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指要

时间:2024-10-20 04:59:17编辑:小松

道家气功与佛家气功同时练会怎样

功法都是入门用的,入门了就不太讲究功法了,所谓条条大道通北京,有的人乘火车,有的人坐飞机,有的人骑马,也有可能方向搞错,跑四川去了。
道家功法最适合入门,讲经络,讲气感,讲疏通经络,甚至和中医有渊源,比如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即是病灶。所以,道家才以疏通经络祛病健身为入门。但道家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还是身心合一,认为精神情志可以影响肉体健康变化。
佛家气功当然也是讲究身心合一的,但佛家认为人的痛苦与行为有关,所以先讲戒,比如”五戒“,先杜绝痛苦根源,再参禅打坐。所以基本上万法一体,道家还说一句话叫”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都有道理的,不过,流行的功法大多实际也没有太大作用的,东拼西凑,东抄西抄,结果就成了一门功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实际有些和普通人想的不一样。


道家气功与佛家气功有何区别?

据古籍记载,道家首创了吐纳导引之术,即后世所说的气功。道家练功是以“身心兼顾”为主,即“性命同修”。“身”与“命”是指人体生命;“心”与“性”是指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道家练功是为了“结丹”即想在“丹田”之处结出“丹”来,臻于永生的境界,因而在练功中强调意守“丹田”。其功法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关--练精化气;二、中关--练气化神;三、上关--练神还虚。此三关修练之法也称为“三花聚顶”。在佛家气功中,也无气功二字,他们将修练身心的方法称为禅修。禅修以“练心为主”将身体置之度外,认为灵魂可以脱离身体。禅修者要求在安静的环境和正常生活中,摒除一切不必要的攀缘和杂念,以便集中精神,周调身、调息及调心之法,进行不断修习,达到入定境界,使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超然现象,以期致于永生极乐世界。


你好我想学习与人交际是的心锚术,请为我推荐些关于此类的书籍或者网络文章!

