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时间:2024-09-18 09:26:40编辑:小松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交响性思维;表现形式



  摘要:本文将试图从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承袭了他的前人对奏鸣曲式的贡献,同时又追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承载他的思想和感情。而在表现形式上又非常注重独奏乐器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乐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方面,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

  贝多芬是跨越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分反映了前辈的成就,诸如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因素与巴赫深 邃 的哲理性和宏伟的气魄。如果从音乐风格的历史演变来看,他的创作从形式、体裁到风格都承袭了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音乐逻辑感、均衡感和以动机为基础材料构建“宏伟大厦”的方法。由于社会变革和自身的才能,贝多芬极大的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他一共写了七部器乐协奏曲,其中有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在这些作品中除了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属于他早期的作品外,其余都是他在创作成熟时期所写的作品。他的这些协奏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协奏曲为贝多芬提供了一种大众喜爱的形式。最流行的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他的第三、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本文将重点介绍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最早萌生写小提琴协奏曲的念头是在1790年一1792年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间。这个时期贝多芬对他的学生约瑟芬尼·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厚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里渡过了愉快的夏天。这首协奏曲的乐谱于1808年8月在维也纳首次出版。

  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手法上基本遵循了莫扎特在协奏曲中确立的一些原则,如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主题和双呈式部的写作手法。而贝多芬在这一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发展,如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上,改变了以往在莫扎特协奏曲中乐队只起伴奏角色的做法,提升了乐队的作用,使乐队与独奏乐器共同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所表现出强烈的激情和令人振奋的紧张度也完全有别于莫扎特协奏曲中意大利式甜蜜如歌的乐队音响。后人曾评论说这是首“由小提琴助奏的交响曲”。其次,在独奏乐器的演奏技法上该乐曲也颇具特色,莫扎特或许认为协奏曲应该令人“赏心悦目”,要使“音乐行家和音乐爱好者都能够接受”,在演奏方面“不应太难”,这或许是由于音乐家对歌剧的偏爱。而贝多芬则是以交响性的思维来看待协奏曲的。他完美地继承了法国三位小提琴作曲家(维奥蒂、克罗采、罗德)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在乐曲中加入了许多装饰性变奏与华彩性乐段,又在情绪发展方面与乐队保持着严谨的统一。

  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手法

  第一乐章采用带有双呈式部的奏鸣曲式写成,D大调,快板,第一呈式部((1^88)小节,先由乐队进行呈式,乐队的演奏由定音鼓单独敲击四个音后进入。定音鼓在这里的使用是很有创意的,并具有实际的意义,这五个音(第五个音与乐队同时奏响)在乐队中多次出现,时而承接,时而对比,配合旋律音型为乐曲英雄性的气概定下基调,与之相对应出现的是流畅而庄重的主题((2^}9)小节,连接部由1$小节开始至42小节,其中pp-ff (26小节~29小节)的强烈对比与全体乐队的顿奏使连接部显得激动亢奋。这是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副部主题由43小节开始至76小节,性格是温文尔雅的,作为第一呈式部的副部在性格上比较相近,不产生对比,只是作为简略的呈式,待到以后的段落中再进行发展,因为第一呈式部具有引入的性质。结束部77小节至ss小节乐队在力度上由强渐弱,为独奏小提琴的出现做了铺垫。在第一呈式部中乐曲的主要主题都已出现,这也是双呈式部协奏曲的特点之一。

  第二呈式部(89^224)小节。主部89到117小节与第一呈式部有所不同,在独奏的主部主题之前有一段(89 ^} 101)小节,引子建立在D大调的属七和弦的装饰性乐句,呈现一种大波浪式的起伏,大部分的旋律无乐队伴奏,更使其显得连贯,流畅,体现出高雅的格调,这种可以展现小提琴独特魅力的华彩性乐句,在当时也是较为常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具有独特作用的引子,在乐曲的展开部中对其进行重复与展开,而没有用主部的主题材料,这种极富个性的做法也体现了作曲家对引子的偏爱。对尾声也是如此。贝多芬交响曲常会有个比较庞大的尾声,常被视为第二个展开部。再加上贝多芬一贯的做法—扩大的展开部,使得这首长达535小节的第一乐章在长度上远远超过了他的前人,可见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发展模式已无法容纳贝多芬广博的思想和浩瀚的乐思了。

