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丛飞捐光300万,得病却无人问津,爱女成孤儿如今怎么样?
丛飞,是个很富有的歌手,他富有到能拿出300万家当,资助183个贫困儿童、150位残疾人以及37名孤儿。
丛飞,也是个很贫穷的歌手,他36岁那年被查出胃癌晚期,因为没有钱治病而接受捐助,却还是英年早逝。
那么,那些备受丛飞生前照顾的人,给他回报了吗?
没有。
他们当中,有人靠着丛飞才得以继续学业,回过头来却当众质疑丛飞目的不纯;
有人长大后认为被人捐助的过往很丢人,要求删掉丛飞资助名单中自己的名字;
还有人在丛飞病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打电话来质问他怎么还不打钱,说好的资助是不是骗人的……
人性中的大善和大恶,交织成丛飞的悲情一生。
丛飞第一次为公益“上头”,就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
当时丛飞在广州一家演艺公司工作,每个月基本工资也就1800元。有一次,他带着员工去参加为失学儿童募捐的演出活动。
看着台下那些孩子们期盼又无助的眼睛,丛飞想起了自己同样贫困的童年,他一下子把那场活动收到的2400元全部都给捐了。
问题是,那2400元不只是丛飞的演出费用,还包含所有同事的差旅费。
同事在上司面前告了丛飞一状,丛飞被开除了。
因为曾经在歌唱比赛中拿奖,丛飞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但此时他心中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95年,丛飞在湖南成立了一个专门资助贫困儿童的助学基金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做了12年的公益,丛飞投入在做义工上的时间长达六千多个小时,参加了四百多场义演。
丛飞的第一任妻子,眼见丈夫把钱都送给别人,自己家的条件却一天不如一天,实在是支撑不住,狠心和他离了婚,就连2岁的女儿睿睿都没有带走。
于是,丛飞成了一位单亲爸爸,他既要四处演出,又要照顾睿睿,一分钟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然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热衷于公益。
虽然早就成立了基金会,但是丛飞发现钱到了那边总会被克扣,他干脆直接拿着钱上门去给需要资助的贫困家庭。
那些被资助的孩子,曾经也是对丛飞很亲昵的。
他们会围绕在丛飞身边,甜甜地喊他“丛飞爸爸”。一听到这些小孩的声音,丛飞又心软了,一百、两百……口袋里的钱被掏得一干二净。
与此同时,丛飞的父母在家吃着红薯,他们觉得自己难点没关系,主要是看不得小孙女跟着吃苦。
丛飞的爸爸忍无可忍,决定带着小孙女回老家。
丛飞迷茫了,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助人为乐的事,为什么好像没有人能理解他。
这时候,一个被丛飞资助长大的孩子打来电话,这通电话更是让丛飞陷入了纠结。
说丛飞为了公益“妻离子散”并不是什么夸大其词,妻子和他离婚了,女儿睿睿被爷爷带回老家,可他宁愿自己吃泡面度日,也不敢忘了为筹措善款四处奔走。
有一天,丛飞接到一个电话,那个曾经受他资助的女学生说想进深圳歌舞团,让丛飞帮忙找熟人给说说。
丛飞去问了,熟人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又通过自己的人脉,给那个女学生找了一份中学音乐教师的工作。
谁承想,那个女学生听说之后雷霆大怒,咆哮道:“我要当歌星!不是中学老师,你自己当了歌星还让我当中学老师,我又不会抢你饭碗!”
