2024-12-01 07:43:29编辑:小松

红旗明仕怎么样?

明仕轿车是在老款明仕商务版的基础上经过17项技术与配置全面升级的04新款。经过改进的明仕:外形方面显得更加明丽,细节更精致,更富有现代感;内饰方面依然保持了红旗宽敞舒适的特点;安全性方面,在原来已有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排双安全气囊、四轮盘式制动和205/60r16的宽大轮胎,使其主被动安全配置在同价位轿车中保持领先地位。

上市时间:2001年

上市价格:13.98-17.58万

原型车:老款明仕商务

原型车介绍:

红旗“明仕”是红旗车系2001年推出的最新成员,它不仅继承了红旗车的高水准、高品质,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配置上的合理改进与升级。新车型集可靠性与舒适性于一身,经济实惠的价格定位,成为最吸引人的卖点,品质始终如一,成为市场上同档次轿车品牌的首选。

参考网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660308.html?wtp=tt


有关祖国日新月异的资料

2009年,正好是祖国的60华诞。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则是辉煌的60年。六十年来,祖国在各行各业的建设,均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用“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来形容祖国的飞速发展也毫不夸张。

在这帖子里,我不想说那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之类我们没有亲身感受得到的成就,只说说身边的变化。

我记得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大人们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特别是妇女有很多人都是文盲。当时上级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就利用晚上聊天的时间开办“扫盲班”,辅导大家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村的“扫盲班”就设在旧祠堂,由村小学的老师担任扫盲辅导员。我们几个小孩子也去凑热闹,经常都去听课。教的什么大都忘记了,但有几句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和“交通事业大发展”。

记得当时的辅导员眉飞色舞地用充满向往的神情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只要大家努力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那时候,我们大家住的就是有“楼上楼下”的小洋楼了,而且还有“电灯电话”。“交通事业大发展”,公路四通八达,大小汽车穿梭于城乡之间,交通方便极了”。没想到这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在大家奋斗了几十年之后真的实现了。现在我们的家乡不但有小洋楼,而且家家都装有程控电话,都有摩托车,我们的村子里,还有了几辆小轿车呢。

说到电话,那变化就大了。我记得在50年代初期,我们村子里还没有电话,那时候我们连电话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大概是在50年代末人民公社后成立的生产大队,大队部才有了第一台电话机。

那时候的电话机统一都是浅黑色有一个摇把的手摇电话机。也没有电话号码,只用铃声的长短来区别是谁的电话。电话机旁边的墙壁上必定贴有一张各单位的电话铃声信号表,象电话号码簿那样方便查用。虽然当时电话还没有普及,但就是我们乡下这么小的公社也有7个生产大队,加上百货公司等商铺以及机关的电话,总也有二三十台的,没有号码,单凭铃声来区别是非常搞笑的。比如某大队“一长”,就是“………”、另一大队“一长二短”就是“……… ……”。你在那头按长短一摇电话机,全公社所有的电话机都同时响起,各值班人员就根据铃声来判别是不是自己的电话。有时候搞错了,大家拿起话筒“喂喂”地喂个不停,当知道弄错了才放回话筒,对方必须重新摇过,直到自己要找的单位接听了才开始通话,麻烦极了。如果是急着找人,当你摇了电话之后接听的并不是要找的,你大概会急到想哭。这种手摇电话大概也用了十多年吧,一直到了70年代才有了用手拨号的电话机。

这电话也不是现在的程控自动电话,电话交换机是需要接线员接驳电话线的,当你按号码拨出后,交换机上显示你的一个牌子就会掉下,接线员会问你需要叫谁,然后就把交换机上你的线头拉出来插入你要叫的人(或单位)的受线孔,对方的电话就会响起,你很快就能找到你要找的人。这种电话虽然还不够理想,但比起手摇电话靠铃声长短来区别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方便多了。

这种电话的不足就是不是自动接线的,需要接线员手工接线,速度慢,而且不能拨打长途电话。如果你需要打长途电话时就要到电信局去,先填写电话单,再交20 元预付话费,然后排队等候,当叫到你的名字到某号电话室时你才可以与对方进行长途通话,然后再根据你的通话时间计算话费,再由预付款多除少补,麻烦极了。有时碰到去电信局打长途的人多或线路繁忙时还要等上半天呢。太麻烦了。

大概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我们的家乡才开通了程控自动电话,但由于初装费需要四五千元,太昴贵了,除了单位之外根本无法普及,打电话还是要到电信局去。到90年代后,程控电话初装费才逐渐降低,直至免除了初装费,电话才得以全面普及,现在我乡下的农户大都安装了程控电话了。家里装了程控电话之后,打长途电话也不需要去电信局排队了,只要每月按时到电信部门交电话费就行了,非常方便。在城里到处都是滋卡或200卡等公共电话,只要你花几十元买一张卡,就随时都可以用来打电话,方便极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自上世纪80年代末移动电话传入我国之后,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记得当时的移动电话机是很大很笨的,我们都戏称为“热水壶”,但身价很高,每台听说要一万多元,加上初装费高达一万多元,除了政府机关的头头以及大腕之外是无人敢装移动电话的。当时在我们这个拥有一千多工人的企业,也只有厂长一个人才能公费安装。由于移动电话的购机、装机及话费昴贵,一般人都使用不起,所以是身份的标志,只要是使用移动电话的都是非富则贵的人,所以在当时只要在摩托车的把手挂有一个“热水壶”手机袋的,在公路上行驶时连交警都不敢查他,这“热水壶”手机所显示出的身份就可想而知了。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速度非常之快。据机电网统计资料显示: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早期移动电话(即热水壶手机)的身影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回顾我国移动电话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是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百分号)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不到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1.2亿,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2004?年,我国计划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4.5(百分号)。到2006年将达到4.41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仍然将超过18(百分号)。2004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最新移动通讯市场数据,200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500万户,总数达3.05亿户,到2010年,中国移动用户将突破7亿户。

现在再看看我们本地,手机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由于现在的手机很便宜,如果其功能只是拨打和接听电话的手机,不到二百元就有一台彩屏手机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加上大幅下调了资费,所以迅速得到了普及。现在走在大街上,无论是学生哥,打工仔还是干部,甚至是挖土方的、蹬着单车捡废品的,扛着锄头的农民,腰间都别着一台精致的手机,几乎是人手一台。

手机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某些习惯,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利用手机互相发送贺年短信,互相祝贺与节日问候,方便极了。

回顾我们电信行业由手摇电话、拨号电话、程控电话到多功能移动电话的发展过程,就足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祖国六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上一篇:唐家三少断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