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故事?
徐悲鸿和孙多慈的爱情故事:
仿佛命中注定,孙多慈会遇见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并成为她终生的恋情。出生安庆的孙多慈,清丽、温婉、乖巧,她18岁时来到南京中央大学,作为艺术系旁听生,成了徐悲鸿的学生。
那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美术,也专心绘画,他看到孙多慈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非常吃惊,这个女学生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
他感觉这个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而她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眼睛,略带伤感的目光,又让徐悲鸿心生怜悯,就有心培养她。初遇徐悲鸿的孙多慈,心底对他无限崇拜,她的话不多,并没有更多地接近老师。
有一天下课,徐悲鸿对孙多慈说:想参观我的画室吗?孙多慈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又惊喜又意外,她羞涩地点点头。孙多慈在老师的画室里,看了很多他的画作,她深深眷恋在那苍凉的画作中。
这一天,她还给徐悲鸿当了模特,坐在窗边,穿着丹青布旗袍,阳光洒在她的肩头,看起来很美。
具有艺术天赋的人很敏感,也容易寂寞孤独。徐悲鸿结婚多年,妻子蒋碧微则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两人情感正处于疲倦期。而孙多慈远离家人,独自在学校,于是在传授和习艺,倾诉与聆听中很自然地熟识与接近了。
孙多慈喜欢这样的日子,去老师的画室学画,或者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写生,她在他的身边,脸上的忧伤逐渐消失,她变得活泼爱笑,甚至有些调皮。那段日子,徐悲鸿的心情也阳光灿烂起来,他一心传授指导孙多慈绘画。
如果说这只是师生或者朋友的感情,那么在1933年徐悲鸿离开学校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览,他们之间关系似乎有些不同了,在长达一年多的分别时间,孙多慈发现徐悲鸿在她心里有多重要,刻骨的思念激发内心深处的爱慕,她独自在画作里倾诉着自己初恋的欣悦与疼痛。这一时间,两人在两地书信中倾尽相思。
徐悲鸿从欧洲回来后,两个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见面,他们在彼此的目光里读到了爱。一次,徐悲鸿带着学生去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也在其中,在僻静的山石背后,他吻了她。
这师生恋情传得非常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闻得此事,心内像燃起大火,蒋碧薇冲到徐悲鸿的画室,迎面就是一张孙多慈的画像,她年轻貌美,目光纯净,这让她很受伤,蒋碧微过去就把孙多慈的画扯撕了,声称要去找孙多慈。
徐悲鸿无法制止她,他迟疑无措,孙多慈见老师进退维谷处境为难,压抑所受的伤害和内心的痛楚,她理智冷静而主动地中断了学业,匆促地离开南京中央大学,回到家乡安庆女子中学任教。
孙多慈的师生恋没有像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那样修成正果,“慈悲之恋”在刚刚燃放时就戛然而止了。
蒋碧微虽然拆离了徐悲鸿与孙多慈,却无法收回徐悲鸿的心,他平日沉默无语,思念在远方有才情的女弟子,他拿出不菲的钱款,请朋友陆续收购孙多慈的画。
孙多慈对此并不知晓,见有人不断来买画,自信心愈增,更沉迷于绘画的世界中。抗日战争爆发,徐悲鸿逃到长沙,在这里他遇见随父母来避难的孙多慈。后来,他帮助孙多慈一家迁到桂林,又帮她谋得职位。
但是,孙家父母对徐悲鸿产生不了好感,就带着女儿迁往浙江丽水,并力主了她的婚事,把已经26岁的孙多慈,嫁给了倾慕她才华的官员许绍棣。
孙多慈在结婚之前,写信给徐悲鸿说:我后悔当日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只是,老天不遂人愿,她的余生是再也见不到徐悲鸿了。
孙多慈结婚后,一直难以忘怀徐悲鸿。徐悲鸿后来与蒋碧微离婚,迎娶了廖静文。消息传来,孙多慈握笔画了幅红梅图,题诗道:“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诗中难掩惆怅的情怀。
这幅画传到徐悲鸿手中,徐悲鸿在画上补了只没有开口的喜鹊,那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还有对她的赞赏和默默祝福。她又曾寄给徐悲鸿红豆,徐悲鸿就到银楼打了一对戒指,把红豆镶入其中,一个刻着“慈”字,一个刻着“悲”字。
他还以《红豆》为题赋诗:“急雨狂风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吟味苦心。”
后来,孙多慈随丈夫到了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并日益精研绘画,她的画浑厚而深沉,专家称她继承了徐悲鸿的衣钵真传。五十年代,孙多慈在中山堂看画展遇见蒋碧微,昔日情敌带给她的竟是徐悲鸿在北京病逝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她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瞬刻就在她面前晕倒过去。蒋碧微没有想到分开那么多年,这个当年的女学生对徐悲鸿的感情还是那么深。清醒过来之后,孙多慈决定为徐悲鸿戴孝三年,比她年长的丈夫也宽容迁就了她。
