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这是真的也不给,为何?
说起打仗,一场战争的胜利是要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抡起打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肯定是粮草的供给,前方的战士在前线卖命,后方就要有老百姓为了战士运送粮食,让他们能够吃上饱饭去打仗,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粮草的重要性。虽说打起仗来前方的战士非常的重要,但是后方的粮草也同样重要,打仗拼的更是财力物力。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抗战时期我军行兵打仗可以说是非常的勇猛,那么他们在前线战斗的时候,我们这么穷,粮食从哪里来的,没有钱更不可能有粮食,那么钱又从哪里来的呢?抗战时期,我们军队真是条件非常的艰苦,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是经常有的事,我们对手经常有好的罐头定期供给,而我军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草根,树皮什么都吃过,但是他们仍然靠着必胜的信念赢得了胜利,在我们对于士兵们不忍的同时,更加的佩服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持战斗,保卫国家。但是无论怎么说,人是铁,饭是钢,士兵们如果经常吃不饱饭,是很难打胜仗的,无论有多么钢铁般的意志与信念,上了战场如果说连枪都没办法拿起来,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难道让我们学习明朝时候的朱元璋么?从最开始的“南粮北调”,到后来开始下令自给自足,闲时耕地屯粮么?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跟朱元璋时的情况不同,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打游击战,敌人追着我们的步伐,我们根本没办法在哪个地方扎根下来种粮。在古代打仗的时候,政府没有钱就会向富商借钱,或者向百姓借钱,在或者就让当地的官员们发出征粮的请求,政府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到处去借钱借粮然后他们会给百姓跟富商还有百姓们打下一个欠条,写上借款日期,但是又因为不知道仗什么时候才能够打完,所以并没有写下还钱的日期,只是口头承诺他们,打完仗之后拿着欠条,政府就会还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还真的有这样的“债主”来找上门来,其中有一个就是来自山西的一位农民,带着一张“欠条”找到了当地的政府,很多人都说这个“债主”是中国最大的“债主”了,因为欠条上的数额是1100万法币,这让许多人都张大了嘴巴,非常的吃惊。这个老人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郭建英老人,他当时手里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欠条”,找到了当地的政府,专家看了之后都非常的吃惊,专家向老人询问了这张欠条的来历,老人仔细描述完之后专家大致明白了这张欠条的来龙去脉,看过了欠条下方的落款,才发现,原来是我军的一个团长的签名,专家问:这是谁的签名,是你父亲么,你父亲是谁?郭建英老人对专家说,那是他的祖父的欠条,签字的人是当时跟他祖父借钱时候的承诺人,一个师的团长,并且当时承诺他只要战争结束就可以拿着这张欠条拿回自己的钱,但是那个团长已经牺牲了,所以他也只能求助政府。其实这个老人的祖父在当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富商,非常的支持我们当时的战争,对我们军队帮助也非常的大,就在我军的一支队伍经过他们山西的村落的时候,遇到的他的祖父,他的祖父知道这些人已经几天都没有吃过东西了,不但拿出自己的粮食去救济他们,更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将家里全部的存款全部都借给了军队应急,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1100法币。钱是都借出去,但是他们还有很大的家业,所以在当时也还算过得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还是由于动乱导致老人流离失所,家业都没有了,从此一贫如洗,到了郭建英这一辈便早已家道中落了,而郭建英也是在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的这张欠条的。于是心里就想着试一试能不能将这个钱要回来,毕竟事情早就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了,欠条还能不能有效就还不得而知了,当时他非常的害怕政府不肯认账。但是,政府在专家的帮助之下,确认了这张欠条是真实的,这1100万只相当于八十年代的八万块钱,所以当时政府最终一次性的给了老人八万块钱,还清了债务。当这笔钱最后全部交还到老人的手中时,老人一边说着感谢一边流着激动的泪水。但是我想说:郭建英老人,国家应该谢谢你,人民应该谢谢你,在国家危难时刻,是你们将国家大义放在了第一,将自己的利益排在了后面,今天,新中国建立了,欠你们东西,就会一分不少的还给你们,中国政府不会让帮助过中国的老百姓寒了心。