挂掉电话之后,丛飞内心难受又无奈,他第一次理解了为什么别人都不支持他做公益。一时想不开的丛飞,甚至难受到想了结自己,反正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当然,他没有这么做。
回过神来,丛飞还是兢兢业业地演出,收钱,捐钱。
这时候,他身边有了一个能走进他内心的女人,睿睿也被他从爷爷那边接了回来。
丛飞的第二任妻子名叫邢丹,原本是一个空姐,和丛飞结婚之后,她辞了职专心为丛飞打点家里家外,睿睿也被邢丹照顾得妥妥帖帖。
丛飞的生活似乎迎来了平和,但死神的脚步也悄悄临近。
对于丛飞乐善好施的习惯,邢丹也曾有过不安,她劝丛飞,做公益是好事,但也不能纵容了那些投机取巧和好吃懒做的人。
邢丹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些年,在丛飞一家居住的小房子里,不时挤满上门求助的人,有的人明明盖了新房却来找丛飞借买家具的钱,有些人和丛飞认识的时间根本不长却也堂而皇之上门借钱,还有一些人直接就是白吃白住了。
有一回,丛飞带着邢丹去了一趟贵州,回来的时候不但钱捐了,连衣服都留在那边。
后来邢丹想开了,她说:“反正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能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够花就可以了。”
如果邢丹知道一年多之后,丛飞的身体就会被病魔蚕食,他们的末路也不会出现那些受过自己恩惠的人,或许就不会这么说了。
但丛飞,即便知道自己的胃癌已经是晚期,比起自己的生命,他更挂念的还是资助不能断。
实际上,因为有些人要钱要得急,丛飞就算是连轴转也赚不到那么多钱,为了让资助持续下去,他早已经债台高筑。
开始治病之后,这些资助就真的不得不中断了。
可悲的是,病房里的丛飞接到的不是暖心的慰问电话,而是“白眼狼们”一遍又一遍地质问:
“你说好要资助我家孩子上大学,现在只念到初中,你是不是想反悔?”
当他艰难地解释自己生病了所以没有继续寄钱之后,对方只是冷冷地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能治好病,出来赚钱?”
这是多么无情的人才能说出口的话?
不止如此,还有一个为了和同学攀比,开口向丛飞要了一部新款MD的女学生,得知丛飞得病之后,淡淡地说了句:“哦,那祝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便再无任何表示,甚至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就算如此,丛飞还是把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他很自责,明明说好资助他们上学的,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
最后,丛飞把好心人捐给自己治病的钱,也寄了出去。
他的生命终于燃尽了最后的灯芯,消逝在37岁这一年。
丛飞确诊病情的时候,邢丹正好身怀六甲。
凉薄的人或许早就抛下了病怏怏的老公,说不定还会拿到那个不合时宜的孩子,可是邢丹没有,她一直陪伴在丛飞左右,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这个不平凡的女人,在丛飞去世之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后来又遭遇了什么?
有人说丛飞的故事就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他一生捐出物资超过300万元,却在人生遭遇重大打击时尝尽“白眼狼”的滋味。
但这个悲情男人留下的遗愿,仍然与公益有关——入党、捐献眼角膜和婉拒深圳有关部门赠送的一套房产。
他的遗愿都得以实现了,那邢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呢?她们后来怎么样了?