孙多慈整整三年素服素食,难有欢颜,真的为徐悲鸿守了三年孝。徐悲鸿的离世,带走了孙多慈全部的感情,无法驱散她刻骨的忧郁,长期的压抑让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她草草淡淡地活着,在1975年追随她的所爱逝去了,享年63岁。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曾感慨道:“接触过孙多慈的人,都说她人品好,后来为她的老师悲鸿戴了三年孝。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就是有情人未成眷属。”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953年9月26日逝世。
孙多慈简介:女,安徽寿县人 。 自幼即喜绘画,1931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为徐悲鸿学生 。 抗日战争期间,避地浙江南从事油画创作的同时研究国画 。 1947年后出国,后转赴台湾省,任教于师范大学 。 擅油画、素描 。 作品有《天问》、《沉思者》、《石小工》、《农作》等 。 出版有《孙多慈素描集》 。
杨洋的参展及获奖情况
2003 /《冬日的无奈》中国第三届油画展 / 入围 / 陕西省第三届油画展 / 优秀奖 / (陕西美术博物馆)2004 / 《朋友》陕西省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 铜奖 / (西安/西安市美术馆)2007 / 《肖像习作》“精神与品格”全国油画肖像展 / 入选 / (上海/上海美术馆)2008 / 《玩CS的小宝》入选第三届全国师生作品展 / (深圳/大芬美术馆)2008 / 《金色年华》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优秀奖 / (北京/北京当代艺术馆)2008 / 《门》陕西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油画组 / 铜奖 / (西安/西安市美术馆)2008 / 《褪色的年华》全国首届艺术硕士美术作品展 / 入选 / (北京/中国美术馆)2009 / 《青春日记》全国第十一届美展 / 入选 / (武汉/湖北省美术馆)2010 / 《青春日记》荣获陕西省美展油画组 / 二等奖 / 陕西美术突出贡献奖 / (西安/西安市美 术馆)2010 / 《三月桃花开》 /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 中国油画展 / 入选 /(北京/中国美术馆)2010 / 《魅族》 / 现实·超越——201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 金奖 / (南京/江苏省美术馆)2010 / 《雨季》 、《室内》 / “时代杯”青年写实艺术大展 / 优秀奖 / (北京时代美术馆)2011 / 《雨季2》 / “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 / 佳作奖 /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1 / 《姐们》 / 写意西部 第二届陕西油画邀请展 / 邀请 / (西安市博物院)2011 / 《青春和弦2》陕西省建党90周年 / 入选 /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2011 / 《黑海棠》 / 中国第四届青年美展 / 优秀奖 /
孙多慈的慈悲之恋
徐悲鸿和孙多慈是彻头彻尾的师生恋。1930年9月,孙多慈在宗白华的介绍下,成了艺术专修科的旁听生。时值著名画家徐悲鸿出任美术系主任,常亲自授课,孙多慈遂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孙多慈初见徐悲鸿,是在徐的画室,徐悲鸿很快发现了孙多慈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认为如此出众的女学生实不多见,就格外用心地培养她,这时,她做梦也不会想到她会成为徐悲鸿画笔下的模特,并和他发生惊世骇俗的恋情。 时常在课余约她来画室观摩,并为她个人画像,谁知日子一长,一场艰难而痛苦的“师生恋”就拉开了序幕。孙多慈的绘画悟性和潜力让徐悲鸿惊讶,孙多慈成为徐悲鸿油画《台城月夜》的画中人,难怪蒋碧薇要坐立不安了。《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里,蒋碧薇到中央大学的女生宿舍找孙多慈,给她颜色看,与其说是一个警告,不如说是一个女人捍卫爱情和婚姻的本能。很多人都把《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和蒋碧薇的《我和悲鸿》对照着看,无所谓谁对谁错,只有爱与不爱。徐悲鸿那时的太太蒋碧薇闻讯后大发雷霆,一方面在家里向徐悲鸿发难,另一方面指使人对孙多慈进行人身攻击。不是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加上不堪入目的秽语加以诋毁,就是用刀把孙的画作捅破,并恫吓她:“我将像对付这张画一样对付你!”在那个年代,文坛艺苑师生恋是特色。暂且不说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那是修得正果的,没有结局的是徐悲鸿和孙多慈。