作者:[美]哈丽雅特·B·布瑞克
卡拉高一时因父亲工作调转而迁入一所新学校,学校里的同学都不愿意搭理她。卡拉为了能融入她们的圈子中,不惜一切。她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重新购买新衣服,把“旧”衣服统统扔掉,力求和同学们保持一致;她请同学们喝汽水,吃冰激凌。当然这些统统由卡拉的父母出资,可依然收效甚微。于是,卡拉决定举办一次SPA聚会,邀请班里十五个女孩参加,费用预计要几千美元,卡拉的母亲开始要求卡拉把人数降到七人,而卡拉大哭大闹,不屈不挠地折腾了三个小时,母亲看到女儿伤心欲绝的模样,只好让步。聚会看上去似乎相当成功,女孩们都说自己很开心,卡拉露出了转学以来的第一个微笑。但她的微笑只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卡拉对她的同学们而言已经不具备利用价值,眨眼之间,昨天聚会上欢声笑语的女孩子重新开始对她冷若冰霜。
她们无情地操纵了卡拉。这些女孩子知道,只要让卡拉保留一丝加入她们圈子的希望,她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玩弄卡拉于股掌之上。当然,从另一方面说,卡拉也同样操纵了她的父母,特别是她的母亲。
那么,为什么有人这么容易被操纵,操纵者会利用你的哪些弱点来控制你呢?
你的性格存在哪些弱点:
弱点之一:你想讨人欢心——拼命讨人欢心的习惯和心态
如果你不幸有“讨人欢心”的心态,那么,你和他人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简简单单了。你不是偶尔答应别人的请求,也不是偶尔为别人做好事,而是将自己的情绪始终和他人对你的期望保持高度一致,这终究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
弱点之二:没有别人的认可和赞许,你便活不下去
如果你过度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此感到不可或缺,那么,这时的你就很容易被他人操纵了。当你想得到别人肯定的时候,你就会像吸毒者那样,行为受控于人。操纵者只需做两步就可以了:第一步,给你想要的东西:第二步,威胁你要将这东西收回。
弱点之三:害怕负面情绪——你有“情绪恐怖症”吗?
“情绪恐怖症”用来指对负面情绪过度的或非理智的害怕情绪。具体来说,这些害怕情绪包括愤怒、侵略性,或敌对、冲突和对峙。如果你有这样的弱点,那么,为了避免愤怒、冲突和对立,你可以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
弱点之四:优柔寡断,缺乏说“不”的能力
你感到对人说“不”会让自己有负罪感,觉得自己很自私,因为你把说“不”等同于令人失望。多年来,你习惯了说“是”,别人也因此习惯了你的妥协。现在,你恐怕会觉得,说“是”已经成为你惟一的选择了。
弱点之五:消失的自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除了为别人服务之外自己究竟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那么,你正是“自我消失”人群中的一员。生活以他人为中心,缺少个性,因而无法被人深刻记住。
弱点之六:不够自立
如果希望自己免受他人操纵,就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缺少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或习惯依赖于别人的判断和帮助,你就会逐渐加深对他人的依赖程度,逐渐陷入为别人而活的地步——做他们希望做的事,以他人的利益为中心。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
弱点之七:外控型个性
外控型的人通常认为,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是在别人的控制下,和他们自己无关,自己是无力控制的。相反,内控型的人则相信,他们能够把握住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反控制的七大步骤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反击宝典,准备投入到反控制的斗争中去了。
第一步:控制节奏
在操纵者对你施压后,给自己一分钟的考虑时间(可能更短),别小看这一分钟,你能在这一分钟内迅速冷静下来,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将大大提高你对局势的控制权。一旦操纵者开始适应你的节奏,主动权就会回到你的手里。
第二步:打破常规
在你开始试图避开操纵者时,他们会百般阻挠、打击你,逼你屈服。这时,你就必须有实在的回应。这种回应的技巧叫“打破常规”,这一技巧有两个要点:
1. 告诉对方你明白他(她)的处境和急切的心情。
2. 调整节奏,出奇制胜。
采用“打破常规”法的最佳方法就是快速浏览早已准备好的“台词”。事先预测操纵方可能出的招数(你已与他(她)打过多次交道,很容易猜到他(她)的套路。)
第三步:淡化焦虑感、恐惧感和罪恶感
要抵制敌人的操纵,就必须改变自己对消极情绪的反应。及时消除焦虑感、恐惧感和罪恶感不会令你产生自虐的倾向,但可能会令你坐立不安。然而,这种不安是可以忍受的。你要明白,一旦迫于内心的这些感觉而屈从于操纵者的摆布,你就上当中招了。
第四步:指出对方的操纵行为
该战术用直自的语言说明操纵者的意图,直面对方的伎俩,训练自己的耐力和抵抗力,并最终粉碎操纵者的阴谋。操纵者会万分惊讶于你的不屈不挠,他(她)苦心经营的紧张气氛如同被刺破的气球,顿时没了气。
第五步:粉碎阴谋
该步骤是你解脱、重获自由的关键。在该步骤中,你将以自己的韧性和毅力告诉对方,他(她)的计谋根本无法实现,终究会落空。
下面具体举例说明如何施展该步骤:
“我知道你希望我为你做这件事,但这种施压的手段对我不起作用。”
“我知道你希望我明天能跟你一道去,但这种沉默和忽视我的方法对我而言没有效果。”
“我知道你希望我什么事都听你的,但你冲我发火、诅咒、威胁,这根本就是徒劳。”
第六步:独立宣言
该步骤包括以下五步:
1. 告诉对方你将自己做主。
2. 告诉对方你希望受到怎样的待遇。
3. 明确双方的行为界线。告知对方其伎俩(如冷漠、罪恶感、威胁、愤怒或责备等)是行不通的。
4. 让对方认识到你也有自己的需求、价值观、独立的见解和偏好。
5. 表明你重新界定双方行为、建立个人空间的决心。
第七步:和解与协商
可采用以下七个基本步骤:
1. 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对方的立场:“我知道你希望/喜欢/期望……”
2. 确认你对其立场的理解是否正确,必要时请对方予以证实。
3. 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立场:“我希望/喜欢。”
4. 直接回答有关双方立场的问题,比如你希望时方采取何种行为、你对此的感受及这种行为的迫切性。
5. 与操纵者协商:“除了你我各自的立场。有没有一条适合大家的中庸之道呢?大家都退一步想一想吧。”
6. 向操纵者建议一种随机方案,如“既然双方都没法退让妥协,那就抓阄吧,谁赢就听谁的。”
7. 亦可向操纵者提出一种交换协议:“如果你……,我就……。”或者“这次听我的,下次听你的吧(反之亦可)。”
该步骤是彻底摆脱操纵,与之讨价还价的一步。最终的解决方案需兼顾双方的利益,这样才能杜绝操纵现象的死灰复燃。
定下冲破操纵关系的目标,找回你的勇气,运用所学的技巧,耐心地坚持到底。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你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最后,请花一些时间,想想这个问题:
如果我不为自己而活,又该为谁而活?
如果我只为自己而活,我又成了什么?
如果不是现在,又该何时?


