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哪一天
2002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也就是“初四”。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这是庚日,此后每10天是一个庚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这是庚申日,然后推迟10天到7月。所以今年的蛰伏时间是7月16日。池塘中荷花的夏芽2022年三伏计划初次发病: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压:2022年7月26日至2022年8月14日,共20天;电压: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4日,共10天。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这一天白天最长。因此,许多人认为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但白天还是比夜晚长,地面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地面积累的热量在三伏天达到最大,所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另外,由于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和西南风,大量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不断吹向陆地,地面会非常潮湿。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地面温度进一步升高,所以人会感到很闷。
夏至三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十天为一更。所谓“庚日”是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日的方法,跟天干地支纪年法类似,“庚”是10个天干中的一个,以庚为开头的日期即为“庚日”例如庚寅日,跟下一个“庚日”正好相差10天。“三伏”,它由来已久,这要追溯到秦汉时期,我国从公元前七七六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_;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民间推算“入伏”的一句经验俗语,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此外还规定,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头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的时间不固定,也有一中伏是20天的。
夏至之日是庚日可以算怎样计算夏至后第一个庚日?
2020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2020年6月26日(庚子日)。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交叉配合60次,故称六十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是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扩展资料: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入五)
中伏: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入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入六)
如果夏至之日是庚日,庚日又刚好踩过了夏至的时间点了,那当日也可以算是第一个庚日。不过通常计算都会避开当天相隔十日又循回。专业的一般要计算的指的是节,不指气。气无关紧要的。夏至是气,不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