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论文
(一)学习《新纲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得以颁布,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给予热切关注与积极支持,
《新纲要》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纲要》精神实质的理解较为深刻,一方面转换为教师富有灵活性、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使教师与幼儿共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转换成儿童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转换的过程既为幼儿带来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幸福童年,也是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全方位不断充实自己
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充实自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续一贯认真学习的作风,积极学习园里下达的学习内容,研读文件,对照自己,改正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在业务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还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吸取别人之长,结合自己加以改进和创新,并能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二、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成就动机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
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即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
(二)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会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认识仍是肤浅,“幼儿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而已”,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使这样也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达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今后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提高,这种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为目的的成长路径”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运用专业智慧为一线教师打通这条路径,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一)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面适时的“镜子”,引导幼儿教师及时、准确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靶子”,帮助合理确立研究目标,及时进行自我的发展规划;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双明亮的“慧眼”,指导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有效互动;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梯子”,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反思。
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
南师大束从敏硕士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安徽某地90名幼儿园教师,调查结果显示:50.0%的教师在工作中只能偶尔体验到幸福。走近幼儿园老师,你会发现她们经常疲惫、容易生病,心里充满了焦虑、自卑;最常听到的就是:“烦死了”“累死了”“不想干了”,有些老师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还会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工作中,对工作倦怠,与同事相处不融洽、对孩子发火,甚至体罚孩子等等。可见,幼儿教师的从业体验已不容乐观。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幼儿教师是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发展幼教事业的主力军,她们的职业幸福感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教育的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引导教师合理认识自身行业
每一种工作都有自身的价值,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认为幼儿工作者就是每天唱唱歌、跳跳舞,或者是照顾幼儿的“保姆”,幼儿教师的地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再加上近几年来,个别幼儿园出现了一些“虐童”事件,让人们对幼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以上这些,对有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幼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们认为幼师这个行业不受人尊敬、被人看不起。认为自己的职业平淡无奇,并对这种职业产生轻视心理,或者觉得他人的职业好,羡慕不已。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开展各类学习讲座,利用平时日常谈话的契机,引导教师认识幼儿教育价值的独特之处;定期开展“师德演讲比赛”“老师辛苦了”“感恩教师”等活动,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是自豪的。
(二)建设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幼儿园教师是幼教事业的耕耘者,是各项工作的主力。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1、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地人文环境有利于教师的稳定性,也会让教师对工作产生幸福感。具体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良好人际的关系。领导和教师之间要能够开展平等的对话,要以个人魅力感染、号召、鼓舞、影响教师。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接纳、理解教师的缺点。其次,要加强沟通。沟通能加强相互理解,能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为这么这样做,要适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这样才能得到教师的支持;教师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意见或者困难,管理者要及时的去听取,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融洽的氛围,让教师开心、满意地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工作量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班额过大,文案工作过多,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任务明确不仅有利于避免教师职业角色的混乱,避免其职业倦怠,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些临时或紧急的任务,也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与其他任务的协调工作。
3、提倡教师劳逸结合
一个人超负荷的工作,不但不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很多负面的情绪,幸福感缺失,长此以往,对身体也会成一定的伤害。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要求教师埋头苦干,拼命工作,而要提倡教师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不能过多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
(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中,之所以有人总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是因为过分的强调了自我。总是埋怨、指责、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是没有幸福感而言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做一些“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教师多了解社会、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关心教师生活,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幼儿园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要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价值的实现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内心满足和幸福感,专业发展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性格、经验及工作需要,进行人员调整,采取“全盘考虑、统一安排、合理调整”的办法,给教师发展的最佳位置, 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力。
首先,要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来提高他们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教研热情和教研水平,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成为教研的参与者。
其次,要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教学互助,共同分享教学感受。组建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形成师徒关系,让新教师到骨干教师课堂听课,徒弟上汇报观摩课,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各项活动,如早操、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等,并当场组织点评,使大家更直观地学习更好的幼儿教育的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最后,要鼓励教师自我修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坚持写教育随笔,及时记录工作和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促使他们思考,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自学,进修,让教师们在学习与思考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进自己的行为。
(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以及随后的消极影响已经让老师们战战兢兢,工作时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体育活动也不敢开展),下班后心弦也无法放松。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要积极防范,把各种伤害事件堵在门外。要有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房屋、器械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有无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善后准备。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加强法治理论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为每个入园的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出现安全事故时,要冷静、全面的处理问题,及时帮助教师解决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减轻教师心理负担。
(六)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
幸福不是单纯的精神体验,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而物质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幼儿教师待遇低的现实已经为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在工资待遇、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于教师作出适当合理的满足,缓解教师的不满和倦怠,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创造条件。
幸福感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也不能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关注教师的心声,减轻教师的负担,促进教师的职业幸福,使教师能更科学、更合理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想知道更多关于的教师信息的资料可以关注中公教师网:http://www.zgjsks.com/
