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2、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3、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思可相反,得须相成。4、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5、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6、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7、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管理学原理 有一大堆选择题,求解 拜托大家了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是指----目标协调原理
2.在处理三种职权关系时,要充分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目的在于---有利于直线人员决策的有效性
3.最普遍采用的部门划分的方法是----职能
4.对组织结构中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这是---组织工作的原理
5.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直观法
6.较早提出目标管理的人是---德鲁克
7.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国设分部,加入各种区域性联盟和全球组织,是指----全球化环境
8.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八项
9.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11.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战略
12.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是---限定因素原理
13.在许诺原理中,许诺.所需时间和实现目标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大、长、小
14.玩具和时装生产所处的环境是----简单动态
1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中的权力是----理性—法律的权力
16.美国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和类目分别是----11条、7条
17.研究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的理论学派是---群体行为
18.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里的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19.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指----顾客
20.计划工作是要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其首先要----估量机会
2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八项
22.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23.医院.大学等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稳定
2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25.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26.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27.管理的主体是---- 管理者
28.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的是----唯物辩证法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管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质,管理学是大学生 管理知识 的主要来源。那么你对管理学知识点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管理学重要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管理学知识点一: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1、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 决策假设前提包含三个观点: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1)理性假设:理性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的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2)有限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决策是把问题的本质特性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的决策行为。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为。其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大化的决策。 3)直觉决策假设: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它是基于决策者的 经验 ,以及积累的判断,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 2、决策制定的过程 决策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 1) 识别决策问题。决策制定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开始于现状和希望的差异。 2) 确定决策标准。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管理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优先次序。 4) 拟定方案。这一步要求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进一步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只需列出即可。 5) 分析方案。一旦确定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分析每种方案,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6) 选择方案。根据分析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在上一步中得分最高的方案。 7) 实施方案 。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8) 评估结果。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决策风格 决策风格的一种观点假定人们决策 方法 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个是人的 思维方式 ,分为理性和直觉;另一个维度是个人的模糊承受力,模糊承受力分为高和低。思维方式和模糊承受力的四种组合方式对应四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性、概念型和行为型。 1) 命令型风格: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是理性的,并且讲究效率和逻辑性。命令型的决策制定较快,关注短期的结果,在制定决策方面的效率和速度通常是由于只考虑少量的信息和评估少量的方案。 2) 分析型风格:具有分析型风格的决策者比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具有更大的模糊承受力,在制定决策之前试图得到更多的决策信息和考察更多的选择。这类决策者以谨慎为特征,具有适应和符合某些特殊情况的能力。 3) 概念型风格:这类人趋向于具有广泛的看法和愿意考察更多的选择,他们关注决策的长期结果,以及非常愿意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 4) 行为型风格:这类人和其他人相处的很好,他们关注下级的成就和愿意接受来自下级的建议,他们通常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容易为他人所接受。 4、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 1)合理决策对应制定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观。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的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决策,即所谓的合理决策。 2)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 问题和决策类型的影响: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对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决策只要依照程序化的方式即可。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复制的,相对简单的,管理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只要按照系统化的程序、规则或政策行事即可。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新颖的、不经常发生的和信息模糊不全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是唯一的和不可重复的,它要求管理者根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这种决策通常缺乏可靠的数据和资料,需要依赖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等,根据“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化”原则采用非程序化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实际上,完全程序化决策和完全非程序化决策都是极端情况,决策问题是主要程序化和主要非程序化。 ② 管理者制定决策时可能面对的条件:决策制定时面临的条件有三种: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确定性条件下,管理者对每一种方案的结果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制定出精确的“最优化”的合理决策。在风险性的条件下,管理者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给不同的方案分配概率,估计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这时,合理的决策就是管理者根据其风险偏好和对备选方案的估计选择其“满意的”合理决策。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者不能肯定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并且每个方案的发生概率也是难以做出合理估计,这时管理者只能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及其心理定位来选择合理的方案(包括最大化最大可能的收益、最大化最小可能收益以及最小化最大遗憾),从而制定出其认为“合理的”决策。 3)总之,合理决策不仅受管理者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管理者个人主观偏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