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分别有哪几种形式?
PLC开关量输入接口电路的类型有两种,源型输入和漏型输入。源型、漏型是指直流输入/输出型plc而言,针对于PLC的是输入点/输出点的公共端子COM口,当公共点接入负电位时,就是源型接线;接入正电位时,就是漏型接线。或者换种说法源型是高电平有效,漏型是低电平有效,源型输入是指输入点接入直流正极有效 ,漏型输入是指输入点接入直流负极有效。PLC的输入类型是分漏式和源式的,前者指的是正信号输入(可直接用PNP传感器),后者指的是负信号输入(可直接用NPN传感器),否则必须用继电器转换后输入。源型与漏型的选择决定了使用那种传感器,决定了COM端口的电压为正或是为负。扩展资料传感器的型式一般用得最多的是两线跟三线的,两线的跟负载串联。三线的多为开集极输出,三根线分别为正负电源和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传感器的NPN和PNP是根据输出晶体管的型号来的。NPN的负载是接在正电源与集电极之间,而PNP是接在集电极与负电源之间的。要用万用表来判断传感器的型号,需要先给它一个负载,再根据它的输出电压来判断。
PLC三种输出类型
plc输出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反应速度慢,输出电流大,一般能达到2A,但触电寿命较短,输出频率较低,最大为1HZ;第二种是晶体管输出,晶体管输出反应速度快,输出电流小,触点寿命较长,输出频率很高,可以达到10KHZ;第三种是模拟量输出,规格一般为0--20MA电流信号、4--20MA电流信号,0--5V电压信号,0--10V电压信号等。扩展资料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20世纪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晶闸管输出是多少?
以下是从网上帮你找的资料。\r\nPLC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双向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如单点驱动能力为0.3A的双向晶闸管输出,在4点共用公共端时,最大允许输出为0.8A/4点)。\r\n\r\nPLC输出类型:\r\n\r\n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r\n\r\n1、继电器输出电路\r\n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r\n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此外,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场合使用下面介绍的两种输出形式)。\r\n 当连接感性负载时,为了延长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对于外接直流电源时的情况,通常应在负载两端加过电压抑制二极管;对于交流负载,应在负载两端加RC抑制器。\r\n\r\n2、晶体管输出电路\r\n 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r\n\r\n3、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r\n 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r\n 双向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如单点驱动能力为0.3A的双向晶闸管输出,在4点共用公共端时,最大允许输出为0.8A/4点)。注意: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在PLC内部电路晶闸管的两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为0.015uF/22Ω左右)和压敏电阻,因此在晶闸管关断时,PLC的输出仍然有1~2mA的开路漏电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小型继电器在PLC输出OFF时无法关断的情况。\r\n\r\n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门子PLC如何区分继电器输出还是晶体管输出
通过外观标识区分。DC/DC/DC: 第一个DC指供电是直流24V,第二个是指PLC的数字量输入是直流24V,第三个指数字量输出也是直流24V(晶体管)的,AC/DC/ Relay:Relay就是继电器。或者看1AD23为晶体管输出,1BD23为继电器输出。举例:西门子s7-200系列的CPU224、AC/DC/ Relay6、 6ES7214-1BD23-0XB8,为继电器输出;DC/DC/DC、ES7214-1AD23-0XB8,为晶体管输出。扩展资料继电器的输出,继电器的外壳上面写了输出的电流电压,也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输出的参数(如220V,2A)。晶体管输出与继电器输出有区别,虽然二者都是控制器件,但晶体管输入和输出没有电隔离,而继电器是电隔离的,在体积有限制的时候,响应时间要很短的时候,都往往采用晶体管控制,而在电压比较高,电流比较大,要注意人身安全时,往往用继电器。若继电器作为单片机输入,则没必要,继电器就是一个隔离开关,弱电控制强电,不会接到输入管脚,除非用外来信号控制继电器,继电器吸合状态输入到单片机,也没必要,继电器只是一个带有电隔离的开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继电器输出百度百科--西门子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