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
《庭中有奇树》原诗文如下: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注释: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华滋:形容枝叶繁茂、润泽。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遗(wèi):赠送,赠与。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致:送到。贵:珍贵。一作“贡”。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创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作者简介: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庭中有奇树》翻译
《庭中有奇树》翻译: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树上的绿叶映衬着盛开的花朵。我攀着枝条,摘下了一朵花,想把它赠送给思念的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的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的赏析
《庭中有奇树》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暗示了这里的景色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庭中有奇树》中一抑一扬地强调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
《庭中有奇树》翻译
庭院有一株珍稀的树。该句出自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庭中有奇树》。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译文:庭院有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文学鉴赏: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