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现代名人
林兰英(1918- 2003)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次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生长生长砷化镓单晶,在空间晶体生长、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世界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吴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围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训,受前辈刘棣怀、王幼宸、魏海鸿、汪振雄等指导。1961年被选入国家队。1972年起任国家队教练。1964年、1966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亚军。1974年访日成绩是六胜一负,其中包括胜十段棋手桥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赛中,以二比一胜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国家体委批准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国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吴淞笙棋风浑厚自然,刚柔兼备,官子细腻。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曾任国家围棋集训队教练员。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1999年回国,任东北棋牌学校副校长。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高级教练。NO.3 翁祖烈翁祖烈男,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体委、全国田径协会委员,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中学特级教师等。1931年7月上海东亚体育专科毕业,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执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个春秋。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裁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裁判员”称号,荣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发的荣誉奖状。入选“中国名人辞典”。他以莆田一中为基地,精心抚育人才,艰苦开拓莆田的体育事业。翁老师师德高尚,谦虚谨慎,爱护学生,关心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受学生爱戴和全社会敬重。历任莆田第一中学体育专利号,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福建省分会副主席,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从事体育教育五十多年,培养出一大批体育人才,为莆田荣获“田径之乡”作出贡献。陈肇雄国际机器翻译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曾经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获奖人(时年33岁)。陈肇雄连续三届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还连续三届受聘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当选国际机器翻译和语言信息处理会议主席(1999)、国际信息处理协会(IFIP)中国委员会主席,并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教授。此外,陈肇雄还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全国十大优秀发明企业家”、“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等众多荣誉称号,现为湖南省副省长。陈宜瑜陈宜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原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鱼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于福建仙游。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同时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2004年1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陈兰通陈兰通 (1938.01-)籍 贯 福建莆田 现任职务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侨联顾问;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副主席1989~1999年 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顾问。林文肯林文肯 男,汉,1945年11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曾任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正厅级,主持工作),中央办公厅法规室主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中央纪委委员,中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林元培林元培(1936.2.8 -) 桥梁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福建省莆田县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和林元和:男,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汉族,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在职研究生(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工程师。现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兼任市委党校校长。 2006年11月任佛山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林超伦林超伦;福建莆田,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高考恢复后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职攻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1990年获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BBC工作7年。
莆田古代有出过什么名人?
