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时间:2024-11-26 14:31:54编辑:小松

台北故宫的文物有多珍贵

台北故宫的文物珍程度不亚于北京故宫,都是无价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总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于1965年开馆,并进行多次扩建修缮。 截至2021年4月30日,总计698854件/册文物,其中铜器6241件,绘画6744件,陶瓷器25595件,法书3741件,玉器13478件,法帖495件,漆器773件,丝绸308件,珐琅器2520件,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馆内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2019年6月,世界主题娱乐协会TEA和AECOM联合推出了《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全球位列第18名。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0000平方米,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设计者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盈顶”形制,风格清丽典雅。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黄氏将其比拟为“五室制明堂”;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台北故宫在唐、五代、两宋绘画上数量较多,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较多。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如今已是国之重宝。

台北故宫十大博物馆有哪些珍品?

最近有一个传闻,台北故宫的9万件藏品将被转移到海外,台北故宫有近70万件登记在册的文物。那么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有哪些呢?具体细节如下。一、毛公鼎毛丁公高54cm,腹深27.2cm,口径47cm,重34.5kg,以制造者毛公命名。鼎耳直,腹半球形,足为蹄形,短小、庄重、有力。鼎的边缘还装饰有环形的重环纹。整体造型浑厚凝重,纹饰古朴古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是西周晚期丁由宗教走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毛鼎是西周晚期的重型兵器,内壁铸有32行近500字的铭文。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堪称西周青铜器之最。其叙事内容完整详尽,被誉为“价值《尚书》的一篇文章”。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碑文书法极其饱满庄重,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以至于自出土以来,清末书法家都为之倾倒。二、翠玉白菜玉白菜是台北故宫的瑰宝,光绪皇帝妃子金妃的嫁妆。翡翠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这是一种罕见的玉石。这颗玉白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一整块半白半绿的玉石,巧妙地雕刻出玉石的自然颜色。把菜叶刻成绿色,把菜条刻成白色。在绿色最浓的地方,有两种昆虫,分别是破伤风和蝗虫,意思是多子多孙。菜叶自然卷起,筋脉分明,是世代相传的稀世珍品。三、东坡肉石东坡肉:高5.73厘米,宽6.6厘米。这块肉形玉乍一看是一块东坡肉,似乎出锅不久就有香味。不知道它的人,都被它别出心裁的创意和雕刻技术惊艳到了。东坡肉石其实是一块天然玉石,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它的颜色和质地都是自然形成的。它看起来像一个栩栩如生的东坡肉。其肥瘦层次分明,纹理清晰。连猪皮上的毛孔都可以看到。它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是无价的。与玉白菜、毛并称“猪肉白菜锅”,构成台北故宫三大店铺之宝。四、《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作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用纸墨创作的行书传世,现藏于台北前官员博物馆。全文只有28个字,内容是作者在楚清大雪期间,以愉快的心情对亲朋好友的问候。行书和楷书交替书写,书写自由流畅,神采飞扬。即使重心偶尔左右,整体仍是均匀稳定,不失平衡的美感,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法书”。五、《富春山居图》富春是元代画家黄创作的一幅纸画,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画家黄的是他的弟弟郑勋(无用的老师)画的,完成于1350年。几经易手,他的前两段都是因为“烧画被埋”。上半卷:余山图,现藏浙江博物院;后半部: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山水画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绘,而是画家精神的感召和揭示,是画家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是画家对生活追求的体现。755-79000描绘了一条长河,在一千年的历史中,它流过浅滩、激流和高峰。前段是夏天的感觉,后段出现了秋天的景象汝窑是北宋惠宗王朝的官窑,以其青釉而闻名。汝窑传世作品不多,但这只水仙盆,釉色恬静欢快,是汝窑唯一的传世佳作。它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国宝。字体石三盘,也称为任艳盘,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它以碑文中的“石三”一词命名。散盘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圆形,腹浅,双耳,高圈足;腹部饰以夔文,以兽首三,兽面纹饰以圈足;底部有铭文19行357字,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三盘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清乾隆年间。它与大、毛、白蟠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宝。六、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这幅画描绘的是典型的中国北方风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气势磅礴,巨大的山峰耸立在墙上,几乎填满了画面。山顶有茂密的树木,从山腰间流下的瀑布,山脚下的巨石,使整幅画错综复杂,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北方关山地区“山厚”的特点。被誉为“得山之骨”和”。七、散氏盘《富春山居图》,全称《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太宗甘源元年(758年)创作的一幅纸上行书书法作品。是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水墨真迹之一,现藏于台北前官员博物馆。