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我净

时间:2024-11-23 06:50:30编辑:小松

佛教中的常乐我净是什么意思?

佛教术语。其义有二:1、四颠倒:佛教认为,世间是生死法,一切有为法(有生、住、变异和消失的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的,它的本性皆是无常、苦、无我和不净,但“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认为是常、乐、我、净,颠倒妄执,因称之为四颠倒。《俱舍论》卷十九称:“应知颠倒总有四种,一于无常执常颠倒,二于诸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远销执我颠倒。”2、涅槃四德: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因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常,乐,我,净,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二)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为对治此四颠倒,而教之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其实常、乐、我、净本来是四颠倒见,是指世人将无常为常、苦作为乐、无我妄作我、不净为净。


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是涅槃境界的四大特征,是《大般涅槃经》的核心要领。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无常的,而涅槃是恒常不变;

世界是苦海,没有一件事不是苦的,而涅槃是离苦得乐;

世俗的“我”是假象,是“五蕴”的因缘和合,是不由自主的,而涅槃的“我”是真实的、永恒的、拥有绝对的自由;

世界是“不净”的,再漂亮的美女也只是革囊众秽、红粉骷髅,而涅槃意味着绝对的干净,是一种圣洁的状态。

归纳一下,人的特点是无常、苦、无我、不净,但只要通过修行进入涅槃,就会变无常为恒常,离苦得乐,离无我而有我,离不净而圣洁。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肥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