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防治措施如下:1、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和交通运输过程的排放。例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和污水的排放。2、采取集中供热措施,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合理规划污染物的排放地点。3、多种植树木造林,改善下地面环境,减少风沙灰尘吹尘。4、鼓励广大群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5、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达标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量。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需要区域协同控制,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禁止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1、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2、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3、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4、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和筷子。5、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二、环境保护是什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的是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环境保护措施指的是工程开工前,一般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
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首先是使用低杂质的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产工艺或更新设备,研究和开发无公害、少污染的生产技术,发展绿色产品,减少单位产出的废弃物排出量。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对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调整措施。研制和使用能耗低或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后的交通运输工具。2、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1)加强工业生产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轨道。节能降耗,减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气体、余热、余压,工业三废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闭合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2)改进燃煤技术,提高燃烧效率,低硫优质煤优先供给民用,积极开发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构成逐步实现燃气化和电气化,扩大联片或集中供热。3、废弃物处理对暂无综合利用价值的工业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如采用废气净化和除尘技术来控制烟尘、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水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可能含多种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废物,必须经专门的消毒处理方可排放。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要紧盯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解决大气、水、土壤等各种污染问题。第一,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实施煤改气(电)工程,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第二,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要加速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系统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督。第三,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加强检测控制、做好风险防控;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推进农村住户改水、改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四,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全面推动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性大都市、新城新区等率先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并普遍推行。第五,加强环境治理制度保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第六,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的落实,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关乎民族长远未来,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