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名曲渔舟唱晚

时间:2024-11-21 01:03:28编辑:小松

邂逅丨最美古筝曲之《渔舟唱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

丨古筝十大名曲丨

《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娜都曾倾情演绎。

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CCTV选取其1分33秒至2分42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

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的诗句。

描绘了夕阳西下之时,在美景如画的湖面上,渔民欢愉歌唱,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

今日互动

你还想听筝筝弹奏的哪首曲子呢?


古筝曲《渔舟唱晚》赏析

  各位看官请注意了,曲目视频在最后。  (因为的限制,一定要在app里打开才能看……)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这是一首典型中国特色的五声音阶作品。它曾经被改编成为民乐大合奏,民乐二重奏以及小提琴独奏等。此首乐曲如同钢琴曲《悲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一样意义深远,影响极大。

《渔舟唱晚》区意在描绘夕阳西下之际,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渔民们泛舟而归,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旋律优美、流畅、素雅、恬静、脍炙人口,韵味醇厚。这首乐曲的节奏感很强,具有强烈的快慢强弱对比。所展现的音乐形象和效果很鲜明。此曲用舒缓优美的慢板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一片碧波万顷的水上美景;用波浪起伏的快板,表现出一幅渔翁在水上奋力捕鱼的动感画面。乐曲的高潮过后,又采用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了晚霞辉映水面,渔船满载而归的诗情画卷。



我大致把全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优美柔和的旋律,加以左手的按、滑等技巧,流淌出了优美悦耳的旋律,展现出如诗如画的湖滨晚景,缓缓落下的夕阳,慢慢移动的远帆,哼唱着渔歌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乐曲一开始用浑厚深沉、具有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好像展现了一幅画,这是一幅古画。似乎将你带进了一个神秘的的世界,如同世外桃源。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波澜,到处一派湖光山色。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画面可以使人暂时忘却世俗的喧嚣,回归到心灵的净土。抒发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乐段时,要做到气定神闲,节奏要稳,速度要缓。

第二段,乐曲的速度逐渐加快,刚开始的旋律是从第一段的八度跳进音中转换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清角音为乐曲带来全新的转调感受。三连音的花指由弱到强层层递进,经过6小结后又转回明亮情绪。之后由一系列下行模进手法,又加入了滑音和花指,使音乐显得亮丽。徵音“5”是全曲旋律的中心音,此段中运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时间出现离调,转变成下属调性,与第一段形成变化对比,展现出了渔夫归航、奋力破浪前进的激昂欢快的情绪。

第三段,快板段落,音乐由上行再下行的音型构成,旋律运用了大量的音型模进和变奏。形象地刻画了摇橹荡桨声和浪花声。音乐速度的逐次加快,音乐力度的不断加强,古筝特有的各种左手按滑技巧和催板奏法的加入,表现出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浪花点点渔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满载而归的热烈欢快情景。之后反复时又加入了古筝特有的滑音和双劈技法,如同你追我赶、欢歌笑语、浪花飞溅的美妙乐章。最后的反复是全曲最激烈之处,好似渔船飞快地行驶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拍打着河岸,音乐情绪高涨,最后有大力度的刮奏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音乐忽然沉静了下来,尾声缓缓流出,刚才还是热烈万分,往江边望去已是炊烟袅袅,夜色渐浓,温暖的家已经渐入眼帘。

《渔舟唱晚》因为其优美动人的旋律,曾经被多种演奏形式改编,还被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选为配乐使用。这首乐曲流传至今有很多种版本,几乎每个流派都会产生一些具有本派特色的版本,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一些弹奏方法也会因人而异发生细微的变化。比起那些有具体情节的乐曲,它更像是一幅山水画卷,显现出它特有的意境。这样就给予欣赏者更大的空间进行个人的理解诠释。欣赏音乐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欣赏、理解乐曲或者诠释乐曲都是一种主观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它不会像客观事物那样具有规律可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心情下欣赏乐曲时,都会导致对乐曲本身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这些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

《渔舟唱晚》将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以音乐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得焦躁庸俗。弹奏或者欣赏《渔舟唱晚》,应该借此曲中展现的朴素自然的渔民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给心灵的沙漠添一块绿洲。

参考文献:

[1]袁静方著,《民族器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 苏巧筝著,《论中国古筝流派》

以下这首《渔舟唱晚》,是本人前段时间参加活动弹奏的其中一首。 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下,加入了伴奏及稍微修改了一些内容,使得这首曲曲子带入了一些流行元素。

中艺琴社  白璐 《渔舟唱晚》 美拍


中艺琴社 白璐《渔舟唱晚》   优酷


渔舟唱晚表达了什么意思渔舟唱晚表达的意思

  《渔舟唱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筝曲,是我国现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的代表作。《渔舟唱晚》是以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  资料拓展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乐曲的前半部分,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截至2021年,《渔舟唱晚》已成为了我国古筝四级曲目,考试时其比较注重节奏与音色,左手伴奏部分大都在低音区,考生要掌握好距离使其声音浑厚悠长。颤音是《渔舟唱晚》的特色,考生要掌握好其声色韵味,力度要渐渐放轻,弹到重音时注意身体前倾,轻音时要将腰重新伸直,滑音时注意抬头面向听众。


《渔舟唱晚》赏析

2019-11-21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于1938年——1939年之际,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用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河南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

2019-11-30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在1938年——1939年间,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一个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今天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渔舟唱晚》,娄树华先生在古曲《归去来辞》基础上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的代表作,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在表演前,应主委会要求,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筝相关的内容和《渔舟唱晚》赏析。以下为文字稿:

古筝,其实传统上看,本来只称为“筝”。因为传统而古老,所有随琴一起,在前面贯上“古”字。出土文物上,有13弦的,是很像古琴的样子,只是有筝码,也就是这种把弦架起来的小部件。建国后开发了这种21弦的,如大家所见到的样子。
最初的弹奏,也如琴一样,徒手弹,从两晋时期开始,采用各种材料的义甲拨动琴弦。现在大家公认,是玳瑁材质的义甲效果最好。

《渔舟唱晚》是用音乐描述渔民在波光粼粼的大湖之上,撒网收获,傍晚时分,随夕阳西下,满载归家的场景。

从结构上讲,乐曲用筝的声音,模仿撒网捕鱼、划船转场,满意收获归家的段落。
具体到弹奏技法,筝古曲的传承是,右手作声,左手作韵,以韵补声。可以说右手重要,但左手技法更见功力。(示范)
筝创新的乐曲,是仿照钢琴,左手到筝码右侧弹奏。(示范)这首乐曲,只有在尾段出现刮奏,有类似的表现。
其中划船声音,就用这用刮奏的技法,在临近结尾时,由远及近,又走远,慢起渐快,再渐慢的处理方式,来表达的意境,刮奏,是筝独有的处理手段,其他乐器和电脑合成的声音无法比似。
下面,请大家尝试跟随我不太成熟的弹奏来分辨一下以上我讲的内容。


上一篇:硝酸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