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是什么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别称映山红、山石榴等。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鹃花属于落叶灌木,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中文学名杜鹃目杜鹃花目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别称杜鹃花、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照山红、唐杜鹃科杜鹃花科二名法Rhododendron simsii亚科杜鹃花亚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属杜鹃属亚属映山红亚属纲双子叶植物纲种杜鹃亚纲五桠果亚纲分布区域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英文名称Sims Azalea收起物种起源中国ttt64张杜鹃品种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杜鹃是怎么叫的?
杜鹃的叫声犹如“布谷、布谷”。杜鹃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分布范围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