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

时间:2024-09-10 08:04:37编辑:小松

方国珍是什么人物?

方国珍(1319年-1374年),名珍,字国珍,以字行,后改谷贞,又作谷真,中国浙江台州黄岩人,元末义军领袖之一,最先起兵抗元。
又记作方谷珍,另说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人。长得眼大身长,力大能擒虎,又识水性。出身盐贩,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为田主所诬,被迫逃入浙江沿海的松门岛中,起兵反元,劫夺漕运的粮食,屡次击败元军。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大闾洋歼灭了元江浙行省水师,复又在陆战中,击溃浙东道都元帅泰不华的军队。八月,元大司农达识铁木儿招降方国珍。次年四月,泰不华整顿军马,方国珍起疑,再次反元,杀泰不华。六月占领黄岩城。
其后方国珍一度行贿元中书省,获得喘息之机。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方国珍占领台州,次年又占温州、庆元,再次接受招安,任海道运粮万户,移驻庆元,成为浙东霸主。方不愿参与中原争霸,而在浙东兴建儒学、水利,并严格执法,决意保境安民。
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渡江南下占据苏州,图谋入侵浙东。方被元朝任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发兵征伐张士诚,进军昆山、太仓。方连战连捷,逼迫张士诚投降元朝,元廷加封方为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衢国公印,以节钺守浙东。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军下衢州、婺州,招谕方国珍,次年三月,方献土投降,被任命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方虽接受平章印信,但是拒不赴任,十月,方又接受元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之职,继续为元廷海运漕粮。朱元璋派人遣书,数方十二罪,二人交恶。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方与扩廓帖木儿和福建陈友定结盟共抗朱元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派遣朱亮祖、汤和、吴祯、廖永忠出兵浙东。十月朱军攻占黄岩、温州,并在曹娥江击溃方水军,方国珍退守舟山,十二月,方被迫率余部投降。方用部下詹鼎之计谋,归罪于堂侄方明善挑衅朱元璋,方国珍害怕因此罪被杀才起兵抵抗,朱元璋责备其反复无常,将其余部和台州府、县官吏全部迁徙安徽滁州屯田。投降后,为避讳朱元璋之父朱世珍,方国珍改名方谷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方谷珍被任命为资善大夫、广西左丞相,但不得实官,仅食禄而已,赐第南京。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卒,终年56岁。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太祖亲自设祭,命翰林学士宋濂作《故资善大夫广西等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为祭。


方国珍简介 方国珍的后人

方国珍 方国珍是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首义反元、割据浙东,一边投降朱元璋,一边又接受元朝的好处,甚至和扩廓帖木儿、陈友定等人都有瓜葛,最终战败不得不归顺朱元璋,病死而善终,《明史》称他“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 方国珍简介 方国珍又名方珍、方谷珍,出生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是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生的身长面黑,力勒奔马,以佃农和贩私盐为生计。国珍杀冤家,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聚众数千人,劫夺海运漕粮。元廷命江浙行省发兵征讨,方国珍俘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请降,不久复反,又俘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后受元招降。 1352年,于黄岩澄江杀浙东道都元帅泰不华。次年,使人至京师贿赂权贵,元授以徽州路治中,仍横行海上。十六年(1356年),元授以海道漕运万户。次年,升江浙行省参政,奉命讨伐张士诚,七战七捷,败张军于昆山,张士诚遂降元。方国珍据浙东庆元(今浙江宁波)、温、台等地。 朱元璋克婺州(今浙江金华)扩廓帖木儿简介,遣使招降方国珍,授福建行省平章。但方国珍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平章封职,于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每年派海船运送张士诚所献粮食到大都。其后,仍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接受元朝加封官职,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封衢国公。二十七年(1367年),为抵抗朱元璋,北通元将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扩廓帖木儿简介,十一月被迫归顺。明洪武二年(1369年),领广西行省左丞,留居京师(今南京)。余部收编充船户,隶各卫为军。洪武七年(1374年),病死。 方国珍的后人 儿子: 方礼,官至广洋卫指挥佥事。 方关,官至虎贲卫千户所镇抚。 方行,字明敏,方关之弟,善于写诗,宋濂曾经称赞过他。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


