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莹的人物成就
百项发明创新始,十年精进开拓勤用十年的时间,吴莹莹同学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不停地向前迈步,然后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硕果是:100项发明。在吴莹莹同学的100项发明中,“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速查字典及其检索方法”以及“动态计数印章”三项发明已经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同时还有更多的作品在不断完善和申请国家专利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已经开始申请国际专利。其中,“OPEN书系”,获得了成都市市政府发明奖金。这项技术于2004年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并获得该项赛事的最高奖——最佳创意奖。“OPEN书系”具有极大的社会实用价值,OPEN书系中的三代八类产品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具书、教材等一切按章节编排的书籍。据统计,仅OPEN书系中的中文拼音检索工具书一个产品,就能为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节省325个小时。安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发明的估价超过100万元。OPEN书系正在和新加坡鸿国国际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将从该公司获得的海外风险投资高达300万元。美国Victina西湖咨询公司对此发明前景十分看好,并有明确意向表明希望注入风险资金。然而,物质的收益,并不是抉择的唯一指标,吴莹莹同学期望自己的发明,能造福社会,方便大众,让自己的创意更具有广阔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自2005年 1月 1日 至2006年12月 31日,对于一切非盈利性的学术、科研、教育机构,吴莹莹同学自愿提供 OPEN技术的无偿使用。OPEN 书系从灵感的产生到不断完善,是一个历时九年的漫长过程。在这九年中,吴莹莹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在研发过程中,她对数百本各式各样的书籍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却从未向困难低过头;OPEN 书系也曾经获得过成功,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成功,执着的致力于自己的研究,超越自己,做出更好的作品。吴莹莹用这样勤勉敬业的态度对待她的每一项发明,她的另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动态计数印章”,获得了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现已经应用于超维职业潜能测评公司,为经济贸易中知识产权的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与“我的千百度”制鞋技术和美丽华(南京)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了生产制作阶段。除了发明专利的实际应用,吴莹莹的发明创新思想也转化为教育资源,供给社会。吴莹莹同学的发明论文《手推式播种器》、《透明胶贴身助手》和《金字塔,牵动未来》入选了四川省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发明论文《 OPEN字典》、《简易节能笔》由学术刊物《劳技实践与发明创造》收录。与教育部的创新教育结合,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意识树立典范。探索知识的源泉,挥洒汗水的乐园在学术科研方面,吴莹莹同学有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原创力以及敏锐的学术眼光。就读于心理系的吴莹莹同学潜心于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独立开创、主持科研课题数项,并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在做创造力研究的过程中讲究方法,狠下苦功。为了选取被试,获取实验数据,在国内,她走访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多所学校,并远涉大洋彼岸,足迹遍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采访高创造力人才,并与海外专家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获得进一步研究的资料,得到了高含金量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吴莹莹同学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并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她主持了两项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科技创造性人才成因分析》、《彩色信息验证》,并主持了“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A类项目《动态计数印章的设计及实现方法》。课题《彩色信息验证》在信息学院以高分跨学科结题,其中专利技术“同时呈色多元验证笔”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动态计数印章的设计及实现方法》中的技术“动态计数印章” 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作为骨干成员,吴莹莹同学还参加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课题编号为03JZD0034),对于创造性人才环境方面的调查分析,进行了标准的结构化访谈,并协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施测进行实验,针对于创造性人才的测量与评价撰写了两百余页的研究报告,为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论文《大学生自主性动机发展特点与跨文化研究》入选我国心理学的最高学术会议全国心理学大会,她本人于2006 年4 月,参加了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 SWPA会议。在学术出版方面,吴莹莹同学编写了《数据结构——角色划分》一书,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算法艺术与程序设计竞赛》,在程序设计爱好者中广泛受到欢迎。她还担任了四川省实验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编委,并在中国心理导向网生命线栏目担任主编,在社会中建立了群众和心理学专业人士追寻毕生的梦想,成就生命的辉煌竞赛之路,需要九分不屈不挠的拼搏换来一分星光闪耀的辉煌。吴莹莹同学经历了十二年艰苦而无止境的程序设计的竞赛之路。伴随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断努力的信念,她经过近乎魔鬼训练的岁月,最终获得傲人的成绩:夺得第二十九届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大学时代的竞赛中,还获得了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师范大学金奖,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师范大学最佳女队奖和北京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吴莹莹同学,作为一个参赛多年的选手,她深感这项赛事对我国高等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技能的培养的促进作用。为了让ACM能在中国大陆地区得以推广,更多中国学生有机会参与竞赛,在参加比赛之外,她主动担当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志愿者中,负责ACM在亚洲竞赛开展、宣传组织等方面的一些基础活动。由于她的热忱和执着,一年以后,被任命为 ACM亚洲区协调人,承担了大量ACM美国和中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联络工作,并使 ACM亚洲参赛人数达到了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增长。吴莹莹同学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组织比赛的同时,始终注重开展提高学术能力的活动,使亚洲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中国于 2005年夺得世界总冠军的骄人成绩贡献了力量。当年11 月15 日,她当选ACM 亚洲助理主席,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继而应邀出席第三十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及其最高首脑会议RCDS.在程序设计竞赛之外,她还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又一举夺得全球总决赛二等奖。除此之外,她对人文竞赛也充满了兴趣,她于2005年2 月,代表中国,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演讲协会会长的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了“模拟联合国”会议,并在会上就人道主义工作者的法律援助问题发表意见。针锋相对的辩论,让她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展示了卓越的思想和理念,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吴莹莹的人物评价
吴莹莹同学十八年的舞蹈生涯,她的身姿在舞台熠熠生辉。热爱生命,对生活满怀感恩之心,使得吴莹莹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不断获得让人惊叹的成绩,也不断贡献出无限的社会价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心社会是吴莹莹的血管里流淌的青春热血,让她心怀更广阔的天地。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她,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为社会大集体贡献力量。然而她的成功不只是那些抽象的得奖数字与名词来衡量,她生命的动人之处,在于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为教育提供另外一种成材路径。在人生的偶然与必然中,在个人奋斗的坚持与艰难中,信念的支撑和精神的力量,才是贯穿她生命本色的动人音符,她的内心充满了青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