练习禅修冥想一般坚持多少天能有入定的感觉?

你好,冥想是一个帮助你减压放松的事情,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您的问题似乎带有一定的急迫性,这样反而对您的练习不利。

很多专门为了提升自我,或者为了学习冥想而冥想的人会比较关注自己冥想的进境、层次。有些人可能因此变得非常急切,反而无法进步;另一些有神秘思想的人,甚至可能变得神神叨叨的。其实,不必去在意自己的冥想境界,只是简简单单的去把冥想这件事坚持下来就行了。

不必寻找一个衡量标准。我们从小,考试、作业、论文、工作业绩,已经有太多的衡量标准了。
冥想是在帮助我们更开心、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我们不必给开心定一个标准,不必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只要你通过冥想,感觉变得舒服了一点的,不就很好了吗?

另外,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在冥想中所遇到的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可以朋友之间多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这个环节可能会对自己有所启发,在练习中慢慢地去理解它就好。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的世间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等的世出世间禅;有九想、八背舍、九次第定等的出世间禅,以及自性禅,一切行禅,清净净禅等的出世间上上禅,已如前述。总的说来,有深禅定,方有实智慧;有实智慧,才能自觉觉他,以至达到觉行究竟圆满的境地。 《大智度论》卷十七说:「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众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又说:「菩萨因此发大慈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譬如燃灯,灯虽能燃,在大风中不能为用,若置之密室,其用乃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 若无禅定静室,虽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禅定则实智慧生。以是故,菩萨虽离众生,远在静处,求得禅定,以禅定清净故,智慧亦净。譬如油炷净故,其明亦净。以是故,欲得净智慧者,行此禅定。复次,若求世间近事,不能专心,则事业不成;何况甚深佛道而不用禅定。禅定名摄诸乱心。乱心轻飘,甚于鸿毛;驰散不停,驶过疾风;不可制止,剧于猕猴;暂现转灭,甚于掣电。心相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禅不定。」 《释禅波罗密》卷一,赞叹禅定的重要说,「如菩萨发心为修禅故,一切家业内外皆舍,不惜身命,寂然闲居,无所悭吝,是名大舍。复次,菩萨为修禅故,身心不动,关闭六情,恶无从入,名大持戒。复次,菩萨为修禅故,难忍能忍,谓一切荣辱,皆能安忍,设为众恶来加,恐障三昧,不生嗔恼,名为忍辱。复次,菩萨为修禅故,一心专精进,设身疲苦,终不退息,如钻火之喻,常坐不卧,摄诸乱意,未尝放逸;设复经年无证,亦不退没,是为难行之事,即是大精进也。故知修禅因缘,虽不作意别行四度,四度自成。复次,菩萨固修禅定,具足般若波罗密者,菩萨修禅,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智慧勇发,如石中泉。」 《六妙法门》第一,将数、随、止、观、还、净的六种修定妙法所能出生的各种禅定,分别解释如下:一者依数为妙门。行者因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若于最后非非想定能觉知非是涅槃,是人必定得三乘道。何以故?此定阴、界、入和合故有,虚依不实。虽无粗烦恼,而亦成就十种细烦恼。知已破折,不住不著,心得解脱。即证三乘涅槃故。……数为妙门,意在于此也。二者随为妙门者,行者因随息故,即能出生十六特胜。所谓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随诸身行,六心爱喜,七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 是故深观弃舍,不著非想,能得涅槃。随为妙门,意在此也。三者止为妙门者,行者因止心故,即便次第发五轮禅。一者地轮三昧,即未到地;二者水轮三昧,即是种种诸禅定善根发也;三者虚空轮三昧,即五方便人,觉因缘无性如虚空;四者金沙轮三昧,即是见思解脱,无著正慧,如金沙也;五者金刚轮三昧,即是第九无碍道,能断三界结使,永尽无余。证尽智、无生智,入涅槃。止为妙门,意在此也。四者观为妙门者,行者因修观故,能出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炼禅、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及八解脱、得灭受想,即入涅槃。 观为妙门,意在此也。五者还为妙门者,行者若用慧行,善巧破析,返本还原,是时即便出生空、无相、无作、三十七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因此得入涅槃。还为妙门,意在此也。六者净为妙门者,行者若体识一切诸法本性清净,即便获得自性禅也。得此禅故,二乘之人,定证涅槃。若是菩萨,入铁轮位,具十信心,修行不止,即便出生九种大禅,所谓自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菩萨依是禅故,得大菩提果。……净为妙门,意在此也。」 静坐的最上乘境界,在乎明自本心,见自本性,顿悟心性,本来清净,既无一法可取,也无一法可舍;非空非有,不生不灭,虽了了觉知,却无著无住。假使我们能默契这一根本,自得根尘脱落,解脱自在;随缘应用,纵横无碍,不同于沉空守寂。唐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说:「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又说:「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 「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又唐圭峰大师说:「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唐六祖惠能大师说:「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禅修静心之法

