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学习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指当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般性知识经验时,这种学习不一定会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们却影响着人们未来的行为潜能。第二,学习的变化是后天经验引起的,本能的活动不属于学习。人的发展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因素是自然成熟,另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自然成熟的变化不属于学习,如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是生理成熟的结果,不能称之为学习。第三,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保持”。这强调的是学习的变化区别于因适应、疾病或服药引起的暂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可逆的。但如果我们学会了游泳、滑冰、骑车、打球等,这些技能就几乎终生不忘。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有其社会意义,这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不同,因此,人类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
如何倾听他人的心事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当我们接到朋友的来电,或是受到当面邀请,说我有个问题想找你谈谈时,首先我们不妨检视一下自己当下的心情与可供运用的时间。你习惯于倾听别人的问题吗?你有多少时间能给他?这两个要素多多少少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倾听的质量。 我们的心境不但影响我们所能接收的信息,也会带给朋友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你正好也在焦虑之中,要专心抓到朋友所说的许多小细节恐怕不容易,如果你近来情绪有些忧郁,也许诠释起朋友的遭遇会有较多负面的看法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如此说来理想的倾听心境似乎是要如一面镜子,忠实地反应各种情绪与事件,实际上每个人随时总有些情绪,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知到自己目前的心境可能造成的偏差,包括信息的接收与解读,能先这样提醒自己就足够了。医学教育网 朋友的困扰总有来龙去脉,要说请楚难免需要一些时间,然而当下你有多少时间呢?必须先作一个评估。如果你恰好有一个小时,当然能邀请他坐下来喝杯咖啡娓娓道来,如果你只有十分钟呢?可能必须先说清楚这一点,然后主动先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初步了解后再另外找时间详谈,这么做比起听了九分钟之后再草草结束恰当得多。而所谓关键问题,大体上就是粗略评估事情的严重度与朋友的可能反应。目前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你的心情如何?最坏有什么打算?类似这样的信息需要先收集,在心里有个大略的印象,也衡量一下朋友所受的冲击程度,与是否能承受?若不能,有没有立即的危险性? 稍稍想过上述两个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聆听的主体了,首先要注意的是空间,若在电话上当然保持周围安静,若是面对面则需安排一个能维护朋友隐私的地方,这里不见得非要单独的房间不可,也许是餐厅一角,也许是两个人到外面散散步,只要能让朋友放心地畅所欲言即可。 聆听的主体则大致包含了:开放性的倾听、厘清痛苦所在、表达同理心、辨认核心课题几个部分,而这些动作大致上是有先后顺序的,也许在过程中会需要针对不同的主题一再重复。医学教育网 首先,给朋友一段不被打断的时间诉说自己的问题,也许他正陷于混乱思绪中,正需要藉由倾诉来整理出头绪,比较理性主观的朋友,说不定在叙述一遍之后,就已自有定见,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协助了,而对于大多数困惑的人们,此时你正从一大堆线索、感觉中试图了解整个状况,注意朋友说话的方式,强调了什么?似乎刻意遗漏或模糊了什么?这些都是进行下一个动作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开始试图帮助自己,也帮助朋友厘清痛苦所在。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位失恋的朋友,他可能因为方才决裂的言词愤怒,也可能因为再度重蹈覆辙而自责,有些感觉是原发的,是根源,有些感觉是之后添加的,较为表浅,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试着辨认出造成目前痛苦主要的情绪与心结。须注意那最后提到的,最刻意隐瞒忽略的,最有可能是症结所在。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下一步便是同理这些痛苦与挣扎。所谓的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站在朋友的视角,与他一起看当下这个情境,一起为之喜怒哀乐。表达同理心的技巧不是这里所要探讨,只要我们确实传达出:我知道你的痛苦在这里,我能感觉到那种强度,我努力地试着用你的出发点来看整件事情,这样通常已让朋友十分窝心,感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苦处。 倾听到这里,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最后是否能辨认出核心课题,建议处理方式其实并不见得能够完成,或需要完成。我们很难比朋友更了解他自己,也不宜把我们自身的经验推销给他人。每个人的心灵结构,应对问题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帮助他指出核心课题已十分难得,至于如何处理,唯一最有预测价值的就是参考朋友之前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模式,针对其优缺点给些建议。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少热心的朋友常过早地打断对方,或提供建议,常常自己说得尽兴,求助者反而沉默不语,或在尚未深入了解对方痛苦时,就过早开始同理,如此往往得到反效果,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说话量比对方还多时,就是一个警讯,毕竟,我们是在倾听别人的心事呢!不是吗?。
如何学习教育心理学啊?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也遵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它的研究方法必须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首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通过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表现,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其次,要遵循发生学的原则 , 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心理现象。再次,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的课题来自教育实践,它的研究结果要付诸教育实践。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必须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以保证其实际效用。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地说,普通心理学的方法都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但由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它要注意使研究情境与教育实际情况相符合,并根据教育实践综合考虑其中各方面的心理现象。因此,某些方法,如自然实验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同时较多地应用多种方法的结合,相互补充、验证,使研究更接近教育的实际情况。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被试的客观表现去了解心理的方法观察不能只限于描述外部现象,而是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心理实质及其联系和关系。科学的心理学观察与日常生活的观察不同,它要求必须从描述所观察的行为活动的事实进而到解释它的心理实质和规律,这就是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假设,进一步加以验证。
对心理观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及用专门的形式记录所获得的事实和结果。应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以及其中的心理现象。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训练,善于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所需要观察的事实和材料,并发现各种现象间的联系。