邢丹生下女儿静静之后,接过了丛飞生前的义工编号,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了老公为了资助他人和治病欠下的债务,同时也代替丛飞继续在公益之路上前行。
她一直很低调,从未缺席公益活动,也尽心尽力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
命运却偏偏如此不眷顾这个善良的家庭。
三个熊孩子扔出的石头,酿成一场车祸,断送了邢丹的性命。
“丛飞妻子邢丹遭遇车祸”的消息震惊了 社会 大众,邢丹的骨灰和丛飞合葬在一起,但年迈的双亲一直未能走出丧女的悲痛。
女儿静静失去母亲那年才刚刚5岁,遗体告别仪式前一天才从姥姥口中得知妈妈离开的消息,虽然年纪幼小的她尚且理解不了大人所说的“离世”是什么意思,但隐约的预感使她大声哭喊起来:“我不让妈妈去天堂,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多年之后,静静长大了,和父亲生前一起做公益的伙伴们在一起,也成为了一名义工。
而丛飞的另一个女儿睿睿,如今网络上没有任何与她相关的资料,或许也在平静地生活着。
和丛飞相比,邢丹的大爱得到了更多回报,那些受过她资助的孩子,得知邢丹去世的消息时都难掩悲戚之情。贵州女孩朱园就是其中之一,她不远万里奔赴告别仪式现场,送恩人最后一程。
丛飞之所以那么决绝地往“公益”这个“无底洞”里跳,是因为他也曾沐浴在公益的慈光之下。
丛飞的父母虽然曾经埋怨儿子心有大爱却无家人,但在丛飞的记忆中,他们也是那种无论自己再难都不忘向更难的人伸出援手的良善之人。
他更不会忘记,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自己根本不可能有因为唱歌而闪闪发光的一天。
那是1993年,为了圆音乐梦而离开家乡的丛飞,搬过水泥、睡过草地,一天只吃5块钱的盒饭果腹,他站在歌唱比赛报名处,为80块报名费惆怅。
一个名叫司振蓉的工作人员,看出了丛飞的窘迫,和他交谈之后,给了他600块钱,还嘱咐他好好收拾一下自己,专心参加比赛。
正因为这600块钱,丛飞在比赛中走到了最后。那也是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善良可以帮助人,甚至改变命运。
其实,当初被丛飞资助的人,也不全是忘恩负义之徒。
胡诗词,是一个残疾人,原本读书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但他的文学梦因为丛飞得以延续,没有沦落到灵魂也被轮椅束缚的惨景,他顺利读完了大学,还成为一家杂志的总编。
丛飞去世之后,胡诗词特地从湖南赶来,他说:“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和他说,现在我资助了6个孩子,在他的帮助下,我也有能力像他一样资助别人了……”
薪尽火传,或许这才是公益最终的意义,但是,善良,也一定要有锋芒。
6位草根明星现状,有人成富婆有人进精神病院
瘫痪后被扔在养老院19年,蔡国权现状如何?
网红拉姆遇害一周年,姐姐和父亲现状如何?
巅峰时期比肩四大天王,王杰真的被“下毒”了吗?
为600万和亲哥闹翻,张学友和哥哥如今关系咋样
张雨生去世24年,苦守故居10年的女友现状如何?
邢丹的案件审理
2012年2月24日,林某健被控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惠州市惠东法院出庭受审,因案涉未成年人犯罪,法庭未公开审理。 2012年3月6日,惠州市中院再次在惠东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丛飞妻子邢丹遇袭身亡一案。公诉机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案件中另外两名被告人黄×泉、蔡×成提起公诉,庭审持续近两个小时,法官当庭未作宣判。邢丹父亲邢振祥在亲友陪同下到场旁听,并几度泪洒当场。
歌手丛飞:倾家荡产资助百名贫困儿童,37岁去世,受捐者无人送别
2005年3月的一天,深圳市某家医院内,一名正处于化疗期间的癌症病人,静静地躺在自己的病床上。 尽管他是一位只有30多岁的中年人,但无情的病魔迅速地摧垮了他的身体,使得他的精神看起来很是憔悴。 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接通了以后,电话那头传来了他很熟悉的一个声音,对方说: “孩子开学了,说好的你要资助学费的呢?怎么没有动静了?” 他怔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我现在生病了,暂时没有钱……” 没等他说完,对方就提高了声调,在电话那头质问道: “你不是承诺要供我家孩子上到大学毕业吗?怎么才到初中就不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得默默地挂断了电话,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就是曾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百大人物”的歌手丛飞,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先后参加义演300余场,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了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捐助总额超过300万元。 时光如梭,转眼间丛飞已经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的生平事迹仍令无数人为之感动和震撼,而由他引发的关于人性的深度思考似乎依旧没有停止…… 1969年,丛飞出生于辽宁盘锦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原名叫张崇。贫困和饥饿,就是丛飞对于童年生活的最深刻记忆,这种经历日后也养成了他对贫苦阶层的天然同情心。 尽管家境贫寒,但丛飞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似乎天生就有音乐细胞,因此尤其喜欢唱歌。 那时候,《霍元甲》、《上海滩》等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内地风靡一时,《万里长城永不倒》等主题曲也火遍了大江南北,人人都能跟着哼唱几句。 而少年丛飞对这些歌曲更是信手拈来,事实上他只听了一两遍就已经会唱了,周围人听了纷纷夸赞他演唱得好,甚至不输于那些专业歌手。 但要想走上音乐的专业道路,仅靠爱好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支持,才能铺平通往音乐专业院校的道路。在那个时代,普通人要想在歌唱方面出人头地,必须进入音乐学院深造,并须经过名师指点,因此不会出现“大衣哥”、“草帽姐”式的草根歌手。 