方国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方国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最终被沉入江中淹死,这件事据说与朱元璋有极大的关系。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后,朱元璋对他也很不放心,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严密地看管起来。但是,奇怪的是,朱元璋对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却相当优待。他不但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让他只享受不干事。而且,方国珍在洪武七年去世后,朱元璋还亲自为他设祭,并且还让大文豪宋濂给他写了一篇《神道碑铭》,刻在方国珍的墓碑上。其实,朱元璋是不该对方国珍这么好的。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应该忌惮方国珍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方国珍是“首义”。也就是说,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我们都知道,“第一”总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因为方国珍是“第一”,因此,其号召意义是很大的。朱元璋留下一个标志性的人物,难道他不担心吗?其二,方国珍战斗力强悍。方国珍曾经起义造反又投降元朝后,率军和张士诚作战,七战七捷,最后打得张士诚也投降了元朝。由此也可以看出,方国珍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朱元璋把一个有强悍战斗力的人留了下来,难道他不担心吗?其三,方国珍反复无常。方国珍在造反起义后,曾多次投降元朝,最后又再次造反。当时,由于江南沿海一代,元朝鞭长莫及。因此对方国珍,只能以招抚为主,多次对方国珍加官进爵。但是方国珍一直不满足,仍然还是要造反。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方国珍实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留着这样的人,不危险吗?其四,方国珍两面三刀。当朱元璋强大起来的时候,方国珍一面表示臣服朱元璋,一面又和元朝暗通款曲。同时,他为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多次对朱元璋耍心眼。当朱元璋要对他封官的时候,他就装病不能胜任,其实是推辞。同时又主动要把儿子派到朱元璋那里去当人质,实际上是为了有个内应,好刺探朱元璋的军情。朱元璋早就看出他这一点,多次去信指责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朱元璋派军打败他为止。一个两面三刀的人,朱元璋不怕被蒙蔽,给他造反留下机会吗?可为什么,朱元璋还会对方国珍优待有加,让方国珍得以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方国珍没有大的志向。《明史》记载:有张子善者,好纵横术,说国珍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国珍曰:“吾始志不及此。”谢之去。这段话说的是,当方国珍还是农民起义领袖的时候,有个叫张子善的谋士,劝方国珍往长江上游打,乃至问鼎中原。但是方国珍说,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由此可见,方国珍并不是一个胆大的人,并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在手握重兵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投降朱元璋,手中没有兵权的时候,他哪里还有造反的野心呢?二、方国珍人品不受尊敬。方国珍由于多次投降元朝,又多次反复造反。再加上他对朱元璋两面三刀。虽然其目的是为了自立,但是,这也让他在天下人面前有了坏印象。就是他的谋士丘楠说他的那样,“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方国珍做事没有诚信,因此得不到大家的敬重。如果方国珍后来想造反,跟着他的人一定会考虑,如果方国珍突然又投降了,不是就把大家给出卖了吗?三、方国珍得不到大家支持。方国珍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其实已经呈现出一种众叛亲离的态势。当时他不愿意投降朱元璋,日夜打造战船,准备把金银珠宝装在船上,逃到海里去。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悄悄弃他而去,不愿意跟着他去做海盗。后来,当朱元璋派军前来攻打他的时候,他本来战斗能力强劲,却竟然那么不堪一击。就是因为有很多人投降。而且,当初他打张士诚时,七战七捷,那是因为有朝廷的背景。当他没有这个背景的时候,打仗就很困难了。方国珍没有大的志向,又没有什么人支持,因此,朱元璋对他非常放心,不用提防他,也不用打击他。

上一篇:扬子前妻

下一篇:北京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