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各地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为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了当前各地学前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园近三年来相继招聘了十几名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打造和谐奋进团队,营造教师专业成长氛围。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更需要精神土壤的孕育、催生、培植,而团队精神正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和谐奋进的团队可以使教师释解工作压力,树立职业理想,促进同伴合作互助,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实施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在工作中,我特别注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班子成员在一起办公,工作以商量、沟通、协作为主,积极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合理和有序开展。经常深入教师群体,与她们谈心交心,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努力为她们释疑排忧解难。发现教师的每一点进步和闪光点都适时进行点评鼓励表扬。理性处理个别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处理在内部和萌芽状态。由于打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我园形成了良好的园风师风,教师以园为家、加班加点、无私奉献蔚然成风。教师充满活力,充满自信,进取心和创先争优意识得到全面加强。如我园有一位参加工作近十年的青年教师,业务素质良好,进取心也强,但缺乏自信,在教科研或各种活动竞赛中,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没有信心和斗志,阻碍了其专业化成长。近年来,由于受到团队精神的熏陶,她彻底改变了这一缺点。在去年年终本园优秀教师评选推荐会上,她竟然毛遂自荐,最终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通过。
在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激励竞争和奋进,这样才能激活个体潜能,保证一个团队的高效运作。我想,这就需要管理者始终保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心态,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有意识地把教师之间学习工作的竞争转化为个人的进取动力。为此,我园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的制定,以及教职工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在教职工会上通过,并在园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树立了教职工主人翁精神,从而调动了教师的专业进取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自主发展,激活教师专业成长内力。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但关键的是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只有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等积极的因素充分引导和挖掘出来,才能促使其加快专业成长步伐。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充分利用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假日,组织教师参加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座谈、演讲、征文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学习霍懋征等名师先进事迹的同时,向本市本园的先进教师学习和看齐,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其次,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反思。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业务学习,并进行心得交流。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日活动。规定每周星期五为读书活动日,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精读有关业务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每月撰写一篇以上学习心得,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第三,谋划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幼儿园建立从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园、市、区市)的教师梯队规划,实行分层培养,并逐级得以提升。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充分挖掘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第四,提供学习进修机会。幼儿园出台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学历水平。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拓专业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业务技能训练,搭建教师专业成长舞台。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教育在不断深化,作为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业务技能训练,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中成长起来。我园采取了系列措施强化教师的业务技能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每学期开展教师上过关课、进步课、优质课、示范课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不同类型的教师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要求青年教师上过关课、进步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使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和舞台。同时围绕这些活动,要求教师之间互相说课、听课、评课、反思,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二是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学期组织开展一至两项教学基本功竞赛或过关活动,让人人都有参与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教师语言过关、美工过关、弹唱过关、案例分析竞赛、教学设计竞赛等等,有效促进了教师自我加压,刻苦锻炼,全面进步。三是努力创设平台,把教师放到各级各类业务技能评比竞赛中“摔打”。引导她们通过评比竞赛活动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成长。由于我们加强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她们在本县市、市区及省级组织的各类业务竞赛活动中,均能获奖。
四、寻求教师交流合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外力。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的《新纲要与教师的成长》一文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原来为一个人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一个大家“合资”共建“资源银行”。在这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投资者,一个为资源银行作出贡献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获益者,一个可以分享信息资源的人。”可见,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首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沟通与交流。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教学观摩、课例研讨、讲座、看教学录像等多种形式展开,注重教师的畅所欲言、共同研讨、借鉴提高。抓好每个活动的两研,即:第一次研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动提出本主题教学实践中的疑难和建议,研教材、研活动目标的确立、研教法;第二次研讨是针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研教学效果、研师幼互动与孩子的表现,进行反思、提升。同时,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让教师在教研和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形成课题,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其次,加强同伴合作与互助,引导教师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可以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园采取师徒结对的形式,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人结对帮扶一至两名教师,对她们的教学常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及业务副园长也经常深入一线听课、评课,指出存在问题,指明努力方向,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外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这些因素,积极实践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循序渐进,长抓不懈,一定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
1、幸福与德行的一致
第一,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
2、幸福与德行的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对我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我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我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同样,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
因此我有理由认为,德福矛盾是相对的,德福一致却是绝对的。师德首先是“人”的师德,赋予教师真正内在的尊严、幸福感和生命价值。这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书,能够传授给学生许多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教师的道德素养,不是体现为低效的付出,更不是牺牲性的付出,应建立在“分享”与“共度”的生命历程里,应包含作为“人”的“自然生活”的幸福享受。教师不仅仅是为生计而工作,更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只有把工作当作生活追求,才能在不断增值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幸福和充实。对于德福矛盾,教师应当将心态放平,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审美的素养,在“分享”与“共度”的生命历程里寻求最大限度的德福一致。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何处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学生
我不知道教师是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我知道真心爱教育的教师会真正爱自己的学生。有这样一句话:“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是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而又特别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若稍不小心,这露珠就会滚落,破碎。”那孩子需要什么呢?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尊重。的确,学生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因此我们更要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有人说即使你倾注全部的心血,现在的孩子也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激,有的老师也时常会抱怨。但事实上做小学教师,还是经常会有小小的感动,因为,孩子懂得感恩,他们的点滴行为会让老师很满足。每年教师节的张张贺卡,每次感冒时的杯杯热水,每次难受时的句句问候都令我感动,让我难忘,他们总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传达自己的心意。 老师有所付出,学生才会有所回应,而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幸福感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学生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魅力的原因。
当然,教师的幸福感还来自于学生的进步。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关爱和生命体验的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们可以从学生的进步中获得一种满足、一种成就。一种欣慰。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