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

时间:2024-10-06 05:34:58编辑:小松

看《他乡的童年》

[01]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是由周佚君担任导演和主持,以“探索教育方式”旅行六国,从东亚日本出发,到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最后回到中国,横跨了大半个地球,参观访问当地的学校课堂和家庭生活,为观众呈现不同国家教育的部分,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周佚君,试图“从家长及学校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做一个深刻思考。”

[02] 

以下部分罗列了篇中各国的访谈陈述:

日本 :从两个幼儿园的活动体现出日式教育集体主义至上,理念是不麻烦人,重视集体性,注重同伴意识的培养。

芬兰: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重视平等教育,特意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所以“最好的学校,就是最近的那一所”。推崇现象式教学,让艺术,文化,美学,科学融入以真实生活现象为主题的教学中,常识回归教育。

印度:教育丰富多彩:一方面整体的教育设施和环境逼仄从“大约有57%的印度女学生在青春期退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Jugadd凡事都有解决方案”的思维下,呈现了不同需求下的各种教育:云中学校,天堂学校,用《哈利波特》做案例讲授法律,并欢迎质疑与挑战的课堂。

以色列:虎刺巴(chutzpah)特性的民族特性同样呈现在教育方式中:容忍失败,鼓励再尝试;可估计质疑和辩论,不限制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去管理自己,使得边学习边创业的创新教育模式在以色列存在。

英国:老牌的精英教育真正的核心:体育,艺术,社会责任感。所以学校的教育中注重长期的体育课,有戏剧课和各种校外活动课。精英的意识培养在于“当满足了自我生活品质后,如何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中国:把目光放置于非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熊亮老师的诗歌绘画教学,童行学院,小团山学校的夏令营,包括在香港定居的印度妈妈的访谈,都在寻找文化中好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真实核心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

[03]


徐冰教授说:“我们教育中,最有价值的部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它不在书本上,在自己父母的说话语气,待人接物的方式,日常生活中。”不难理解,各国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教育特征,也正是父母,社会呈现出的日常,对教学,育儿,现实社会的理解和问题解决。

整个纪录片中让我震撼的是印度“解决问题思维”和以色列教育中“失败再尝试就是英雄”的部分-让人为之一震,因为原来不仅仅个人是这么想的,而且整个社会中很多人是这样想的,而且他们也是么做的,因为我们的环境中这样的氛围的缺失:“以成绩单一因素论英雄,成王败寇”,因为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在原来教育思维中被“束缚”的部分,进而表现在日常的言行中,这就是徐老师说的教育的核心本质。

关注教育纪录片本身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请允许我引申论述导演的主旨论述:“传统是现代的童年”,传统在我们手里,我们要“汲取它内在的力量,然而面对开放的世界里”,其他的创新性,思辨力,权威的挑战性,平等自主的意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其他文明的思维和言行并不相同”。我们家长如何在自身的传统中,“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未来世界?”是全篇的视角和问题。


观《他乡的童年》有感(一)

在一堂关于《现象式学习》的讲座分享中得知,得知新闻媒体人出身的周轶君(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精心策划拍摄了《他乡的童年》系列纪录片。我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感激作者奉献的这部作品。如同一个瞭望世界教育的窗口一样,让我们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教育方式、理念等,开阔视野,有所启发。

在第一集中,从日本几个知名幼儿园以及从家长、老师、校长、感泪疗法师等不同角度进行特写。在日本大阪的莲花幼儿园,通过一个几岁小女生的日常穿衣、吃饭,通过幼儿园内孩子们赤脚奔跑于沙地,尽管有膝盖的擦伤,仍然坚持练习跪坐练习、发声训练;在广阔的草地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训练和体悟纪律、秩序和规则,很认真很刻苦,我尤其注意到孩子们健壮的身躯,奔跑有力,那很大很大的活动量,很响亮的讲话声,这是我们的孩子所缺少的。

在由手冢由比夫妇设计的藤幼儿园内,圆形的设计别具一格,让孩子们自由穿梭于各个教室,有坡地的景观,有每年2到3次的耕作,有亲自感悟剥洋葱辣眼睛的经历,有让孩子们进门时摆正鞋子的巧妙设计,以及关门时做事做完整的一种态度训练,还有在园内种茄子吃,养两匹马,作为生日礼物时的惊喜——允许孩子们骑一圈。该幼儿园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们享受自然强烈的生活气息,让孩子们尽情燃烧自己的热情、激情,在不知不觉的玩耍和训练中,锻炼心智和身体,重视同伴的关系,重视为他人服务。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其体力、耐心也非常重要,幼儿园园长每周书写条幅,定期开展家长讲座,分享教育的心得等。

当在认真践行良好的教育理念时,那种工作的状态是美的,其氛围是浓郁向上的。

接触自然,增强体质训练,注重成长的细节,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022-02-02 颠覆教育观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简介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诞生于一个教育焦虑的时代,内容颠覆了多数人的教育观,豆瓣评分高达9.0分。

教育是家长间无尽的话题,也是一个尽量不触碰的话题。因为它其实是在谈论父母的人生观。父母都有心给孩子好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好的?更大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对的?  

