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蜡嘴雀

时间:2024-09-09 13:25:16编辑:小松

这个是什么鸟

这是红耳鹎。主要生活在亚洲热带地区,澳洲、北美洲、毛里求斯也有引进并建立了稳定的种群。在国内,它们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香港等地区。红耳鹎羽色艳丽,善于鸣叫,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红耳鹎长相独特,见过一次便叫人过目不忘。它的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高耸的黑色冠羽,像是戴了一顶高高的巫师帽,又像是尖顶的凤尾鸡冠花,略显夸张,而又霸气侧漏。这顶神气的羽冠为它赢得许多外号:黑头公、高冠鸟、高鸡冠等。它的眼睛下后方有斑块状的鲜红色羽簇,“红耳鹎”、“红颊鹎”之名也因此而来。红耳鹎到新家时的叫声比较单一,饲养一段时间就会慢慢有所改善,红耳鹎的生鸟可以在暗板笼中驯养一周,然后在画眉笼中饲养。红耳鹎喜爱水浴,每天(夏季)或隔日(春、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像现在这样炎热的夏季,为了不让小鸟生病,必须要勤换水,还有清洗水罐,鸟必须喝干净的水;红耳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遛鸟。饲养红耳鹎很受泰国人喜爱,而在南部地区更是成为一种文化,几乎每户人家的庭院里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据统计,泰国全国有不下100个红耳鹎俱乐部,其中一个大型的拥有超过5万会员,每个会员据计饲养5-10只红耳鹎,有的甚至超过30只。因此泰国笼养红耳鹎的数量是以百万计的。笼养红耳鹎在泰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饲养红耳鹎,并用来进行斗鸟比赛,就如斗鸡、斗蛐蛐一样。到了70年代,人们发现红耳鹎的叫声多变,于是武斗变成文斗,红耳鹎歌鸣大赛也就诞生了。政府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红耳鹎歌鸣大赛,评选最佳歌者,并为饲养者设置了丰富的奖金,吸引了全国许多参赛者。红耳鹎的叫声婉转多变,能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是当之无愧的泰国歌王候选人。

这个是什么鸟

这是池鹭亚成鸟(Chinese Pond-Heron),系典型涉禽类,体羽在胸、喉部白色,头和颈栗红色,背羽紫黑色。池鹭喜活动于沼泽、稻田、鱼塘、湖泊河流的浅水处,在水中趟水行走觅食,栖息于竹林、树林的枝干中,有时三五只小群活动。主要分布于分于孟加拉至中国到东南亚地区。池鹭体长约47厘米,雄性成鸟:繁殖羽:喉白,头顶、羽冠、颈侧均为栗色,背羽黑色并延伸呈蓑羽状,胸部紫栗色,腰、腹、翅、尾均白色。冬羽:头顶、颈侧及胸部具黑褐色纵条纹,背羽棕褐色。雌性成鸟:与雄性成鸟近似,但头、颈及前胸的栗色稍浅。幼鸟:头和颈黑褐色,具土黄色纵纹,肩背棕褐色,腰、翅、下体及尾羽白色。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部黄绿色,嘴黄色、端部黑,跗蹠及趾浅黄色。涉禽,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状,圆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壮,与中趾(连爪)几乎等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栖息于池塘、沼泽及稻田中,分布达海拔280~1300m。常结小群涉水觅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中国国内具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为夏候鸟;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为夏候鸟、留鸟;台湾为旅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为省级保护。

上一篇:阳山碑材

下一篇:腾讯nba文字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