他们的爱情碰上了对手,蒋碧薇,一个懂得徐悲鸿心思、知道他弱点的人。徐与蒋,当年他们也曾有过私奔去日本留学的浪漫,而如今婚姻出现了危机。徐悲鸿移情别恋,显然有蒋碧薇的性格原因,她虽说是个女子,但一点也不柔弱,遇到事情,冷静,主动,甚至富有心计,从蒋碧薇千方百计阻止孙多慈出国留学就可以看出来。而徐悲鸿终究是个艺术家,性格冲动,意气用事。徐悲鸿的心是慈悲的,奈何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始乱终弃的争议。1931年7月,孙多慈在中央大学美术系。在以后的4年里,虽然徐悲鸿很少在南京逗留,但蒋碧薇并没有放松对她的攻击,孙多慈只能百般地忍耐。然而蒋碧薇越是闹得凶,徐悲鸿越是对她不感兴趣,感情的天平越向孙多慈倾斜。他曾画了一幅“台城夜月”图,把他和孙多慈都画入其中了,两个人一个席地而坐,一个侍立一旁,洁白的纱巾随风飘动,天边正高悬着一轮皓月。可惜这幅画被蒋碧薇发现了,被她撕成了碎片。在孙多慈完成大学学业时,徐悲鸿原打算带领全班同学赴苏联参观学习,然后趁机送孙一人赴法国深造的,但这一计划最后被破坏无遗。孙多慈与徐悲鸿的爱情画传后来徐、孙二人不得不各奔东西,中间全靠徐的好朋友舒新城来为他们传递信件。他们在信中互诉离别之苦。徐曾绘《燕燕于飞图》赠孙,画面为一古装仕女,满面愁容,仰望着天上飞翔的小燕子出神,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表示了对孙依然是一往情深。孙则寄一粒红豆给徐,不着一字。徐见红豆触景生情,即以“红豆三首”为答,其诗中曰:“灿烂朝霞血染红,关山间隔此心同;千言万语从何说,付与灵犀一点通。”“耿耿星河月在天,光芒北斗自高悬;几回凝望相思地,风送凄凉到客边。”“急雨狂风避不禁,放舟弃棹匿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一家辗转流徙到了长沙,徐悲鸿终于得以抽身出来到长沙与孙见面,并将孙的全家接到桂林,而且为孙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这段时间也许是他们在一起最愉快的日子,他们常常一起去漓江写生,两人均创作了不少作品。几个月后,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了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他们的朋友沈宜申拿着这张报纸去见孙的父亲,想极力促成徐、孙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竟坚决反对,而且带着全家离开了桂林,转往浙江丽水。一向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屈服于父亲,在丽水的一所中学任教。后来,徐悲鸿应邀去印度讲学,一去四五年不归,直到1942年春才回国,而这时的孙多慈,已迫于父命,嫁给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许40来岁,正丧偶待续。徐悲鸿于次年认识了廖静文,后来娶廖静文为妻。 孙多慈最终嫁给了许绍棣——一个国民党的超级“党棍”。许绍棣在浙江省教育厅长任上,呈请国民党中央要求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他还是郁达夫、王映霞婚变的“第三者”。孙多慈嫁给死了老婆、有三个女儿的许绍棣,是王映霞当的“红娘”。结婚前,孙多慈以为身为教育厅长的许绍棣很有学问,婚后方知其不仅十分无知,还是个好色之徒。1939年8月,孙多慈还在给徐悲鸿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后悔之心以及对徐悲鸿的思念之情。 事实上,徐悲鸿和孙多慈已是劳燕分飞各西东。1945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终结了28年的婚姻,赔偿给蒋碧薇一大笔画。随后,徐悲鸿和廖静文结婚。1949年,孙多慈举家去了台湾。徐悲鸿的婚恋,是民国文化名流的一个典型,也可以说是民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不知多少现实版的“慈悲”之恋在今天上演,只是没有了艺术的底蕴,仅剩下欲望的狂欢了。 孙多慈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三十年代后期已扬名天下了,1936年中华书局为其出版了第一本素描集。第二年在安徽举办了个人画展,1949年在上海慈淑大楼又举办了个人画展。解放前随丈夫到了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五十年代赴美国和法国进修,在台湾又举办了个人画展,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1953年9月,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噩耗传到台湾时,蒋碧薇正去中山堂看画展。在展厅门口当她刚签好名字一抬头,正好孙多慈站在了她面前,这对几十年前的情敌,一时双方都愣住了。后来还是蒋碧薇先开了口,略事寒暄后就把徐悲鸿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孙,孙闻之即刻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她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是蒋碧薇惟一的一次与她对话,竟是告诉她徐悲鸿的死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孙多慈患了乳腺癌,曾三次飞往美国手术,仍无效,于1975年2月,病逝于她的好友吴健雄博士的家中,享年63岁。
