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海人?
这里讲的上海人,主要是指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出炉的《2008年上海人口概况》: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6年出现负增长,上海户籍人口去年出生9万零670人,出生率为6.99%;死亡10万7000人,死亡率为7.73%;自然增长率为负0.74%。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中国其他城市出现负增长状况的报道。不过,根据笔者常年在沿海城市生活的感受,目前,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意意愿显著降低,甚至,如果没有长辈施压,很多年轻人会将生育无限期压后。 上海户籍人口为何连续16年负增长? 首先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客观来讲,这项国策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执行的比较严格,尤其对于存在公职身份的上海人更是如此。农村地区还有甘冒罚款风险超生的牛人,一般拥有上海户籍的普通大众,基本上不会超生,有生育意愿的上海人,也大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不过,其他城市尚未出现类似新闻的事实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并非造成上海人人口负增长的全部原因。 其次,就是上海市民的生活成本日益高企。城市规模越大,生活成本越高,原因无他,全国有追求的人都想挤进来,竞争带来繁荣,也带来物价攀升。生活成本当中最影响生育意愿的就是养育成本。现在的城市小孩子,讲究一出生就开始竞争,加上幼儿园没有进入义务教育体系,导致小孩子上幼儿园的学费比大学生的学费还高。中小学好像义务教育了,可是各种各样的补课阿、办班阿、兴趣小组啊等等收费项目加上,每年教育成本更是超过5000元以上。这些养育孩子的成本都让新一代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第三,就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受到欧美最新生活观念影响的年轻人比较多。欧美主流人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职场竞争压力的提高,再加上及时行乐观念的泛滥,使得欧美年轻一代生育意愿大幅度降低。这种生育热情的降低甚至波及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人口每年减少几百万。就目前来讲,各个城市都存在单身一族、丁克家庭,但毫无疑问,信奉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口,上海人居多。 最后,一般而言,生活水平越高的群体,生育意愿越低。生活水平很高的人,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考虑,自然选择将自己的金钱、时间、精力留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而且,现在未出生子女的人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没有做好养育儿女的准备,或者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向儿女施加过多的压力,都属于对儿女不负责任的表现。大上海作为全国平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处于生育年龄一代的群体,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其实,上海人口长期负增长这件事不值得悲哀,这说明上海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跟欧美的距离很近。事实上,现在已经有欧美的人力资源专家哀叹,欧美白人的生育热情如果提高不上去,未来欧美很可能就变成有色人种的天下。也有美国人惊呼,说未来华裔人口将大幅增加,本世纪50年代有可能超过三分之一。呵呵,一部分中国人的生育热情在国内无法表现,只好移民去美国加拿大等国满足“多子多福”的传统美梦了!
新上海人是什么意思 新上海人的背景
1、“新上海人”这个词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0年以后,为了缓解上海市人力资源的不足,引进高端人才,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开始不加控制地引入大量外省市人口,其中一部分精英在上海扎根发展,成为上海社会一股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上开始出现了“新上海人”的称谓。
2、新上海人的背景
(1)改革开放后十年,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劳动力的需要。
(2)“计划生育”政策,在上海执行的较好,导致城市新生人口锐减。劳动力开始缺乏。
(3)某些城市工业不发达,农村地少人多(不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导致的结果),劳动力大量富余。
(4)近些年,上海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入沪。为了建设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缓解外省市劳动力过剩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后第十年,上海开始不加控制的引入大量外省市人口,而由于外省市人员不断涌入上海,其中一部分精英在上海扎根发展,成为上海社会一股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上开始出现了“新上海人”的称谓。上海的城市发展,既需要老上海人进一步发光发热,也需要新上海人贡献力量。为了共同的家园,大家应该团结一致,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