上一代中国父母的教育经验,能够直接让我们拿来用的可能并不足够。相反,在隔代教育中,两代人的观念冲突还不少。换句话来说,我们自己的成长经验,固然有值得回顾的,但下一代面对的现实和将来,都截然不同。  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化初期模式之上的,为了迅速培养熟练的工人和士兵,以机械化、标准化、分工化方式“生产”孩子。但未来,需要的是跨学科、复合型和有创造力的人。

作为母亲,此部纪录片的制作人周轶君也存在很多教育孩子的困惑,于是她在芬兰、日本、英国、印度、以色列走入到学校、孩子、家长、老师中去,了解社会、历史、文化对他们教育观念的塑造方式,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由此拍摄了六集纪录片。 

正是在这次走访中,她理解了在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元的、不一而足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谓“好”和“对”没有特定标准,都需要放到社会环境中,结合不同孩子的情况去度量。她感叹道:中外教育观念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不同。有时候不看到别人怎么做,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些什么。 

《贫穷的本质》里提到:教育分层、阶级分层,在哪里都是扎痛神经的字眼,但又是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避免的。 正视这个有些残酷的现实,不是要我们无所作为,相反,是为了回归理性、看清方向。周轶君老师总结道:向外求观察,向内求答案。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

最近听朋友说有个记录片他乡的童年,介绍各个国家的教育,我看了芬兰,日本和印度三个国度的教育,而芬兰的教育最让我吃惊。

芬兰的教育是全球最好的,本片中介绍了芬兰的儿童教育,小学生在学校里非常自由,上课时可以站着,趴着,怎么放松怎么来,甚至还可以在课堂吃东西,老师介绍四年级以前的孩子没有考试,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竞争,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平等的,上课的形式也很有意思,比如一个节要了解颜色,老师就带着学生去森林里,发给每个孩子三个色卡,按色卡的颜色找相应的物体,并且找各种味道的物体,这样孩子学的更深刻一些;还有一节时间的课,老师带孩子们去养老院,和老人在一起聊天,做游戏,让孩子知道时间对人的影响,在芬兰,没有老师和孩子说你这个不行,做了也没有用,而是孩子喜欢什么就让她做什么,只要她自己开心就好,教育是让孩子学生学会生活,更好的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芬兰在全球是创新最好的国家,和它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环境,但是可以让孩子学会自信,帮助学习把知识应用到生活。


写对家乡或童年的感受的450字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群山环绕,碧水相依,但是我的家乡没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只是一个普通而小的村庄。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记得三、四岁时,家乡的小路凹凸不平,处处尘土飞扬,旁边就是田野。家乡附近没有超市,只有一两个小商店,人们要买东西都必须走好远的路,上街赶集,很不方便。人们住的都是瓦房。有些瓦房在下雨时还不断的漏雨;有些瓦房上的瓦片都要碎了。房子的墙是用泥砖做成的,屋里的光线很差……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用手电筒来照明,村里有辆自行车的人家就算是村里的首富了。
  十年过去了,我也上了初中。而如今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变化了,再也不是我认识的家乡了。现在,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了!小路变成了柏油路,宽阔平坦,两旁还栽下了许多花草呢!。现在的家乡,小镇上开了几个超市,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买东西方便多了。而现在,人们住的房屋由过去的瓦房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有些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高树底树相互映衬,加上各色盛开的鲜花,真是仙境一般。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站在阳台上晒着暖和的阳光。他们呀,都喜上眉梢呢!现在,路边挂有形式各异的路灯。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光温和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图。过去,村里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村里的首富了。可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车呢!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了。村里人变富了,村里人不再贫穷了,这是多好的事啊!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麦子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人们在地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满地的蔬菜如碧绿的海洋;秋天玉米垂下了头,瓜果飘香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
  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上一篇:湘西旅游景点大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