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小行星撞向地球?
宇宙中各个星体之间是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这都是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太阳系中98.5%的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形成了小行星带。因为这些小行星质量很小,所以在飞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质量很大的行星的引力作用,从而轨道发生变化。假如恰好小行星与地球同时运行到轨道交叉点,这时候小行星就会撞向地球。有一些小行星,有的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都在地球轨道以内。还有一些小行星近地点在地球轨道以内,而远地点在地球轨道以外,所以这些小行星轨道就会和地球交叉,这一类小行星叫做阿波罗型小行星。扩展资料阿波罗型小行星阿波罗型小行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而横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其中有些非常接近地球,而对我们的地球造成威胁(轨道长半径越接近地球轨道半径,且轨道扁率越小的就会越靠近地球)。阿波罗型小行星中已知最大的是(1866) 薛西佛斯(Sisyphus),直径大约是10公里,与撞击在今墨西哥境内尤卡坦半岛并有可能造成了白垩纪第三纪时代恐龙与生物大灭绝的陨石大小相近。另外,据科学分析,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可能也是阿波罗型小行星造成。截至2011年6月,已知的阿波罗型小行星已经超过4,000颗,当中约有570颗拥有永久编号,有60颗拥有正式名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波罗型小行星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十年内离地球最近!一颗高楼大的小行星将飞过地球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
据天文学家研究认为,直径大于1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但仅此一次就可能毁灭地球。而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仅为每3000年一次。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被严重低估了。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般被认为是由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微行星演变而来,是发现数量最多的太阳系天体,受到2000年代以后观测技术进步以及观测任务渐多的影响,已发现的小行星数量每天都在持续增长,如今每个月都能有多达数千颗新的小行星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