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

时间:2024-11-17 15:55:21编辑:小松

高敬亭的介绍

新四军名将高敬亭 高敬亭,原名高志员,河南省新县城郊董店人。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红二十八军创始人之一。1907年8月出生于新县新集镇董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母。因家庭贫困,只读过六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种田。 在大革命时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以走亲访友为名在鄂豫边区开展革命活动。高敬亭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随之开始了革命活动。

高敬亭的人物简介

高敬亭(1907—1939),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又调任区苏维埃武装委员。1930年,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苏维埃政府主席,光山县书记,豫东南道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高敬亭奉命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坚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红二十军同国民党卫立煌部谈判,改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0月,我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三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鄂豫皖抗日联军遂改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误处决。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为其平反,对高敬亭的功过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高敬亭是怎么死的?

  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误处决。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为其平反,对高敬亭的功过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高敬亭在任红二十八军政委时,由于受“肃反”扩大化的影响,错杀过自己的战友,但那是在失去党中央领导,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一时难辨真伪的情况下发生的,当然,后来对高敬亭的批判斗争,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条款,如拥兵自重、独立王国、山大王主义、违抗中央指示、不服从军部指挥、消极抗战、破坏统一战线等等。最后批判他是“反革命”、“反党”、“反中央”,完全超出了原则界线。
  上述加在高敬亭头上的罪过,多是在高敬亭领导四支队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的事。可前面所列的高敬亭率领四支队东进抗日所取得的战绩,列新四军各支队之首,这本身就证明他是忠于党的,更是积极抗战的,是执行中央命令的,而不是反革命、反党、反中央。
  无须讳言,高敬亭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远离党中央,缺乏组织监督,独揽一方党政军大权,养成了一些独断专行、一言堂的家长作风,这对其当时和后来正确处理上级和同事之间关系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肃反”扩大化问题上,他错杀了一些同志,积怨很多。他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作战和他领导的四支队东进抗日不断取得的胜利,也使他产生了居功心理。他创建的以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为中心,背靠大别山的皖中抗日根据地,不愿让给国民党,是他“拒不执行新四军军部命令”延宕进军皖中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最终被处决的主要原因。
  1939年6月4日,高敬亭在肥东青龙厂被捕,24日被枪决。高敬亭这位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国民党花10万银元买他的人头没买到,却被自己人的子弹夺去了年仅32岁的生命。
  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将高敬亭枪杀在青龙场。年仅32岁的高敬亭在刑场上大义凛然地说:“死对共产党人无所畏惧,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我是共产党员,我要死在红地毯上。请代转史玉清同志(高敬亭爱人),孩子送给人民抚养。我是忠于工农革命的军人!”


上一篇:电梯地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