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机测光
长焦相机的测光没有那么复杂,
一般都是相机内部设定好的,
单反相机的测光要复杂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评价测光 (其他品牌也许会叫做矩阵测光、蜂窝测光、分区测光,甚至加上智能二字,其实做法都一回事)考量所有区域,根据不同亮度分布和类似亮度出现的空间分布,根据特定的算法和知识库估测一个可能的曝光值。
这与我们用肉眼观看场景后,分辨那些地方亮、那些地方暗,应该主要对哪一个、几个地方测光是一样的。
只不过无论多智能的算法、多丰富的知识库都不足以和我们的大脑判断相比,更不可能认识物体,所以机器一般会提出一套比较“安全”或者说“保守”的曝光方案,更多考虑最主要的亮度分布,更多考虑中央部分取景区域,同时兼顾其他亮度,并且往往会选择中间亮度范围曝光。
理想状态下,评价测光的结果绝不会是错误(事实上我非常信赖EOS的评价测光,确实很少出错),只不过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侧重选择。反过来说,一旦你熟悉了某一品牌、某一机型的评价曝光倾向,就可以在评价测光结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侧重选择——进行曝光补偿操作,还是老话:“要亮加,要暗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也是更换器材品牌的阻力之一。
2 局部测光 和 点测光 的差别基本上仅限于测光区域的大小(5%以上或者以下)。这两种模式下,机器只对测光区域内的物体进行测光,而不太在意周围其他区域。这当然会取得特定部分相当准确的曝光值,但机器不会兼顾其他部分。
而一张照片必然是主体和背景共同构成的。举个例子:拍逆光人像的时候,虽然人面部曝光准确,但是背景天空大片高光溢出,并不是很好的结果;大部分人更能接受人面部稍有欠曝,而蓝天白云的影像也有所保留的照片。
3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则是以局部测光为主,按一定比例兼顾周围部分的测光模式。
既然是固定比例,同样不能准确应对所有的情况,只是往往比局部测光更贴近兼顾的曝光方案。所以一旦场景光照不是那么简单匀一,你就需要对局部测光、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曝光结果进行曝光补偿操作。
在很多情况下,评价测光由于考虑了所有区域的情况,往往更接近最佳的曝光方案。
相机的测光原理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测相机的测光原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相机的测光原理 相机(数码和各种胶片)的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或测光表)是以何为测量基准的!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 记住:所有的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摄影的.专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也就是说,在相机的“眼”中,所有的被摄体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 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18%灰?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对象。(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的几个小技巧: ①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摄。) ②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③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草(割后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有些、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这个非常有用); ⑤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红/棕色的砖,包括水泥墙; ⑦干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