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的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1)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2)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3) 《镜花缘》,人物描绘不比“红楼”,场面铺叙不及“三国”,光怪陆离与“西游”还有距离,唯人物语言叙述见长,古往今来,天文地理,俱在其中,可谓口若悬河,天马行空。 文中巧用荒诞不经之事例讽古喻今,用虚无缥缈之人物指桑骂槐。成语及四字词语也用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作者运用材料,组织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书中众多古典的引用虽使作者有偷巧剽窃之嫌,但也足见其博览群书,纵观古今,腹中有墨,胸有成竹。 全书似乎有两条线索,一是灭周复唐,二是众仙子的聚聚散散,荣辱成殁。作者对社会中许多丑恶现象作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可见其对诸如此类的强烈不满,但总的看来,我怀疑作者有天朝自大,唯我独尊,地大物博,敢问谁何的思想。不过从“问道于盲”的事件看却也不一定恰当。纵观全书,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反映全文的观点,或者说是主题,但也许这就是长篇小说的特点之一吧——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笑料甚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的,这些笑料也分着层次。书前部分游记中多数还能看懂,而后半部分众才女相会后的琴棋书画,谈笑风雅,其纷繁冗长,则使现代人不敢恭维了。 书中将女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古代一般小说中并不少见,但其却另有特色,那就是人物众多,行色各异,但缺乏变化,刻画得有血有肉的屈指可数,多数是清香沁人,玲珑可爱,可谓镜中月水中花,但终虚所望了。将每一个女子赋花一朵,也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令读者睹花思人,流连忘返,只怕到愁容满面、茶饭不想的地步,便非红颜薄命不可救了。各女名为花,而此书中之各花只讲义气,无儿女情长,不是指腹为婚,就是为感恩戴德而奉以其终,此大憾也!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4) 我看了《镜花缘》这本书,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花上1至2个小时来看这本《镜花缘》,我看的这本《镜花缘》是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书中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人之天良不眛,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此话说的虽极不科学,虽然也许的确有我们今人已无法了解的某种玄妙的地方,野兽却不会因为这个而不伤害人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许会因为善良而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整个人的磁场,气质,气场这种东西,今人,究竟是离真正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关于人的修为因果报应,《镜花缘》以老虎食人,有其追求美好教人向善的面,也有以愚昧恫吓世人,只让人顺从,愚孝,愚善的一面,所以鲁迅,胡适等许多前辈们曾说过,我国的古书都不能读,全是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比如本书,是一部打着浓郁的旧时代烙印的书籍,充斥的古时候帝王,权威对人的压力,我国自从有了奴隶,封建帝王以来也许便再无或极少真正的贵族了。真正的贵族、贵人,身上衣服虽然褴褛,举止甚是大雅。书中的神仙们也极具民间普通人的世俗气息,以及阶级地位,仙女们互相讥诮,使绊子,大约就像宫斗剧集一样,今天也有许多那样的人,这是一部分人带有的民族特性还是长期受苦受难人的恶的一面? 他们对待那种猪头怪鸟,以其是因为不孝顺遭报应为由,给自己行恶,杀死这种鸟,给自己得到利益,这是极大的不善,大约便是鲁迅说的封建旧书满纸不过人吃人罢,大约类似此类的古典书籍的确不应该早读,应该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与承担了。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5)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说家,他生性耿直,对八股文允满了不满,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尽遇坎坷,一直没有名气,只能做县官。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这条路,用自己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花了20年的时间写完了《镜花缘》。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述林之洋、唐敖与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齐出海游历,他们一共游历了三十二个国家,结识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这三十二个国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属“大人国”了。唐敖早就听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兴趣,便在“大人国”中畅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国”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发的僧,老僧告诉他们,“大人国”中的人有云雾护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决定的。云雾是五彩的,此人最为善良,黄色的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为人心恶毒。在市内,唐敖和林之洋看见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脚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诉他们,脚登云之颜色在行为恶善,不在于富贵贫贱。心角宽广,光明正大的,脚登彩云;心胸狭隘,满腔奸私暗昧的,脚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如果恶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会随之改变。 林之洋听了,只骂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国”,不生在其他国和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轻易分辨此人的善恶,善于辨别,还让人自我监督,告诫自己心生善良。 这篇文章,林汝珍批判了当时黑暗与不公的社会,以及他对公平、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本书表达了林汝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理想国度的描绘与建构。我们何尝不也想有个自己理想的、美好的国度呢? 李汝珍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利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厌恶,也让语言变得更幽默风趣。使我们本应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场了嘴。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6) 冬天,沏一壶暖茶,靠在窗边,读上几页书,抬眼就能望见湛蓝的天空,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清澈透亮,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今日我依旧翻开《镜花缘》,悄悄地走进故事。《镜花缘》是由清代李汝珍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精华部分在前半部,讲述唐代秀才唐敖因徐敬业造反而受牵连被贬落第,愤然与友人游历海外各国,见证各地奇闻异事。作者借幻想社会中的美好事物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其中黑齿国的故事让我深有所思。黑齿国人人如其名,个个身黑如墨,包括牙齿,但同样个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引得唐敖等人惊叹不已。他们的风俗是无论贫富,都以才学高为贵,不读书为贱。在他们眼中,书要比什么宝物都更加宝贵。读到此处,书中黑齿国人似乎不再那般丑陋,而是让我若有所思。 回想起爸爸常对我说的话:“我少时的阅读量可是你的十倍以上,我现在依然后悔当时没多读些书!”正是应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句古话。 读书的乐趣就好比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幻想着各种美好的`事物,当得到新知识时又像已将美好事物收入囊中,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当阳光洒在书页上,洒在字里行间,仿佛它也好奇你学到什么,你便会迫不及待地想与它分享、畅谈。 只要体会到这些,黑齿国人对于书的贪婪便都可理解。牛角挂书、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也不足为奇。不为别的,只为在书中得到知识时的乐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不论是对黑齿国人还是任何人,书都是比金银更加珍贵的宝物。有句老话: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镜花缘》的读后感范文(7)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 ——田宇琪 每一部古典名著的背后,都有着作者对恶势力的反抗,对封建思想的反对,《镜花缘》亦是如此。 