八、《溪山行旅图》《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又名《寒食帖》或《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写的诗集和书,墨色素淡,横34.2cm,竖18.9cm,行书17行,129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是苏轼第三年寒食节被贬黄州的人生感叹。诗中苍凉深情,表达了苏轼此时忧郁孤独的心情。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稀世珍品!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台北到国立故宫博物院又被称为坦北部共或者中山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台北故宫中有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都可谓是稀世的珍品。其中分别为翠玉白菜,散氏盆,毛公鼎,天青无纹水仙盆,莲花温碗,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江行初雪图,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这10件藏品来自不同的年代,是很有名的稀世之珍。第1名首先就是我们的翠玉白菜,这个是来自清朝的藏品,也是位于国宝排行榜的第1名。故宫也是不敢随意更换展品,翠玉白菜也是一年无休的展览。第二为散氏盘是西周的宝物,散氏盘是在康熙年间出土的,在这个盆上的造型与纹饰都展现出了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的简约风格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材料。第3位盟宫顶也是西周的文物,他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被日本所夺走。毛公鼎除了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之外,他在文字学以及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第4位是来自北宋汝窑的天青无纹水仙盆,这也是北宋宫廷的御用瓷器,根据考证来看的话,世界仅存这一件了。第5位的是莲花温碗也是来自北宋汝窑的,是非常著名的瓷器,传世品也是极少。第6名富春山居图是由元朝的作家黄公望所画,这幅作品也是耗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笔。第7名则是北宋范宽所做的西山行旅图,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并且还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独有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第8位则是有五代时期的作家,赵干所做的江行初雪图,这幅作品将景物和人多绘画的,如有其神,线条勾勒非常的劲道。第九名则是唐朝颜真卿的书写作品祭侄文稿,这幅作品不仅笔画非常的顺畅,而且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所以如有其神一般也被认为天下第二行书。最后一位则是宋朝苏轼所做的黄州寒食帖,这部作品在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是一幅典型的行书作品,还是抒发了作者当时郁闷的情感。这十大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直都被展出,供大家所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快雪时晴帖、富春山居图、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散氏盘、溪山行旅图、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贴。1、翠玉白菜翠玉白菜,高9.1厘米,宽5.07厘米,长18.7厘米,它是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攀爬着两只小憩的螽斯虫,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2、肉形石肉形石是一块玛瑙石。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由于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在不同的时间点,杂质影响乃至生成的颜色不同,呈现一层一层不同的色泽。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3、毛公鼎毛公鼎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4、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共全文四行,二十八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5、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其师弟郑樗(无用师)于1350年所绘的纸本水墨画。画的是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笔墨苍简清润,体现了黄公望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作山水画所倡导的去邪、甜、俗、赖的高标画风在此画中做出了完美诠释。6、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又名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23cm,重670g。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一种种植水仙用的器具,也可作装饰品。7、散氏盘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所述是西周后期厉王时期的一篇土地转让契约,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8、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是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绢本,墨笔画,纵206.5厘米,宽103.3厘米。该画作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站在画轴前,只觉得大山压顶,咄咄逼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9、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它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归葬时仅存头颅。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10、黄州寒食贴《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一百二十九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听音乐播放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