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马志明的相声水平如何?
马志明先生的相声水平也可以称得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这个名号的。一、马志明,这个名字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些陌生,甚至还有一些人说通过郭德纲才知道的马志明,但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在郭德纲还没有火之前,网络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当时最火的相声演员就是马志明,在那个时候有句话不听马志明的相声就是不懂相声,而马志明的相声成就可以说是他这一辈中绝对的佼佼者,马志明那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而马志明在传统相声的继承上可以说是优秀中的优秀,他也给后辈留下了很多教科书一般的作品,他在相声界的地位基本上无人撼动,反正我个人觉得马志明的相声水平非常高,并且有那种相声味儿,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特别规矩,怎么听都不会觉得厌倦的。二、尤其是我是天津人,在我们这,各大名家的相声基本上全都听过,但是对马志明先生的段子最印象深刻,还记得那个时候农村由于经常没有电,所以经常听广播,当时就是播出的马志明的相声《纠纷》,当时就觉得这个段子非常的精致,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结构非常紧凑,就像是浑然天成的一样,后来才知道马志明先生的每一个段子都是自己用心整理过的。三、总体来说,马志明先生的相声水平非常高,也是现在相声表演艺术家中活着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不光是在天津相声圈包括在全国相声圈都是最顶级的,他同样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认可,马志明本人淡泊名利,并不爱和主流相声圈的人多走动,但是你到天津这个地方来问普通老百姓,最认可的肯定就是马志明的相声。
同为相声名家,为何马季被称为相声大师,马志明却“籍籍无名”?
同为相声名家,马季被称为相声大师,马志明却籍籍无名,这主要是马志明比较低调,而且马志明的艺术成就远不及马季,所以慢慢的也被人遗忘。如果单论相声功底,马志明要比马季略胜一筹;但要论艺术成就,马季可以说远超马志明,否则也不会有人说马季是最后一个相声大师,而对如今健在的马志明,则毫不提及,所以从艺术成就来说,马季如果差相声大师还有1公里,那马志明可能还差10公里往上。马志明的相声功底超过马季马志明生于1945年,而马季生于1934年,虽然马志明比马季小11岁,但是辈分上来说,马志明却是马季的亲师叔,因为马志明是侯宝林的代拉师弟,而侯宝林则是马季的师父。马志明出生在相声世家,其父亲是相声泰斗马三立,而祖父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可以说马志明在这样的相声世家氛围中,就比其他相声演员的条件要强很多,而作为父亲的马三立不愿意马志明从事相声演员,而将马志明送到了戏班学戏,这点和侯宝林大师类似,戏曲基础使得马志明在使相声活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优势。不过在特殊年代后,马志明还是走上了相声路,马三立也是倾心教授,马志明也算得到父亲的真传,虽然后来拜师给已故的朱阔泉,但是从表演风格上来说,还是正宗的马氏相声,不过遗憾的是马志明性格问题,其搭档杨少华和谢天顺先后裂穴,不得已马志明只能自己调教出来黄族民,作为搭档,两人搭档至今,表演了许多好的相声段子,尤其是《大保镖》,简直是相声演员表演的天花板。相比于马志明而言,马季则属于半路出家,其本来是工人,最多只能算票友,而之后被侯宝林大师看中,掉入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并制定了郭启儒、侯宝林、郭全宝、刘宝瑞作为老师,可以说是“千顷地一棵苗”,所以说马季作为半路出家,却得到了相声界最为豪华的老师阵容,不过不同老师风格不同,而且教授的时候也有所保留,所以马季的相声功底方面还是要弱一些,尤其是一些传统相声的表演还是要弱于马志明的。马季艺术成就远超马志明虽然马季传统相声功底弱一些,但是其相声的创作能力、改编能力极强,其在特殊年代创作表演的《友谊颂》几乎是那个时代唯一可以听到的相声作品,而之后其创作的《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等更是新相声作品的天花板。有人说马季只会说歌颂型相声,其实远非如此,其创作的讽刺型相声也很多,而且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是相声发展的重要部分,这对于扩展相声作品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一点来说,马志明显然不如马季。马季对相声的另一个贡献则是培养新人,其培养了大量的新人,比如姜昆、冯巩、赵炎、笑林等等,相声马家军可以说是80年代乃至今日相声的重要部分,而相比之下,马志明则更专注于自身曲艺,干脆就不收徒,只教出来一个黄族民,所以从这点来说马季是远超马志明的。
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马三立之所以被成为“泰斗”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是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他的父亲是马德禄,师傅是周德山人称“周蛤蟆”。 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诸多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于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马三立的相声,可称得上是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带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至于马三立那变幻莫测、出奇制胜的想象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图片2
马三立的相声,从文学脚本看,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情节和人物于是成为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马三立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具体与延展,而在思维上属于归纳式的升华与浸染。从而导引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审美姿态: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是“自嘲”式的;在艺术的展示手法上,马老体现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在思想展示的类型上,他通俗而质朴;在风格的价值回归上,马老以相声艺术的传统精神演绎着无处不在的平民心态与生活风情,长于写实。
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马三立之所以被成为相声“泰斗”。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是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他的父亲是马德禄,师傅是周德山人称“周蛤蟆”。
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诸多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于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
马三立的相声,可称得上是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带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至于马三立那变幻莫测、出奇制胜的想象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马三立的相声,从文学脚本看,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情节和人物于是成为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
马三立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具体与延展,而在思维上属于归纳式的升华与浸染。从而导引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审美姿态: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是“自嘲”式的;在艺术的展示手法上,马老体现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在思想展示的类型上,他通俗而质朴;在风格的价值回归上,马老以相声艺术的传统精神演绎着无处不在的平民心态与生活风情,长于写实等,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