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9-30 12:46:52编辑:小松

初三历史知识重点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重点总结   璀璨的近代文化   1.思想启蒙运动   (1)时间:18世纪;   (2)国家:法国;   (3)主要启蒙思想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伏尔泰(领袖):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原则(最先在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应用)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主权在民   (4)影响: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5)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锻造了思想武器(理解: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说明了启蒙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2.科学的革命   (1)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a.牛顿:(巨人中的巨人)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创建微积分;力学,完整力学体系 理解:牛顿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把钥匙,而瓦特拿着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前者指牛顿的力学定律,后者指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自然界生存法则“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3. 世界的文化杰作   (1)音乐家:德国 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歌颂资产阶级,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曲目中的英雄一开始中拿破仑)   (2)文学家: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9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3)画家:荷兰 梵高,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备注:   独立战争------独立是成为大国的因素之一;   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工业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科教兴国;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和平、合理利用科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   初三必背历史知识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乎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 战争与革命的关系: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加速战争的结束   1、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最大成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③结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代表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④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 (又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爆发时间:1917年11月6日 城市:彼得格勒   (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4)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5)性质: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巩固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满足俄国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④迁都:1918年3   (2)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⑤军事上: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革命叛乱 苏俄军队:苏俄红军   (3)结果:1917年至1920年,取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初三历史知识总结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探索:   ①内容:农业上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恢复自由贸易等   ☆②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3、启示: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②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   1、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经济表现为计划经济;政治表现为个人权力独断)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作用: 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2)存在严重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启示:均衡发展)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启示:注重产品的质量)   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启示:维护农民的利益)   ④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启示   1、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总路线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化”,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三改造”。2、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分布:主要项目都集中在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东北地区。3、评价: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农业合作化)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是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行和平赎买政策,走统购包销、加工定货、公私合营道路。3、意义: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基本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实现了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2、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如:工业上掀起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等。2、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兼外交部长。扩展资料历史学习整理方法:1、时间归纳法。根据不同时间段,将不同的历史事迹进行归纳。2、人物归纳法。将不同影响的人物列出,并将该人物的事迹以及该人物生活年代所发生重大事件列出。3、事件归纳法。将各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列出,且标明相关时间以及人物,并说明各事件所产生的影响。4、表格归纳法。将历史知识的重点制作成表格,在表格中将时间、人物、地点等罗列出来。5、树状图归纳法。将历史知识点按照简洁到详细的顺序,依次将内容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就要懂得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归纳。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九年级历史 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一
  1、西周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如姜尚等),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2)封王(诸侯王)义务与权力: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王指周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权力:在封国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臣民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3)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秦兼并六国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的统一 措施 (对秦始皇的评价):

  (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 文化 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史称“推恩令”)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其消极作用突出出来了。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1905年推行学校 教育 ,科举制才被废除。

  科举制产生的作用: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注重 总结 历史 经验 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人镜)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开元盛世

  出现的原因:

  (1)作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反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重视节俭,节制自己的欲望。

  7、行省制度的建立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二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希腊胜利, 马拉松 战役

  二、亚历山大东征

  征服了埃及、巴比伦、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三、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 1275 年来到中国元朝。《马克·波罗行纪》使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四、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公元 12 世纪,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三
  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日本大化改新

  (1)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背景:为克服危机,稳固政治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作用:使日本迈进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7世纪麦加

  (2)阿拉伯统一过:622年,穆罕默德在买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二、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等级。

  3、罗马教廷:经济上占据了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争;思想文化上控制人们的思想。

  4、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5、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

看了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的人还看:

1.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3.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4.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5.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6. 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复习总结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每单元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对于考点内容也就不会有遗漏了。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九年级历史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总结 1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2. 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的《人民宪章》的中心内容是争取普选权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5.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6. 《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 7.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 巴黎公社战士在保卫公社的战斗中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典型事例是“五月流血周” 9. 《共产党宣言》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 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3. 最先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 4. 第一项发明:飞梭 5.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第一台现代意义机器) 6. 完成标志:大机器工厂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 7. 工业基础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8. 重要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气时代” 9.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0. 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超过20万千米 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11. 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改变了世界面貌,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能源是:煤炭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1. 三个主要标志 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2. 重要标志: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4. “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汽车大王”福特 5.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6. 无线电报—意大利—马可尼;有线电话—美国—贝尔 7. 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发电机—德国—西门子;电动机—比利时—格拉姆 8. 在电的使用方面领先的是美、德 9. 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根本是指科技水平 2.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把人类带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3.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4. 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5. 知识经济时代形成的标志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 6.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3 近代科技和思想 文化 1. 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主要特征是: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 2.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 人类思想史划时代的大事是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4. 《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英国的达尔文 5. 被誉为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 6.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7.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卢梭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8. 文艺复兴时,大戏剧家和诗人是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悲剧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0. 被称为音乐之父的是德国的巴赫 11.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时代;《致爱丽丝》 12. 凡高的作品是《向日葵》《在阿尔勒的卧室》 13.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14. 西班牙—毕加索—《和平鸽》《格尔尼卡》 15. 黑人爵士乐;摇滚乐;甲壳虫乐队;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4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巴黎和会上起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 2.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3.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缔结和约的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 4.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德国 5. 《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 6. 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秩序的是凡尔赛体系 7. 一战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帝国主义国家是:美国、日本 8. 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9. 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受害最大的是中国 10.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签订了一些条约,其中有损于中国利益的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1. 一战后,列强为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召开的两次会议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12.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国际条约是《九国公约》 13.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4. 对凡尔赛体系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15. 俄国未参加巴黎和会 16. 根据《五国海军条约》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的是美国 1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维护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18. 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的是中、美 19.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帝国主义国家承认彼此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的条约是《四国条约》 21. 巴黎和会的性质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5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 世界上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是1924~1929年 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直接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3. 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的标志是:纽约股市市场崩溃 4. 经济危机中最先受到打击的行业是金融业 5. 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 6. 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三千万 7.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是罗斯福 8.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9. 新政的目的(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 方法 ,使经济尽快复苏 10. 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积极意义(新政“新”在):使美国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1.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12. 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 措施 ;为此,国会通过了工业复兴法(蓝鹰标志) 13. 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建设了许多公共工程,目的是:减少就业压力、刺激消费 14.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取得的成效)是: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15. 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和激烈 16. 新政的内容 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整顿农业 调整工业 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与消费能力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三历史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重点 ★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九年级历史 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7课 法兰克王国 一. 法兰克王国 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3.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二.封君与封臣 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2.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三.查理曼帝国 1.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的 圣诞节 ,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2.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 第9课 西欧庄园 一. 庄园的领土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二.庄园法庭 1.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2.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 第10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2.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就意味着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因为城市是有着一定特权的地区。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 文化 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 教育 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3.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现,西欧开始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研究。《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2.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内部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整理归纳 ★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整理 ★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上一篇:陈长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