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班门弄斧有何来历?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的悠久,而成语也是我们国家最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词语的形式,有很多的成语,它们都能够简短的表达出非常深刻的道理,而且在很多成语的背后,还都有着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些诙谐的小故事总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警醒和反思。班门弄斧的主人公就是鲁班,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工匠,而班门弄斧这一个成语的背后也有着一段历史,这个成语也传达出了非常深刻,简单的道理。一、工匠的发展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生产力都是非常落后的,当时也没有比较先进的一些工具和科技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制造出想要的东西,所以在那个时候手工业是比较发达的,而一名好的工匠往往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发家致富。工匠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工匠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当中总结出了很多的劳动经验,工匠所制作出的手工品也变得越来越精致。二、鲁班大师一提起公输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的陌生,但是一提起鲁班,脑海当中肯定会浮现出一个智慧的工匠的形象,而班门弄斧的主角正是鲁班。鲁班又被称为建筑的鼻祖,他在历史上所享有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现在木工所使用的很多基础的工具都是由鲁班一手发明出来的,并且这些工具的出现还解放了当时人们的双手,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和手工业的发展。三、历史故事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比喻的就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经常会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带有一丝丝嘲讽的意味。班门弄斧的主角是鲁班,但是这一个成语就是出自柳宗元之口。鲁班和匠石他们两个人是在工匠这一方面不相上下的两个人,柳宗元曾经说过,如果有人拿着一把斧子站在鲁班和匠石的门前卖弄,那就有些丢人了。久而久之,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了下来。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鲁班。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成语故事: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