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程

时间:2024-11-18 23:20:22编辑:小松

初中化学是初几开始学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共学习九个学科,分别是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这九个学科,化学是最后一个接触的学科,一般到初三才会接触。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初中化学一开始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他要求学生必须会以微观角度理解世界,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用微观解释宏观,从宏观理解微观。化学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把化学安排在初三上,更容易学生理解和接受。初三化学的知识点不多,主要的知识点在于这几个方面: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化学方程式、化学的计算题等,同学们可以通过提前预习,把整体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模块,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是学生初三才开始学习的一门科目,初中化学学科特点是接触的新概念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散、做题大多偏基础,但也有部分题综合性较强,尤其是与实验、图像、计算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做到:提前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看不懂的做标记,上课重点听。跟着老师思路听课、记笔记,明确重点知识点,下课复习记忆;先做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好后做单元模块综合、阶段测或中考套卷练习,注意限时训练。

初中几年级开始学化学

初三开始学习化学。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特点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j干花、Cu0粉末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深呼吸:吸气二一呼气。大家呼出韵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毒吗?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何影响?   [展示l-氧化碳的循环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导人本节教学内容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如何证明你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实验证明)   二、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指着桌面上装满有二氧化碳并盖有玻片的集气瓶问):如何检查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请你说出有关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生: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实验l]   教师演示教材中[实验6-3]来证明这个学生的说法的正确性。   [总结](投影)   [实验2]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结论]-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提问]我们是否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02的密度比空气大?(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3]演示教材中[实验6-4]o   [实验4]演示教材中[实验6-5]o   [结论l-氧化碳能溶于水。   [讨论]根据实验1、2、3、4,你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   ┃ ┃颜色 ┃状态 ┃气味 ┃ 密度 ┃ 溶解性 ┃ 是否支持燃烧 ┃   ┣━━━━━╋━━━╋━━━╋━━━╋━━━━━╋━━━━━╋━━━━━━━━┫   ┃二氧化碳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 不支持燃烧 ┃   ┗━━━━━┻━━━┻━━━┻━━━┻━━━━━┻━━━━━┻━━━━━━━━┛   [讨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5]演示教材中[实验6 -6],观察四朵小花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02+H2O=H2C03   说明实验: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样H2C03(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6]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热,观察。   [结论]加热后,小花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分析]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H2 C03=H2 0— - C02个   [展示]展示一瓶雪碧。说明生产汽水、雪碧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提问]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分析]打开饮料盖,用导管将气体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就证明了该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C02)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02 +Ca(OH)2=CaC030+H2 0(板书)o   [结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投影资料]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前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冰”的物质。 ,   师:于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美系呢?   师:(讲解)原来那“干冰”不是冰,不是水凝结而成的,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即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而且没有液体留下,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撤播干   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秘密。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很多性质在我们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多,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灭火剂;(3)化工产品的原料;(4)气体肥料等。   师: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气体越多越好呢?   (组织阅读教材有关“温室效应”的内容及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总结]防止“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4)节约纸张,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2.一氧化碳的性质(简单介绍)。   师:哪位同学告诉我,你通过什么途径观察到一氧化碳的燃娆现象?7   生:我们观察家里煤气燃烧现象,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CO,煤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即CO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师:对。家里的煤气燃烧,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   色.   师:除此之外,一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呢?   [实验l]小白鼠实验   [实验2][实验6-8]   师:看完实验1你们有何感觉?残忍!对!如果自然界中充满了一氧化碳气体,我们的命运就会和小白鼠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一氧化碳性质,认识它,了解它,避免它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继续探讨教材中[实验6-8],分析人体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结]预防的重要——增强自身的环保和安全意识,急救措施——如果一氧化碳中毒,轻微者:应让其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进行人工呼吸;严重者:医疗上常用静脉注射五甲基蓝进行解毒。   师:一氧化碳有毒,我们就认为它可恶,不能存在,它真是一无是处吗?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实验。   [实验3]教材中[实验6 -9],请同学们观察氧化铜粉末的变化情况。   [结论]实验说明,CO与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u0+ CO——CU+ C02,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一氧化碳来还原炼生铁。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 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5.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和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现象: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纸花,纸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可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完成这个反应。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生: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板书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初中物理和化学是从什么时候学的?

物理是从八年级开始学的,化学是九年级开始学的。物理和化学都是科学性极强的自然学科,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乃至数学知识都不具备。所以只有到初二才开始学物理,初三学化学。中考理化分占比越来越低:物理、化学的地位弱化,学习内容简单化,是受“开全课程,全面发展”为教学改改革方向的影响。“开全课程,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方向,以之前被弱化的地理、生物、历史、美术、音乐、书法等小科地位有所加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语、数、外的地位巍然不动,那么只有弱化物理、化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拿中学来说,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学语、数、外、史、地、生、政七科,而且每科都要参加考试,而物理要到八年级才学,化学则到九年级才学,本来这两科知识含量就少。而且有些省区,还对物理和化学进行了降分处理,比如安徽今年的中考,物理由之前的90分降为70分。化学由之前的60分降为40分。而道德与法治则保持80分,历史也有70分。从这一点来看,物理、化学的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确实很尴尬,学的内容也较少较简单。

上一篇:神鬼寓言3结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