禅修方法,每天用10分一30分钟时间。最好的休息是修“息”,“息”长者,则智慧必长、寿命必长。

预式:

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处(盘腿坐姿也可),把手放膝盖上,如果觉得手凉就手心朝下,如果觉得手热就手心朝上,背自然直,头皮自然上顶,闭眼,意念从头开始到脚逐一放松(头皮。。。眉间。。。鼻嘴。。。脖子。。。双肩。。。胸肺。。。肚腹。。。胯部。。。大腿。。。膝关节。。。小腿。。。脚腕。。。脚底平实踏地)。




正式:

然后开始意念内观呼吸。注意:此处与平时呼吸不同的是,要先呼后吸,而不是先吸后呼。呼完要有自然停顿(息),吸气完成也要有自然停顿(息),出息(呼出后的息)越长越好(注意所指不是入息)。这个(息)的诀窍是想象呼与吸的动作带动起一大票体内气血的跟随。在呼时,让后随的气血涌过平复后再吸;同样,在吸时,让后随的气血涌过平复后再呼。如此即可做到自然停顿(息)越来越长。其关键在于呼吸时的关注意念放在体内气血的起伏波动,而不是体外空气的进出上。

呼吸时如身体感受到有不舒服的地方,则对它讲“是,你是对的”,全然接受就好,不做任何评价、思考、回想和抵抗,只是如旁观者一样去感受就好。

如此,像全身扫描一样静静地放松。将心念不要置于体内,而是置于体外,想像自身如同佛祖显身时周遭笼罩的大光晕,去感受自己与周边环境的边界的消失,而后融为一体,自身与环境合体后的整体气场随一呼一息、一吸一息的翕张。。。。。如此即好。

注意:入静有两个依次的层次,第一是“知”,全然感知自己的身体,全然地接受。其后就转入第二层次“忘”,抹去自己身体与周遭环境的皮囊边界,将组成肉体的分子、原子无形地融入环境中的分子、原子群,与环境形成一个大的气晕,同频翕合。

出静时,反之。




收式:

睁眼后,双手相对搓掌心热敷脸多次,致脸热。最后,四肢尽全力伸直,大大伸三个懒腰。


每天一两次,则全天精神百倍、精力无限,长久持作,红光布面、身轻体健。


上一篇:营业执照年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