山西农民找政府要债,拿出一张千万的欠条,后来还了多少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稳健的后勤保障一直是战争的基础。决定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一两场战斗的胜利或失败,而是整个军队背后的经济实力和后勤保障。前线战局越是僵持不下,后勤保障就越是重要,这个道理适用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场战争。近代以来我国历时最持久、取胜最艰难的战争就是十一年抗战了。当时国民党政府领导的中国国力孱弱,而我党的八路军更是主要以农村地区为根据地,很多地区的后勤保障其实都非常困难。但八路军作为人民的军队,自继承红军衣钵以来,军纪严明,沿袭了红军的优良传统,秉持着“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方针,连老百姓的自愿捐赠都不愿意轻易接受。但是不少地区的部队又面临着没有粮食、没有衣服的窘境。基本生活都如此困难,又怎么进行抗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八路军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接受捐赠的同时,会打上一张“欠条”作为凭证。等到抗战胜利以后,按照欠条再归还老百姓,绝不亏欠。而在山西,就发生了一件关于这“欠条”的跨越了四十年岁月的感人事迹。慷慨解囊,富商支持抗战在上世纪八十年的一天,一个朴素的老农民来到山西省政府门口徘徊了很久,犹豫着要不要进去。这时,恰巧被路过的省政府工作人员看见,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才知道了原来老人手里有一张政府欠款的欠条。欠条保存的很好,上面清晰的写着政府向郭家借款1100万法币(法币是民国政府时期的全国法定货币),还盖着当时地方政府的红章。老农民叫郭建英,是郭家的后人。他的曾祖父郭老爷曾是当地富甲一方的煤老板。郭老爷是一位诚信的商人,所售卖的煤品质高、价格公道,深受好评,因此销路非常好。而且郭老爷为人善良热心,在当地百姓中的有着良好的口碑,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当抗战爆发后,他不仅经常救济周围的邻里,作为民间爱国人士还非常支持当时的八路军抗战。有一次,他听说八路军物资实在匮乏,迫不得已打算找乡亲们筹资,希望购买必要的粮草和军需物资。郭老爷听说后,马上就准备了1100万的法币,并且将家里可以筹集的粮草一并收拾起来,给八路军送了过去。八路军看到这么大一笔捐资和粮草,深受感动,当即给他开出了一张“欠条”,盖上了政府的红印,并嘱咐郭老爷等抗战胜利后,一定要找政府兑现这张欠条。在推脱不掉之后,郭老爷不得已收下了欠条。郭老爷本来是准备来捐钱的,希望能够帮助八路军早日打赢抗战,让老百姓们过回和平的日子,结果收到了一张欠条,有点“哭笑不得”。但是这使他更相信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了他们在浴血奋战。这张欠条是八路军对人民信誉的象征,回家后,郭老爷将这张珍贵的欠条妥善的保管了起来。遭遇恶性竞争,最终家道中落后来附近的人们知道郭老爷的慷慨之举之后,纷纷称赞他家的爱国行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变得远近闻名。再加上郭家的煤矿本来就是诚信起家,品质高、价格公道,来找郭家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郭老爷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兴旺。然而不幸的是,抗战胜利之后,郭家却反而开始衰败起来。抗战胜利了,日子变得太平了,这个时候有一些人看着郭老爷家的煤矿生意如此兴旺,开始觊觎起来。为了从郭老爷手里抢生意,好几家其他的煤矿联合起来压低价格,他们自己为了降低成本,用一些劣质的煤以次充好,而郭家一向坚持诚信,坚决不卖劣质煤,因此成本和价格都降不下来。市场很残酷,有的时候劣质确实会驱逐良币,郭家的煤矿生意慢慢的一年不如一年,郭家也就逐渐没落。一直到郭老爷病故之时,郭家也没缓过来,反而得靠变卖家产来维持家族的生活。兑现欠条,政府雪中送碳等到了郭建英这一代,已经没有什么家产,郭建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土地为生。虽然只能勉强温饱,但也很自在。可是命途多舛,郭建英的妻子后来突患重病,本就贫困的家庭根本无钱医治。郭建英看着病重的妻子,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起了家中的那张欠条。郭建英是个老实的农民,他拿着欠条来到了省政府门口徘徊起来。一来要不是万不得已,他并不愿意拿出这张寄存着数代人感情的欠条,二来这么多年都过去了,郭建英不知道欠条还能不能认。但是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对待的态度给了郭建英希望。省政府拿到这张欠条之后,非常重视,马上开始了核实工作。四十年,欠条上的经办人员早已不在。而且当年的条件有限,很多时候就是经办人在信纸上签上自己的单位和名字,再盖上当时的公章。欠条连个统一的形式都没有,更遑论统一的管理了。欠条的核实非常有难度。省政府调派专家、抽调当年的资料、并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最终认定这张欠条真实无误,然后马上开始核算当时的1100万法币的价值。最终经过计算,政府确定这张欠条折合人民币可以兑换八万左右。八万在八十年代,可以说是一笔巨款。拿着这雪中送碳的八万,郭建英激动不已,一是这下老伴儿有救了,二是没想到这欠条还真的管用。郭建英感谢政府工作人,政府的人告诉他,相比现在这八万对郭建英的帮助,当初1100万对八路军的帮助更大,更该说些感谢的是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政府为人民。当年正是广大老百姓对八路军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才会有大量像郭老爷这样慷慨解囊支援八路军的人,他们的捐赠帮助部队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虽然没有在前线直接参与战斗,但是他们却是抗战后方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大部队,是我国当年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力量之一。而我们的军队不负众望,打败了侵略者,给人民带来了和平。现在我们的政府同样不负众望,尽管已经跨越四十年的岁月,尽管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对老百姓的承诺仍然一定会信守到底。国家诚信为民,人民诚信为国。如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相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