丛飞家里的经济条件,注定了他无法实现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非凡如此,他上到初二就因家庭困难辍学了。出身是他无法选择的,他唯有暂时忘却自己的音乐梦,早日打工赚钱,以减轻家里负担。 后来,丛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家银行从事出纳工作,尽管这与他的兴趣南辕北辙,但他仍尽心尽力做好这项繁琐的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知识。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丛飞有了一定的积蓄,感到时机成熟的他便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结果顺利被录取,从此他正式走上了音乐道路。 1992年,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但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动身前往广州,希望在那里能闯出一番事业。 但他在广州人生地不熟,工作也没有任何门路,飘零一段日子以后,身上带的钱也用光了,最后他竟落魄到只能睡桥洞。 这是丛飞人生中的最低谷,在那一个个无法入眠的黑夜里,他仰望着头顶的星空,在心底一遍遍地叩问自己: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吗?当初放弃稳定的工作,报考音乐学院,难道真的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动摇后,丛飞还是选择了遵从于自己的初心,既然选择了音乐这条路,就应该无怨无悔、坚持到底。 命运总会垂青执着的人。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在路边练歌,唱的是《乌苏里船歌》。很快,他磁性动听的嗓音就吸引了众人的围观,人群中有一个女孩被他饱含真情的演唱所打动,她觉得这个流浪歌手应该去参加比赛,才能让自己的优秀才华不至于被埋没。 于是,她走到丛飞的面前,递给他600元钱,没等他反应过来,女孩便已转身离开。当时的6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丛飞拿着这些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也正是陌生女孩的这一举动,在丛飞的心里埋下了积德行善的种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能有素不相识的人无私地伸出援手,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人心的温暖。 丛飞用这些钱报名参加了歌手大赛,从此开始崭露头角。1994年,丛飞来到经济特区深圳,凭着扎实的演唱功底,他很快就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歌迷。 丛飞并没有安于小有成就的现状,他于1995年拜著名的高音歌唱家郭颂为师,同时继续刻苦钻研着音乐理论知识。 随着名气越来越多大,他开始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的演出邀请。有一次,他在四川的一次演出时,意外接触到了因贫困失学的儿童们,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丛飞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演出结束后,丛飞毫不犹豫地将演出费用和身上所有的现金,一共是2400元,全部捐给了当地的慈善机构。这笔钱在当时可以帮助20个贫困儿童重返校园,这让丛飞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是丛飞人生中的第一次捐助,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立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之后的歌唱生涯里,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慈善义演方面,在这些演出中,他不但分文不取报酬,还无数次地慷慨解囊,资助了很多的贫困儿童和残疾人群。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帮困扶弱”的义工,义工编号为“2478”。 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都留下了丛飞的感人故事,他不但在金钱和物质上给予孩子们帮助,还多次奔波数千里,亲自前往他们的家中看望和慰问,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到了2004年,丛飞已经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坚持了整整十年,此时他资助的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已超过了300名,捐助总额超过了300万元。除此之外,他还认养了37名孤儿,无偿为他们提供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 尽管在90年代初,丛飞一场的演出费用就已达到了上万元,但后来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公益事业方面,很少有商业演出的机会,自然也难以有很多的收入。 尽管他还想帮助更多的人,但个人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长年累月之下,丛飞渐渐有些捉襟见肘,不知不觉间已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有一次,为了能赶在开学前给孩子们送去学费,他甚至在亲朋好友处借了10万元。最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无私”的生活,便和他离了婚。 为此,丛飞一度感到十分苦闷。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她名叫邢丹,和丛飞是盘锦老乡,不过此前两人并不相识。邢丹的家境优越,当时是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名空姐。 看到关于丛飞的新闻报道后,邢丹被这个善良的男人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她辞去了待遇丰厚的空姐工作,来到了丛飞的身边。