  主部(102^-118)小节。同第一呈式部一样由定音鼓的敲击引出主题,建立在D大调的属和弦,主题性格不变,但在音型上作了变化,保留了骨干音增加了装饰性的音符(102^ 109)小节,显得更为立体、生动。乐队的弦乐组为独奏的分解和弦式上行音阶做了背景陪衬,并模仿了定音鼓的节奏与音响效果。弦乐组所奏的音是升D,违反了当时的和声教学法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但正是这个不期而至的升D音却给乐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连接部(119^143)小节,调性从D调至d调至F调到了E调作为向副部的过渡,连接部的材料先由乐队进行呈现,之后再交给独奏声部,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后的副部当中,这也可以显示出该乐曲的交响性特点。副部143^177小节,先由乐队完整呈式副部主题,之后由独奏接过,副部主题明澈柔美,从容均匀,充满了温暖和喜悦,从主题形象上来看,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并不具有反差,性格相近,也可以看作是对一个形象从两个方面的描写。开朗而庄重的主部主题是形象的外部刻画,气息悠长而宽广的副部主题又是对形象内涵的写照,而连接部激昂有力的带有英雄性的曲调将内外两种气质连接起来,呈现给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形象,这或许就是贝多芬对自己的形象的描绘。小提琴独奏的副部只陈述了4小节,之后又交还给了乐队,独奏乐器做加花变奏为乐队进行伴奏,完整的副部主题则是由交响乐队来展现,由弦乐队齐奏出宽广的主题更加深了主题形象的内涵。在段落的结尾处,独奏小提琴经过两次渐强和旋律的扩展塑造出了呈式部的高潮(176^-177)小节,在乐队强有力的支撑下为乐曲形象注入了一种顽强不息的斗争性格。结束部(178 ^r 224)小节,A大调,由乐队先呈式主题,独奏小提琴做了些分解和弦、变奏等装饰,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展开部(224-365)小节。贝多芬在这个庞大的展开部里运用了多个主题材料,在长达60小节的乐队间奏中发展了连接部材料和完整的副部,而独奏小提琴的展开部(从284小节开始)则是发展了引子与主部的主题材料。这种做法不同于古典时期的作曲法(类似的例证还体现在再现部)。独奏小提琴由建立在C大调的引子开始,引出主部的主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许多展示小提琴技巧的手法,使小提琴的旋律五光十色,耀人眼目,表现了不同的性格。同时,乐队的伴奏也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运用了动机形象展开、变化和频繁转调的手法,使音乐发展自然圆顺、淋漓尽致,在段落的最后(364和365)小节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再现部(366^-451)小节。再现时没有再现主部主题。由于在展开部中已对主部主题做了很充足的发展,因此在再现部中独奏小提琴直接从连接部开始并在主调上再现,先由乐队提示性的再现了主部主题,之后便转入连接部的材料并自然过渡到连接部中的独奏,并展开,与呈式部中的连接部分相比扩展了14小节。再现副部主题的任务主要由乐队完成,独奏声部处于从属的位置,对主题进行装饰变奏。而真正完整的奏出副部主题则是在尾声中进行的。

  尾声(511 ^-535)小节。独奏声部完整地奏出副部主题并进行了发展继而推向高潮,体现了英雄的形象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乐曲在辉煌的D大调主和弦中结束。

  第二乐章具有颂歌的风格,用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基本主题庄严壮丽,乐曲发展了两个主题,其中既有如歌的抒情也有热情的爆发,同前后两个乐章交相辉映。第三乐章用回旋曲的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活泼,富于动力,其间也间插着柔情的叙述,最后音乐在欢庆声中宣告结束。

  对于一首乐曲的了解,也就是对作曲家创作的了解,贝多芬在晚年对友人谈起创作的方法,他说“我的思想从哪里来,它们是自己来的,直接来的也有见接来的,在宽广的大自然里,在森林里,在散步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清早,我受到某些气氛的激发,用双手捉住了它们,而这些气氛在诗人那里转化成语言,在我这里转化成声音,这些声音在鸣响着,喧哗着,咆哮着,直到最后我把它写成音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贝多芬的世界观来源于他的阶级,以及他决心为资产阶级革命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因此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更要注重其时代内涵与精神内涵的探讨。 ;


【DAY 26】赏析莫扎特《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这首协奏曲同意大利作曲家波凯里尼大约在1768年间写成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莫扎特确实从波凯里尼的作品引用了个别旋律音调,而且两首协奏曲的形式结构也是相同的。但是,在莫扎特的这首协奏曲中,还是处处都显示他的创作个性,波凯里尼的音乐形象只是一些轮廓,莫扎特却使它变得鲜明而独特。同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6)不同,这首协奏曲的乐队伴奏十分简洁。乐曲不是在独奏小提琴和乐队齐奏的对话中展开,后者只是前者的伴奏。这与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注重合奏与齐奏的均衡形成鲜明的对比。


[莫扎特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为第三号,这首则是第四号。]