观察法比较方便易行,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的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法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实验与观察不同,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或改变条件,使心理事实按实验者的愿望发生变化,并能反复进行,以便全面分析研究。心理实验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通常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一般较多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借助实验室实验可以研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在还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某种自然环境条件或教学环境条件来研究某些心理现象。但一般地说,实验室实验多用于对一些简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而对于研究人的个性方面的复杂现象,则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然实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变更某些条件、控制其他条件,以观察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的一种方法。自然实验法是介于实验室实验和自然观察之间的一种方法。与实验室实验不同,它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况下进行的,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能较真实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它也和自然观察法不同,不是纯客观地观察教育的自然进程,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改变某些条件,给被试以必要的影响,从而观察所产生的变化,所以比较具有主动性,所得结果比较准确。自然实验是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按照研究的内容,可以主要区分为教育实验与教学实验。教育实验所研究的是学生个性、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中的心理学问题。教学实验是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它们都是在教育、教学的自然进程或准自然进程中进行的,所以都属于自然实验的一种。
由于影响教育、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很多的,同时学生的个性、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实验时要明确划分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充分估计各方面的条件,尽可能控制无关条件,周密地设计实验程序,制定可靠的指标,全面地分析所得到的材料,以求得到可靠的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验中,通常都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使实验组的实验条件发生作用而其他条件则与控制组保持均等,以考查两组被试表现的异同。为了保持两组被试条件相等,可以采用配对或者随机取样的方式确定被试,也可以选择条件相近的平行班来满足这种要求。例如,为了研究不同劳动方式对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影响,使实验组从事流水作业式的工作,而控制组按一般的个体方式工作;根据实验中被试劳动的表现、效果、同组各成员间的关系、自我报告的主观体验、实验以后的有关后果等,分析两组被试的异同。又如,为了研究利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对学习过程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两个条件相近的平行班,分别应用发现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他条件尽量相等,以考查两个班教学的效果的异同。教育、教学实验也可以利用同一个实验样本在实施实验措施期间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同实验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以观察和分析学生个性、品德形成和学习过程的变化。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是一个较长期的连续过程,因此在某一教育实验中所观察到的被试的变化和它的短时效果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需进行重复的实验和比较长期的追踪观察,以便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个案研究 或称个案调查。综合地应用各种适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从多方面较深入地考查单个被试的心理的一种研究途径;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心理、儿童心理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特别适用于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落后或适应低常儿童、缺陷儿童等的心理学研究。因为这类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比较突出或其心理过程比较清晰展开,个案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概括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设想,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被试的心理特点,探索这些特点形成的背景和制约因素,并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符合被试特点的处理措施, 以促进其心理的发展或矫正其缺点 。个案研究所用的具体方法随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为转移。个案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②材料的积累,个案研究必须较全面的记录关于研究对象的个案材料。③对拥有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处理的措施。
教育经验总结法 利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抽取其中所包含的有关心理学的规律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的教育手段及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教育心理学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育实验和教育心理学实验。
优秀教师的良好经验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由总结这些经验得出的教育心理学科学知识,本身保留着它所固有的实践性的品质,具有实践的效用。教育经验总结也是科学工作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密切联系,共同协作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教育工作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间又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一般的方法,包括多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法,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对于那些比较复杂而教育措施不能立见效果、一举成功的研究课题。例如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问题,这种限制尤为明显。在这样的场合,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作用也就更为明显。
【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区别主要)】
①活动产品分析法。对被试完成的产品进行心理学分析,来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活动产品的心理分析是观察的一种变式。学生的作品,如日记、作文、图画、算草、考卷等,都表现着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及不同的心理特点。通过对活动产品的心理学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某些过程和特点,也部分地可以作为评定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的一种材料。
②问卷法。一种通过书面回答问题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法。在研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特点等问题中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试中同时进行,以便广泛搜集材料。
③测验法。不同于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来考查被试完成某种活动的准备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通过测验可以揭示被试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对某种工作的准备程度 。考试 、考查等都可称为测验法。测验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作为测验基础的可靠性、准确性(见个别差异诊断测量)。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地解决心理学问题,要求善于运用适当的、具体的心理学方法。各种心理学方法之间不是孤立的,在一次具体研究中,往往综合地使用其中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