孙多慈的人物生平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她的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和中国首任学务大臣,曾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父亲孙传瑗(养癯)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历任孙传芳秘书和国民党安徽省常委。孙多慈自幼酷爱丹青,是徐悲鸿女弟子中得其真传且较有成就者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嫁与临海许绍棣。1948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75年因患癌症逝于美国洛杉矶。因为喜欢绘画,孙多慈于1930年到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当时徐悲鸿正好是美术系主任,也时常亲自授课。因为孙多慈的冰雪聪明,加上一定的绘画天赋与其少女的清新纯真,在艺术家徐悲鸿的眼中,自然是可爱且又可心的。于是,悲鸿先生的笔下就多了一些描绘孙多慈少女风姿的素描与油画。而孙多慈虽说出于名门之后,但在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艺术大师的呵护与关照中,其内心自然是不复矜持的。因此在当年的南京中央大学,二人之间就被一些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同时也造成了徐悲鸿与其当时的夫人蒋碧薇之间的龃龉。1931年7月,孙多慈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在以后的4年里,孙徐二人师生间的情感日见笃厚。据有关资料介绍,徐悲鸿曾为孙徐二人合绘“台城夜月”图,图中的背景即是玄武湖畔的台城。画中,悲鸿先生席地而坐,孙多慈则侍立一旁,围巾飘扬。天际一轮明月朗朗,意蕴清幽,师生间情谊跃然画幅之中。在徐悲鸿的南京公馆落成时,孙多慈以学生身份送来枫苗百棵。但徐夫人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让佣人把枫苗全部折断当作柴火烧掉。徐悲鸿面对这种事,痛心无奈之余,遂将此公馆称为“无枫堂”,称画室为“无枫堂画室”,并刻下“无枫堂”印章一枚作为纪念,钤盖于那一时期的画作上。1935年,孙多慈毕业于中大。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她于毕业之初就出版了个人画集。在《中华书局收藏近代名人手迹》中所收集的徐悲鸿给当时中华书局负责人舒新城的三十九通书札里,就有一些是记录当年徐悲鸿为孙多慈操作出版画集的经过,也有之后二人相恋之苦及遭受孙多慈父亲极力反对的事情真相。后来,因为父亲的反对,孙多慈到了丽水的一所中学任教。而身心俱疲的徐悲鸿也应邀去印度讲学,一去四五年不归。到1942年春回国时,孙多慈已经人介绍并在其父亲的安排下,认识并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许绍棣那时40岁上下。已是有了2个女儿的父亲。他的原配夫人由于肺病已去世不久。孙多慈,又名韵君,著名国画家。1913年生。长大后端庄秀美,颇具艺术气质。她出身于安徽寿县的书香名门。父亲孙传瑗在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麾下任过秘书,官儿虽小,却因曾与这位大帅叙过族谱而留下麻烦。1927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传瑗遭通缉,被当局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里服刑,家中变故令孙多慈痛苦而忧郁,师长徐悲鸿的关切却令她感受到温暖。徐悲鸿,中国著名的国画家,曾留学巴黎等学习绘画,其所绘骏马等造诣极高。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早年与徐悲鸿结婚。1928年回国后,两人龃龉日生,徐悲鸿苦闷无比,1933年,他与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他的学生孙多慈产生了感情。师生间恋情纯洁而热烈,虽受到周围人们不少非议,但他俩并未后退。徐悲鸿曾为恋人画了数幅肖像,其中油画《台城夜月》等两幅画遭致妻子蒋碧微嫉妒,被妻子取走,后下落不明。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与徐悲鸿的联系一度中断。在朋友的劝告下,二十五岁的孙多慈与时任浙南流亡政府教育厅长许绍棣结识。后因父亲坚决反对她与所爱的老师徐悲鸿恋爱,又因徐悲鸿尚有家室之累,于是1940年孙多慈与许绍棣结婚。1947年后出国,后转赴台湾省,任教于师范大学。1949年全国解放,孙多慈随丈夫前往台湾,日益精研绘画,成为知名画家。 1957年5月后参加五月画会。1975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与丈夫许绍棣育有两子,但至死仍怀念徐悲鸿。代表作有《玄武湖春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