1.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

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经过句后,小提琴弱奏奏出第二主题。双簧管重复后,又经经过句,主奏小提琴重复开头主题后,进入快速音群,然后在中提琴伴奏下,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由全合奏的呈示部支持局面,在第二主题后,主奏乐器根据经过句使用过的音型在高音域奏快速音群。再现部经过句音型,在华丽的快速音群进行中,第二主题由主奏小提琴以主调表现,经过句的快速音群又灿烂地发展,终结部使用了曾引出前奏的尾奏音型,最后以激烈的音响而结束。

[1.Allegro(快板)

第一乐章很独特,采用变奏曲的形式,具有号召力的主题带有军队合奏的特点,典型的附点节奏使旋律格外生动。]

2.如歌行板,A大调。

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与第一小提琴相叠三度作音阶化下行。弦乐伴奏后,主奏小提琴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二段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之三度相叠。副主题也用主调表现,主奏小提琴第一段音型,双簧管模仿,然后全合奏,以延长音告一段落后进入华彩。终结部亦以先奏小提琴为中心,重现第一段主奏现出前的音型,最后以主要主题后半部音型结束。

[2.Andante cantabile(行板)

这一乐章是三段体加变奏的结构。这里独奏小提琴左右全局,没有和乐队之间的对话,而是独奏小提琴在乐队背景上的独白。]

3.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

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群、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其中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对话并构成三度重叠,双簧管和圆号又三度相叠。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快板的第二主题开始,再重现第一主题,双簧管反复,主奏小提琴强调节奏润色后,这个主题后半部音型由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表现而平静地结束。

[3.Rondeau:Andante grazioso-Allegro ma non rtoppo 回旋曲:优雅的行板-不过分的快乐

在曲式结构方面,这个乐章比《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回旋曲更复杂,同时也更具有即兴的意味。在这一乐章中,到处可以看到由一些好像偶然闪现的重音、装饰音、间奏和故意倒装的乐句组成的五光十色的舞曲旋律。回旋曲的基本主题轻盈秀丽,第二主题有明快的三连音节奏型,接近于吉格舞曲,第三主题具有十足的民间舞曲特性。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1、纪念曲创作者: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纪念曲顾名思义是纪念某人的。全曲曲调比较鲜明,音色柔丽,哀而不伤却能引起听众的怀念之情。传说是音乐家德尔德拉路过舒伯特之墓的时候。灵感迸发,将这首曲子写在了车票上,回家后潜心研究,补完了全曲。2、圣母颂创作者: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这首小提琴曲是由舒伯特同名的歌曲改编而成的。这首曲子将最完美,最慈爱,意境最崇高的圣母形象融入到歌曲之中。曲调之中满含对圣母的虔诚和真挚,仿佛将圣母肖像置于人前。3、云雀创作者: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这首曲子的旋律极其明亮欢快,还是用来钢琴伴奏,使得整首歌曲非常富有动感,仿佛山中云雀就在耳边鸣叫。4、沉思创作者:法国作曲家马斯涅这只小提琴曲是歌剧泰安司的幕间曲,为法国作曲家马斯涅所做。整体宁静典雅,是一首小提琴冥想曲,饱含了渴望憧憬。5、爱之喜悦创作者:克莱斯勒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代表作,使用了三段式曲调。整体风格十分喜悦欢乐。充分表现了小提琴的华丽和灵秀。6、匈牙利狂欢节创作者:匈牙利小提琴家胡拜匈牙利狂欢节这首小提琴曲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狂欢的场景又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整体曲调是非常震撼人心的。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创作者: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可以说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小提琴曲了,自从创作出来就广受听众称赞。曲调正如作曲家一样,像一位高贵温柔的绅士,完美展现了小提琴的双音技巧。8、吉卜赛之歌创作者: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吉卜赛之歌运用了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整支乐曲自由奔放,充满了激情,是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都喜欢的一首乐曲。仿佛随着热爱迁徙的吉卜赛人来了一场随心所欲的旅行。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创作者:法国作曲家圣桑是一首需要技巧的乐曲。这首乐曲整体风格是非常别致的,引子部分忧伤,中段的西班牙舞则流畅热情,接下来的快弓乐段则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巧,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将小提琴的多样性表现的淋漓尽致。10、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创作者:意大利小提琴师塔尔蒂尼这首小提琴曲可以说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巅峰之作了。传说是小提琴演奏家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到了魔鬼,魔鬼教了他这种演奏技法,才写出来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以庄重深沉的曲调,雄浑的气势征服了无数听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提琴曲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2、《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3、《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保存至今的仅《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两部,而经常被演奏和最受欢迎的也只是《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作为帕格尼尼闯荡欧洲而得以成功的作品。作品创作大致是在1811至1817年间完成的。4、《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于1866年4月24日在德国的科布伦茨首演,由年仅28岁的布鲁赫本人亲自担任指挥。整首曲的旋律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再加上其技巧难度恰到其所,该曲被列为三大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5、《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1845年首次上演。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上一篇:dnf冒险团怎么升级快2019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