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回答如下: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与黎明现象同样是早上血糖高,但却是不同原因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呢?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1、黎明现象是什么黎明现象指的是在黎明时分***或夜间结束时***出现自发性血糖升高现象,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都能发生。由于夜晚结束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发生黎明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在凌晨3点至4点时,血糖水平从最低值开始自发性升高。非糖尿病个体不会发生此现象,因为正常人能自动调节内源性胰岛素生成来对抗肝脏葡萄的生成。2、苏木杰现象是什么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糖尿病的危害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2、对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回圈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3、糖尿病的危害都有:对周围血管的危害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区域性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区域性组织或区域性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区域性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4、对神经的危害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黎明现象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名词解释如下:“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有人测定DMDP(黎明现象)患者黎明时的血清生长激素(GH)、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等水平高于无DP的糖尿病(DM)患者。且用药物抑制上述拮抗激素的分泌可控制DMDP(黎明现象)。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黎明现象)患者清晨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生长激素(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现象的区别如下:1、引起的原因不同:黎明现象主要是由于身体中升血糖的激素存在着昼夜节律,在黎明时,很多升血糖的激素,比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使得机体血糖增高。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在黎明时正常,原因是由于这个时候有胰岛素帮忙,胰岛素能够控制肝脏糖输出,避免黎明时空腹状态血糖增高。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出现黎明血糖明显的空腹增高。苏木杰的现象是由于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人体出现保护性机制,会代偿性地分泌升血糖的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都能够帮助机体及时升高血糖来对抗应激,防止血糖进一步降低、对心脑血管产生损伤。苏木杰的现象,是低血糖以后的高血糖反应;2、治疗不同:如果是黎明现象,使用包括长效的口服降糖药,甚至使用基础的胰岛素补充,能够很好地降低黎明现象、空腹的高血糖。如果是苏木杰现象,要明确诊断,不仅不能够增加降糖的药物,或降糖的力度,还需要根据治疗的方案,适当减少降糖的口服药,包括胰岛素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