两人结婚以后,邢丹全力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心甘情愿地做起了他的贤内助。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丛飞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慈善义演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初,丛飞入选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与此同时,他突感身体不适,到了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这是由于他长期在全国各地巡回义演,生活和饮食不规律而造成的。 患病以后,丛飞想得更多的却还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先后数次将自己的治疗费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儿童们。 但在丛飞住院的期间,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受过他捐助的家庭或个人前来看望他。更令人心寒的是,由于丛飞患了重病,无法再登台演出,也没有了收入来源,难以再履行他对于贫困家庭的捐助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文中开头所写,各种“催款”电话源源不断地打来,他们并不关心丛飞的病情,而是异口同声地质问他为何“失信”。 可想而知丛飞当时的心理感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他感到了空前的孤独。本来,他所付出的一切,从没有想过什么回报,但到头来还是额外“收获”了被帮助者的冷眼,这是当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好在这时妻子邢丹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当时她已有几个月的身孕。为了不拖累她的未来,丛飞让她把肚里的胎儿打掉,邢丹坚决不同意,她哭着对丛飞说: “在这个世界上,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怎么再忍心再把孩子打掉呢?” 当时的丛飞,除了有一套50多平米的住房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贫如洗”了,连治疗的费用都是靠外界的资助才勉强凑齐的。 2006年4月20日,丛飞在深圳因病去世,年仅37岁。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家人在器官捐献书上签字,将他的眼角膜捐献了出去,这也成为了丛飞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捐助。 在他的追悼会上,上千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送行。然而,这其中并没有任何一个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 “好人有好报”的故事,并没有在丛飞的身上上演。不仅他是如此,几年以后,他的妻子邢丹也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离开了人世,他们的女儿出生后不久,还没来得及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就先后失去了父母,后来由外公外婆抚养成人。 当年,有一个女孩受到丛飞的资助考上了大学,在这期间她和丛飞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但后来因为对丛飞给她介绍的工作不满意,从此彻底消失。 难以想象,这些话竟然是从一个经过高等教育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这个女孩的故事也能折射出部分被丛飞帮助过的人的心态,他们不仅没有感恩之心,还把一切的捐助都当成理所当然,当丛飞失去了帮助他们的能力时,转眼就对他恶言相向。 人性凉薄何以到了这种地步? “斗米恩、升米仇,尺步暖、丈步寒。” 这句流传至今的古语,深刻地揭示着人性深处的卑劣,也在丛飞的人生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些人也许只是一小部分。当年被丛飞帮助过的残疾青年胡诗词,如今已身为湖南省文联《沧浪》杂志主编、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正是在丛飞的多次捐助和勉励下,胡诗词才得以“逆袭”,圆了自己的文学梦。 这就是丛飞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意义所在,因为它真正能改变一个穷苦人的命运。在常人看来,丛飞不计回报、甚至散尽家财帮助他人的举动,已然超出了世俗的认知,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质疑。 但正如他的妻子邢丹生前所言: “丛飞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 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就是因为这种“心软”的性格,丛飞在公益的道路上坚持了十多年,这就是他最可贵的地方。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但丛飞做到了。只因为他曾受过陌生人的无私帮助,所以他要把这种大爱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他秉承的就是心中单纯的善念。 但也因此,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因患病而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遭受了受助者不应有的冷言冷语。 常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若没有了感恩之心,活在这世间,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希望丛飞的善良灵魂永远得到安息,也希望丛飞式的悲剧故事永远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