林之洋与唐敖等人来到女儿国,林之洋因卖货物被女儿国国王所看上,不幸与妻儿离散,在这期间,林之洋经历了扎耳之苦,裹脚之痛,让一个自由自在秀才硬生生变成一个娇滴滴的“女子”。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时,女子就像林之洋受裹脚之痛,而男子却没有任何束缚,这《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将封建社会颠倒过来,让女子处理外事,男子只管家中内事,不得抛头露面,而且忍受裹脚之痛。在这里,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使她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 其中,管束林之洋的那些宫娥也让我极为不满,因为那些宫娥为了让林之洋的脚如“三寸金莲”,不顾林之洋的疼痛,用力缠足,只是讨得国王欢喜。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宁愿牺牲他人。 现在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去伤害他人,不顾他人的感受,视他们为垫脚石,无情的踩踏。 就像当今社会,有些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最终走向歧途。抢劫他人用汗水换来的钱财,他们不会看到这些辛苦之人暗淡的目光和无助的眼神。还有一些制毒者,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钱财,而去拆散一个个美好的家庭,诱惑并伤害无辜的生命。 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双面国,终日忙碌的劳民国等等,它们就像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各有各的风范,也各有各的气息。但是其风、其礼、其物、其识、均奇异之至。我们在品读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余,也体会到当时的作者那份责任、善良与无奈,他只能是拿起笔,用文字去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揭露社会的……
《镜花缘》读书笔记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1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2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说家,他生性耿直,对八股文允满了不满,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尽遇坎坷,一直没有名气,只能做县官。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这条路,用自己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花了20年的时间写完了《镜花缘》。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述林之洋、唐敖与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齐出海游历,他们一共游历了三十二个国家,结识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这三十二个国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属“大人国”了。唐敖早就听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兴趣,便在“大人国”中畅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国”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发的僧,老僧告诉他们,“大人国”中的人有云雾护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决定的。云雾是五彩的,此人最为善良,黄色的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为卑贱恶毒。在市内,唐敖和林之洋看见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脚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诉他们,脚登云之颜色在行为恶善,不在于富贵贫贱。心角宽广,光明正大的,脚登彩云;心胸狭隘,满腔奸私闇昧的,脚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如果恶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会随之改变。 林之洋听了,只骂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国”,不生在其他国和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轻易分辨此人的善恶,善于辨别,还让人自我监督,告诫自己心生善良。 这篇文章,林汝珍批判了当时黑暗与不公的'社会,以及他对公平、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本书表达了林汝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理想国度的描绘与建构。我们何尝不也想有个自己理想的、美好的国度呢? 李汝珍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利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厌恶,也让语言变得更幽默风趣。使我们本应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场了嘴。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3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钜作,可与《格列佛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4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5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写的,讲的是一位百花仙子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被嫦娥和心月狐设计陷害,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受苦。唐小山便是百花仙子,她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尊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儒生,并批评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极尽讽刺挖苦之事。而与之相对的是,作品颂扬女性的才学,充分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在《镜花缘》中,嫦娥虽然美丽漂亮,但她心胸狭隘,报复心重。百花仙子却是相反的,她耿直、善良、单纯,做事认真,讲原则。最终她之氢能够成功返回仙界,是因为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即便身在纷杂的红尘之中,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和初心。 你们知道吗,在繁盛的唐朝,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可不是一处景区哟,而是唐朝历史上的才女们。虽然唐朝的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如男性,但是比起其他时代就相当高了,所以说,唐朝是才女辈出的时代。徐惠、上官婉儿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们也要多学些知训,才能够成为才女! 同学们,看完我的读后感,你们是不是也想看《镜花缘》!想看就来吧! 标签: 读书笔记 镜花缘
镜花缘好词好句
镜花缘好词好句如下:好词: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慷慨陈词、避而不谈、花言巧语、金玉良言、口若悬河、忠言逆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仗义执言、和盘托出、苦口婆心、尽情倾吐、开怀畅谈、谆谆教诲、再三表白、奔走相告、言出如山、理直气壮、天花乱坠。口角生风、能言善辩、婉转动听、惟妙惟肖、添枝加叶、纵横谈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辞采华美、津津乐道、唾沫四溅、喋喋不休、不足挂齿、夸夸其谈、能说会道、畅所欲言、七嘴八舌、伶牙俐齿。好句:1、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2、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3、天上枝枝,人间树树。曾何春而何秋,亦忘朝而忘暮。4、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5、宁可湿衣,不可乱步。6、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7、走了几时,这日风帆顺利,舟行甚速。唐敖同林之洋立在柁楼,看多九公指拨众人推柁。忽见前面似烟非烟,似雾非雾,有万道青气,直冲霄汉,烟雾中隐隐现出一座城池。8、走了几日,大家正在闲谈,路过一个桑林,一望无际,内有许多妇人,都生得妖艳异常。
镜花缘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镜花缘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如下:1.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2.只好叠著精神,稳著步儿,探著腰见,挺著胸儿,直著颈儿,一步一趋,望前而行。好容易走出城外,喜得人烟稀少,这才把腰伸了一伸,颈项摇了两摇,嘘了一口气。《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