莆田(兴化)为“文献名邦”,绍兴八年、1138年,黄公度中状元、林邓中探花、陈俊卿中榜眼、龚茂良中传胪、前四甲都为莆田人,故有魁亚同榜”(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古今往来、绝无仅有!还出现“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另外“六桂翁”:指的是北宋初莆田人翁乾度的六个儿子分别双双蟾宫折桂的佳话。(按:莆田翁姓,自唐至宋,原居莆田北高竹啸(今竹庄),后迁莆属的蒜岭漆林乡。其族内仕履略。更奇的是:北宋建隆元年(960)录取的莆田进士仅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厚和翁处易。开宝六年(973)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朴、翁处廉。雍熙二年(985)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又恰是翁处恭、翁处休。同胞兄弟六人,三榜双折桂,成为科甲佳话。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有了这个传家宝,莆田的“文献名邦”,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进士人数情况
莆田(兴化)历代共有2308名进士(另一说约2400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进士),明代兴化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兴化(闽)533,宁波509,泉州452,余姚376,福州391,苏州386,南昌326,绍兴325,杭州321,吉安304,松江273,广州243,安福232,常州229,徽州226,无锡212,丰城211,抚州211,昆山199,秦和186,常熟186,嘉兴182,台州174,湖州172),清代只有50多名(退步较大)。
三、文武状元情况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的废止(1905年),兴化共出了二十三位状元。加上具争议的五代状元徐寅(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福建莆田历代文状元为十一人、武状元为十二人:
五代(大梁)徐寅 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
四、宰相情况
莆阳历史上出过14位宰相,兹将诏命出任宰执及追赠官位者,列名于后:
翁承赞,字文尧,莆田县北高人,乾宁三年(896)进士,后梁贞明二年(915)授闽国(今属福建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辅佐闽王王审知,时年56岁。
陈洪进,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岁。
陈靖,字道卿,莆田县荔城人,由德化县(今属福建泉州)尉官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卒,熙宁元年(1086)宋神宗诏赠尚书左仆射。
蔡京,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崇宁元年(1102)五月,宋徽宗诏以翰林学士丞旨蔡京为尚书左丞。七月,诏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年55岁。明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继加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进太师。后屡罢屡起,自号“公相”,通治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居相位达九年之久。
蔡卞(王安石女婿),字元度,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绍圣二年(1095)十月,宋哲宗诏为尚书右丞,时年46岁。四年,为尚书左丞。
叶顒,字子昂,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65岁。明年,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
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城南阔口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宋孝宗诏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年54岁。明年十月,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龚茂良,字实之,莆田县荔城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宋孝宗诏茂良以礼部侍郎升参知政事,时年53岁。继以首参行相事。五年,受诬卒于贬所。
郑侨,字惠叔,兴化县(今属仙游)象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二年(1196),宋宁宗诏为参知政事,明年,进知枢密院事。
黄镛,字器立,莆田县涵江黄巷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宋恭帝诏以吴镛兼权参知政事,明年二月升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再授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未赴任。
陈文龙,字君贲,莆田县城南阔口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德佑元年(1275)冬,宋恭帝诏为参知政事,时年43岁。明年五月,宋端宗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坚持抗元斗争,后被俘尽节。
周如盘,字圣倍,莆田县黄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六年(1625)明熹宗诏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继入阁为首辅,阅三月即罢归。
黄鸣俊,字启甸,莆田县荔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明神宗、熹宗、思宗三朝,官至右佥都副御史浙江巡抚。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制,起用鸣俊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年55岁。
朱继祚,字立望,莆田县黄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唐王,隆武元年(1645)诏为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7),诏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上列十四名莆藉能臣,均以宰相的相关正式名号位居揆席。其所处王朝政治社会背景虽大相径庭,居官风绩及其结局亦不尽相同,然均有朝廷诏命的正式宰相官名,则是不争的史实,亦是判定其宰相身份的基本依据。
五、祖籍福建莆田的部分外地状元(11人)
潮州籍状元林大钦、吴川状元林召棠。以及莆田黄岸派文武状元九人:
1、黄仁颖字福佑号潘湖翁 福建晋江潘湖人唐天成丁亥科状元莆阳东里黄滔庶孙欧阳氏出,莆阳黄仁愿之弟(系福建黄姓第一状元)
2、黄仁泽 福州候官人黄璞五子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
3、黄定 福建永福龙屿人福建莆田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4、黄由 福建长洲人福建莆田黄岸十八世孙宋淳熙辛丑科状元官刑部尚书
