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家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或植杖而耘耔。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苏轼对归去来兮辞的评价
一曲归去来在各朝各代的文人心中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而在两宋与民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大量追和之作。这篇文辞能受到如此之大的关注与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子曰学而优则仕,然而仕途又常坎坷,在面对黑暗的现实之际,文人士大夫常常徘徊于入仕与隐逸之间,而《归去来兮辞》则为知识分子们做了一个范本,文人们也能借此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文学大家苏东坡更是对这篇辞作先后作了三次在创作,能够得到苏东坡的如此喜爱,陶渊明应是会叹惜当时少了一位知己吧。一、《归去来兮辞》的抱真隐逸思想陶渊明在宦海浮沉了十几年,弱冠之年就开始游宦,以谋求生路。沈《传》:"弱年薄宦, 不洁去就之迹。"然则渊明任州祭酒之前尝为生活所迫出任低级官吏,这种低级官吏虽能亲近百姓,但却更让人无力,因为小吏权小力微受制于人,只能违背本心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伤害百姓的事情,这种生活让陶渊明痛苦不堪。"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那种环境下无法保持本性的真淳,只有"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回归田园才能找回本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首归去来便是在这种心境下出生的。陶渊明一贯以隐士形象出现,以真诚、淳朴的性格示人,希望时事如他所愿,但重视难以实现,"大伪斯兴",正直之士反而"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陶渊明自诩"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说自己的刚强胜过玉石,这种坚贞高洁之志就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真朴",这种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的质朴自然上,更溢于文辞的精神感染之中。当时晋宋时期的文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以仿谢灵运的大方巧妙但冗长拖沓的、以故事堆砌对偶成篇的讲求雕琢的、与音律相配的智注重辞藻艳丽的风格,其实这三类可归于一类,即之中形式而忽略诗歌情感功用的文学风气,而陶渊明的作品超出了但是的文学风气,成为独立于一时的佳作。苏轼行书《归去来兮辞》二、两宋时期苏门群和陶渊明则以他毫无掩饰的真挚人格、简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成为一股清流,在当时虽然没有得到重视,但在苏轼的推崇下成为了隐逸的代名词,"渊明文名, 至宋而极。"而《归去来兮辞》不仅是陶渊明作品的高峰,更可称得上是隐逸作的顶峰。苏轼一生酷爱陶渊明诗文, 对《归去来兮辞》尤其钟情, 先后三次进行仿、改、和等再创作,"东坡酷爱《归去来辞》, 既次其韵, 又衍为长短句 《般涉调哨遍》,又裂为集字诗《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 "而对陶渊明其他作品只作一和。苏轼对《归去来兮辞》的钟爱是由于苏轼自感与陶渊明处境相似、感受相近。苏轼当时受到的政治波及,几番被贬,三次和陶都是作于遭贬谪期间,历经乌台诗案、洛蜀党争,苏轼心力交瘁,深感宦海深沉,直叹 "归去来兮, 吾方南迁安得归","悟此生之何常, 犹寒暑之异衣",苏轼已看淡朝堂之上的种种阴郁诡谲, 其倦游思归之心境与陶渊明无比相似,是故有"我其后身盖无疑"之叹。苏轼作的《和陶归去来兮辞并引》序云:"子瞻谪居昌化, 追和渊明《归去来辞》, 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 虽在海外, 未尝不归云尔。"遭贬的自己无何有之乡,连可"归去来"的家都没有,比之陶渊明更悲切,看似旷达实则凄凉 "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苏轼邀苏辙同和, 苏辙又辗转邀请秦观、黄庭坚、张耒、李之仪、晁补之、李廌等苏门文人共和。这场文学活动持续了五年,苏轼逝世时仍在持续,苏门诸人及其他文人通过和陶来追悼怀思苏轼,这场和辞可算是浩浩荡荡,在当时形成了不小的影响,而"'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和陶辞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后期形成了热潮。苏门和陶辞成为文坛佳话流传,后代文人纷纷效仿,每代都出了和陶渊明《归去来兮》的辞作,然而再没有一个朝代再出现苏门群和陶辞那种盛况了。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翻译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家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