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廷的介绍
邓秀廷,汉族,原名邓文富,彝名“木呷克底”,凉山彝族一般称其为“汉呷丁家惹”或“丁家阿呷。”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四川省宁远府冕宁县甘相营(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城光明镇)附近彝汉杂居区的烂坝村(现属喜德县且托乡)。邓秀廷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民国时期四川和西康著名军政人员。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主席、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盛赞其为“大汉长城”,认为邓在当时维护抗战后方社会治安和交通运输方面“忠勇智诚,奠安宁属,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邓锡侯所题挽联为“威震南荒,泽被苍生”八个字。
民国时期邓锡侯跟刘湘谁才是四川实际一把手?
刘湘。1932年,二刘(刘湘与刘文辉)之战以刘湘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次战争,刘湘统一了全川,1934年就任为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此时是28军军长,属于刘湘治下。刘湘(1888年7月1日-1938年),谱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四川成都大邑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扩展资料主要成就1、川政改革1935年,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在蒋介石及参谋团的参与控制下,开始着手统一四川的行政,财政和军政。为了加快四川的统一步伐,促使地方“中央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防区,与地方政权脱离关系。刘湘作为主席,带头打破防区制,将军民两政分开,使军阀与地方政权脱离关系,从而使军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为川政改革开辟了道路。2、川军抗战1937年日军进一步扩大了侵华,这激发了刘湘的爱国主义传统。“卢沟桥事变”的第二日刘湘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日”,并“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乘飞机到南京出席中央召开的国防会议,他在会议上发言指出:“竭力抗战,四川可以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万百万和粮食若干万担”。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川军为第二路预备军,辖两个纵队,并任命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担任平汉铁路的作战任务。在刘湘的积极推动与督促下,出川抗战的先头部队于9月1日分东北两路,浩浩荡荡的开赴抗日前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湘
川军甫公是谁
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成都大邑县人,一级陆军上将。他是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1925年起盘踞四川,手握军政大权,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在担任四川省主席期间对四川的交通、工业、文化、教育比较重视,创建重庆大学并任校长。因为字甫澄,人多以甫公称之(民国的习惯,叫人有时不叫字,叫字的前一个字加公或老)
当年川军首领是谁?
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其中两个夭折)一女。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