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钢琴曲 表达的是什么
卡农钢琴曲表达了一丝甜蜜宁静的忧伤。好莱坞将卡农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扩展资料:卡农的版本:1、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区别是加了一把小提琴。2、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3、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4、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5、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Canon。6、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农》属于几级钢琴曲?
1、《卡农》属6-7级水平钢琴曲;2、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共88个琴键;3、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扩展资料:卡农介绍:卡农是采用对位法则写就的曲子,由一个旋律起,循环往复,在不知不觉种音乐在同样的旋律种升了一个八度,然后又巧妙的回复。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应该是比较接近原版的一个了。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忧伤的故事么?或者是和爱情有关,或者是和成长有关,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琴曲
《卡农》到底是钢琴曲还是小提琴曲?
《卡农》既不是钢琴曲也不是小提琴曲而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卡农》到底是钢琴曲还是小提琴曲?
《卡农》既不是钢琴曲也不是小提琴曲而是一种音乐体裁。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钢琴曲《卡农》讲的什么故事?
钢琴曲《卡农》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讲述的故事如下:
帕赫贝尔在十几岁时,因战乱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后,被一个小村庄的天主教堂弹刚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人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旁边镇子有个叫芭芭拉的女孩,家里有钱有势,是镇上最漂亮的姑娘,自从在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后,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向芭芭拉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喜欢帕赫贝尔。但她害羞,不敢向帕赫贝尔表白,后来她借口说想要跟帕赫贝尔学钢琴,说自己喜欢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答应了。但芭芭拉的目的不是弹琴,所以不认真学钢琴,被帕赫贝尔一再责骂。芭芭拉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帕赫贝尔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帕赫贝尔让芭芭拉走,说她不适合弹钢琴,也不喜欢钢琴。芭芭拉听后不服气,下定决心好好弹琴,半年后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之后半年,芭芭拉离开了帕海贝尔,刻苦练琴,并且成功拿了奖,于是去向帕海贝尔表白。但帕海贝尔已经被征去打仗了离开了。
芭芭拉没有放弃,等了三年,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她,为了让她死心,派人从运回一具碎尸,骗她说是帕海贝尔,帕海贝尔没有亲人,无法对证。芭芭拉相信了,趴在尸体上哭了3天3夜,村长儿子买了很多礼物向她提亲,她都不理。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帕赫贝尔教她钢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了。
而帕赫贝尔在芭芭拉离开半年后,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爱上芭芭拉,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忽略了对她的喜欢。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芭芭拉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被召去打仗了,在战乱中,时常都会想到和芭芭拉在一起的日子。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芭芭拉自杀后第2个月,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知道了芭芭拉为自己做的事后,伤心的嚎啕大哭。没人愿意告诉他芭芭拉葬在哪里,之后,帕赫贝尔召集2个村的所有人,坐在钢琴前强忍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他当时弹的就是为死去的芭芭拉写的《卡农(D大调)》。在那天晚上,帕赫贝尔在教堂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卡农背景故事(传说)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小提琴《卡农》名曲曲谱
小提琴《卡农》名曲曲谱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小提琴《卡农》名曲曲谱,欢迎大家聆听鉴赏。 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 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 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 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海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海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除伟大的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即《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