5、黄朴 福建闽侯人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绍定乙丑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6、黄观安徽池州贵池清江金墩人。祖籍福建莆田清江境(今黄石清前清后金墩黄远公曾孙黄璋孙黄古子)贡元会元洪武二十四年状元“三元及第”,礼部侍郎。
7、黄钺字长白又字赓材号钟山 南京下关金墩人明万历辛丑科武状元官南京兵部尚书
8、黄士俊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丁未科武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9、黄仁勇 广东人(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古巷孚中乡人。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六、莆田部分古代名人录汇总表(按姓氏笔画排列)及简介莆仙古代名人录
陈昂[明]
蔡卞[宋]
蔡传[宋]
陈次升[宋]
陈池养[清]
陈谠[宋]
陈道潜[明]
陈德薰[清]
陈洪进[唐]
陈均[宋]
蔡京[宋]
陈吉老[宋]
陈居仁[宋]
蔡戡[宋]
陈可大[宋]
陈旅[元]
陈宓[宋]
陈迁[明]
蔡伸[宋]
陈文龙[宋]
蔡襄[宋]
蔡攸[宋]
陈音[明]
方大琮[宋]
傅楫[宋]
方良永[明]
方崧卿[宋]
傅伫[宋]
郭篯龄[清]
郭良翰[明]
郭尚先[清]
黄彻[宋]
黄公度[宋]
黄璞[唐]
黄寿生[明]
黄滔[唐]
黄廷用[明]
洪希文[元]
黄仲元[宋]
黄仲昭[明]
江春霖[清]
江采苹[唐]
康大和[明]
柯潜[明]
柯维骐[明]
廖必琦[清]
林富[明]
林光朝[宋]
林光世[宋]
林环[明]
林俊[明]
李俊甫[宋]
林麟焻[清]
林嵋[明]林默(妈祖)
林披[唐]
林人中[清]
林宋卿[宋]
林师益[宋]
林文[明]
林文俊[明]
李文利[明]
林豫[宋]
林蕴[唐]
林尧俞[明]
林扬祖[清]
林桢[清]林藻[唐]
林兆恩[明]
彭鹏[清]
彭韶[明]
钱四娘[宋]
宋珏[明]
宋际春[清]
宋廷尊[清]
佘翔[明]
翁承赞[唐]
王凤九[清]
王回[宋]
王迈[宋]
徐寅[唐]
薛元鼎[宋]
余崇龟[宋]
俞良甫[唐]
叶颙[宋]
姚宗之[宋]
朱绂[宋]
郑凤超[明]
郑纪[明]
郑露[唐]
郑良士[唐]
郑樵[宋]
郑侨[宋]张琴(进士)
周瑛[明] 李耕(画家)
吴彬(明宫廷画家)
中国民航局成立时间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是主管全国民航事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有直属机构[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局。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2008年3月23日,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整合了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以及原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并负责管理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2]。中文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构属性国务院原有直属机构设立时间1993年4月19日撤销时间2008年3月23日快速导航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历任领导历史沿革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993年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2008年3月23日,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交通运输部。同时新组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整合到交通运输部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中国民航总局的老总是谁?
今年52岁的杨元元是国家一级飞行员,2002年5月出任民航总局局长。
他对飞行员有深深的理解,对民航事业有独到的理解。他说:“民航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搞好民航工作光靠喊空口号不行,必须采取一个个具体措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发展要对症下药
今年要做哪些事?上任后的头三把火如何烧?杨元元说,我们必须先对摆在面前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突出的有:一是民航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安全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保障设施设备需要大力完善。二是对深化民航体制改革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有些单位干部职工队伍思想不够稳定。三是在民航体制改革过程中,总的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仍显迟缓,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难以适用,新的管理办法未能及时跟上。四是各企业包括已重组的各集团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有不少矛盾。五是全行业航班正常率比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杨元元认为,民航业发展要对症下药。今年仍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但关键是“健康”二字,我们追求的不能是不顾现实条件和能力、不顾效果的揠苗助长式发展,而是安全得到保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杨元元说,今年首先要抓的工作是加强安全基础。他提出要实施“五严”:严在组织领导,严在规章标准,严在监督检查,严在教育培训,严在系统完善。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飞行、机务、空管三支队伍建设,这三支队伍是民航安全生产的主力。
其次,民航改革今年要全面推进,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
第三,要在上半年出台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
绘就民航强国图
杨元元孜孜追求的目标是“民航强国”梦。他希望在他的任期内,中国民航逐步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
他勾画出一幅“民航强国图”。到202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世界排名在前3位,国际旅客周转量世界排名在前10位;机场密度有较大提高,建成1个以上的机场为亚太地区内的航空枢纽,建成若干个全国性或区域性航空枢纽,有3个以上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进入前25位;有3至4家航空公司旅客周转量世界排名前20位,有3至4家航空公司营业收入世界排名前20位;航空运输企业劳动生产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开放的局长,开阔的胸怀。杨元元说,为了实现民航强国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