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地位。无论是从我们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看,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看,还是从国际社会激烈竞争看,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都日益凸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大国而言,没有自主的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就不可能避免受制于人的局面。所以,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旧中国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但是,要突破制约我国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核心还是要通过自主创新进一步实现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缩小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力争在某些领域能够超越。进入新世纪,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颁布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方面要进一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呢?《报告》强调了四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或者说基本上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重大战略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而不断推进的抓手就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实施,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实施机制,尽快攻克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带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是“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报告》强调的三个突破,涵盖产业、民生、国家安全,既是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的目的。要强化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加快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发
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载体作用,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统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的这一部署,意义重大。人类科学技术正在酝酿新的革命性突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国科技工作必须具有长远眼光,善于抢占先机,及早行动,赢得主动,在关系未来的重大科技领域取得发言权。要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战略必争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报告》提出的这些要求,核心就是以改革的办法,最大程度地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特别是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要素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强科技工作的活力、动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引领力。
各级政府贯彻《报告》关于科技工作的部署,就要自觉地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在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自觉地、主动地关心支持科技工作,为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工作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关系发展科学技术的体制、制度改革,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持续推进科技进步的制度体系,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创新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共同奋斗。
如何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建设制造强市
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消费、投资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出口战略,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发展空间;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完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各方面风险防控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