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厉以宁多年后首度同台,都说了些啥
厉以宁首先对经济增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应该告别超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这几年中国实际上是没有按照经济规律来增长的,很少国家能够做到多年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甚至8%、9%也很难长期地维持下去,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吴敬琏对此也很认同,他在演讲中表示,用高投资支撑的超高速度的增长已经不能维持了。中国应进入一个GDP增速的换挡期。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狂飙突进,即开在四档上,一踩油门就往前冲了,但是当前因后继无力已经不行了,现在应换到低档去,因为需要爬坡。这是不争的事实,或者用另外一句话,叫做我们进入新常态。
厉以宁与吴敬琏再度同台的两个看点
吴敬琏和厉以宁,这两位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自200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进行首次公开对话以来,6年后的2014年11月29日,一同现身在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再次上演了“吴厉同台”的传奇。(中金在线11月29日) 他们,一个是因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出名的“吴市场”,一个是因倡导股份制改革而受尊敬的“厉股份”,他们创建了中国的两大理论体系,也被称为中国经济界的两个“流派”。更有意思的是,吴敬琏与厉以宁两位老先生还是江苏同乡、同学与“同龄人”。就在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现场,当主持人马洪涛温馨提示厉以宁教授上周刚过完84岁生日时,全场掌声祝福。全场唯一一个起立鼓掌的,竟是坐在台下,大他10个月、即将85岁的吴敬琏先生。这样的“温馨”场面实在感人至深。 他们虽贵为经济学家的“泰斗”和誉满天下的“国师”,但二人相见,却是和颜悦色,面带笑容,言辞温和,相互敬重。这样的场面不但与“文人相轻”的风习相去甚远,而且也不像今日很多小有名气的学者专家那样骄横跋扈、目空一切。犹记得2008年他们俩在北大同台时,主持人把厉以宁与吴敬琏请上台,却发现“吴老”不见了,原来吴敬琏特意跑去拿来了他刚出版的一本专著,并亲手送交厉以宁:“请君指正”,一时传为美谈。 厉以宁与吴敬琏再度同台,也把“君子和而不同”发挥得淋漓尽致。厉以宁先生认为现在中国统计局所公布的GDP增长指标、增长率中,实际上有很多重要的内容没计算进去,如农村建房未计入GDP,家庭保姆的工资也未计入GDP,农民的产值只计算主业、不计算副业,尤其是占GDP份额55%的民营企业产值,也是少报就少报,你不查我不报,你不问我不讲,等等,所以GDP实际上比统计局报的要多。 但吴敬琏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表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许多瞒报的因素,所以第三季度不止是7.3,可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些调查说我们的私营企业有瞒报产值的倾向,但是也有许多调查报告发现,我们有一些高级的政府有一种压下级政府虚报的事实,所以到底是多少呢?恐怕还会存在争议。”他似乎对GDP是否被低估存有疑问。 实际上,他们不但对GDP,而且对于股市、对于宏观改革等很多问题,都有不同意见。吴敬琏先生曾经说过,“我跟老厉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已经很长的时间了,我们要提倡一种风气,经济学家所秉持的原则是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所以应该要形成一种氛围,使得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推进改革,为了建立一个法制的市场经济,为了振兴中华,这个目标是一致的,观点应该要进行讨论”。两人“交锋”了这么多年,但却依然惺惺相惜,并能在推进改革、振兴中华的大目标下“相忍为国”,这应该是我们从两到的治学与做人道理。
厉姓历史名人
厉鹗、厉志、厉仲芳、厉文翁、厉仲方等。1、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着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2、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
3、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4、厉文翁(1202—1265),字圣锡,号小山,浙江东阳横店夏厉墅村人。吴宁厉氏二十一世祖。从叶味道学,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官四十载,立朝侃侃,善于谋划边事。宦迹遍及川蜀及苏浙皖赣,皆恪尽职守;经军御敌,理狱治民,均颇有建树,为一代名臣。厉文翁祖上,累世簪缨,高官迭出。
5、厉仲方(1159~1212),字约甫,初名仲详,后改名仲方。浙江东阳人。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共录取58名武进士。厉仲方的祖先厉文才居住在婺州东州,为唐朝的都督刺史。
厉姓历史名人
厉鹗、厉志、厉仲芳、厉文翁、厉仲方等。1、厉鹗:(1692 - 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着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2、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
3、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4、厉文翁(1202—1265),字圣锡,号小山,浙江东阳横店夏厉墅村人。吴宁厉氏二十一世祖。从叶味道学,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官四十载,立朝侃侃,善于谋划边事。宦迹遍及川蜀及苏浙皖赣,皆恪尽职守;经军御敌,理狱治民,均颇有建树,为一代名臣。厉文翁祖上,累世簪缨,高官迭出。
5、厉仲方(1159~1212),字约甫,初名仲详,后改名仲方。浙江东阳人。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共录取58名武进士。厉仲方的祖先厉文才居住在婺州东州,为唐朝的都督刺史。
厉以宁吴敬琏谁厉害
厉以宁更厉害,具体如下:厉以宁去世后,很多人赞颂他,当然有些人可能也说不出他有什么成就。很多人也在批评他,说他是西方经济理论的搬运工,网上还有个帖子,总结了厉以宁的各种“雷人言论”。我个人觉得说厉以宁是西方理论的搬运工这一点,没有大错误。厉以宁50年代在国内读的大学,后来再度出来的时候,这中间经过了几十年。厉以宁没能发展出自己的独特理论,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在那一代人中,能发展出自己独特理论的人,本来就比较少(还是有的,真的有很多被埋没的理论创新者)。所以这是现实。即便到现在,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也很难有所创新,大多人还是西方经济学的搬运工。但这也不算厉以宁的耻辱。因为即便是搬运工,在那个时代也是有贡献的。中国在那个时候缺乏好的搬运工。厉以宁搬运的不错。相比之下,当时还有很多搬运的不成功的,甚至是大错特错的。主要成就:厉以宁的名气和成就,其实不在学术,而在于他们当时对一些基本经济理论的倡导,而这些倡导最终得到了应用。此外,他的成就更来自于其教授和教育家身份。长期在北大教书,他教出来的明星级人物不胜其数。更不用说,在很多金融以及经济还有企业系统中,更是遍布他的学生。这就是人脉的力量。厉以宁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的。改革中会有得益者,也会有失意者。因此如果失意者把责任推到一个学者身上,其实是不公平的。我们其实也要知道,厉以宁的一些主张,也没有得到认可和执行,这是我们国家的智慧之处。厉以宁提了很多意见,但国家不可能只听他的,因为那些不一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不见得符合中国利益。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