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御机制

时间:2024-09-04 22:21:13编辑:小松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弗洛依德提出的防御机制有:否认、移置、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倒退、压抑和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整理了弗洛伊德的相关论述,发现他主要提出了8种自我防御机制:否认、移置、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倒退、压抑和升华。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投射指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合理化指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压抑指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升华指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弗洛伊德提出了哪八种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依德提出的防御机制有:否认、移置、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倒退、压抑和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整理了弗洛伊德的相关论述,发现他主要提出了8种自我防御机制:否认、移置、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倒退、压抑和升华。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投射指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合理化指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压抑指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升华指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防御机制的名词概念

一. 逃避性防御机制:

1、压抑(压制suppression/潜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我的欲望冲动常常与超我的道德原则相对立并发生冲突,又常常不被现实情境所接受,于是个体(自我)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被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个体对压抑的内容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焦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性遗忘和主动抑制。

2、否认(denial),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否认与压抑有时看起来很相似,例如,某些女孩被人强暴后,回忆起强奸过程会一片空白,或记忆不清楚,这可能无意中启动了否认机制,也有可能是压抑。但二者有根本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情不是真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其真实的,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拒绝承认不愉快的事情而加以否定。 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否认正是如此。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3、退行(Regression/Regressive Emotionality),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 • 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其实是一种退行行为;







二. 自骗性防御机制:

1、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反向(Reaction formation)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自我认为这种冲动也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自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方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外在行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方向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 当某人希望别人照顾自己却表现出明显地照顾别人;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个体用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掩饰自己,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其目的是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 这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3、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以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常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 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

4、隔离(isolation),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景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尴尬、不愉快或焦虑。此处所讲的事实,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全部事实,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 • 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或者说“大姨妈来了”;

5、理想化(idealization),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 将明星理想化。

6、分裂(dissociation),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分裂(Splitting)防御机制概念有四层含义: ①用于描述人格分离成几个部分,临床上所说得多重人格,此时分离与分裂是同义词。②用于描述物神崇拜者的自我分离。③用于描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反射性自我觉察。④用于描述一种发展与防御过程。

7、歪曲(distortion),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

三. 攻击性防御机制:

1、移情(displacement),是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如果转移的是正向情感(如喜爱、仰慕等,称为正移情,如果转移的是负面情感(如憎恶、愤怒等),则称为负移情,这种移情关系也是转移机制较常见的一种。 • 中年丧子的妇人,将其心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

2、投射(projection),也称为外向投射。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形成对抗时,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投射能让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 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

3、内摄/摄入(Introjection)意思是说个体(主体)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客体,如某位亲人的性格特质、行为方式等),而将它们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内投射的仿同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 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机制;







四. 代偿性防御机制:

1、幻想(fantasy),当人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

2、补偿(compensation),“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来自小时候,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需要,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借“补偿”方式来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 • 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

五. 建设性防御机制:

1、认同(identification),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加以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认同的动机是爱慕,个体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却没有的品质不知不觉加到自己身上。 • 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2、升华(sublimation),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 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3、幽默(Humor)。是指当事人面临困境时,并不转移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表面的开心欢乐来不知不觉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和内心的失落。这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

4、利他(Altruism),“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Valliant)个体通过自觉的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获得社会赞赏和他人感激(无意识动机),最终获得自我的满足。利他行为是往往是一种是有意识行为 。

六. 其它防御机制:

1、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不去面对伤害或痛苦,避免与自己的真实情感接,从而可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理智化和感情隔离都是强迫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 在地震中,有些人的亲人已经遇难,但他仍能积极地救人,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情感隔离。

2、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是指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由这些冲突引起的焦虑。理智化会使用抽象思维或概括化思维来处理个人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表面上看起来情绪稳定、情感不强烈或者表现出与事件不相应的情感,情感平淡地描述自己的欲望、动机或不愉快、痛苦的经历,好象是在说别人的事。其实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窘境加以文饰,其内心的不快乐或痛苦被掩盖了。其目的是为了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

3、固着(Fixed),固着是指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未能满足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或完全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后一个阶段。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认为, 在人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 幼儿性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可停滞不前, 这便是固着。其固着处多是性欲得到满足、感到快乐的阶段, 即使一次纯粹偶然的经验也可能形成固着,使性心理不能继续发展成熟。


请问自我防御机制分为哪几种,请具体说明?

1、压抑。压抑是一种积极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自身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使用压抑。2、升华。升华是惟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与压抑不同,升华用得越多,自我的生产性越强。升华是可以将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3、替代。与升华一样,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4、拒绝。当运用拒绝时,我们指是拒绝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和压抑不同,拒绝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情并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其真实的。5、反向形成。在运用生成反应时,我们会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6、理智化。对可怕事物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层面之前,就把它抹去了。用一种严格的理智而非情感的方式检查自身的意念。而把某些想法带入意识,或把它们保存在意识中,不造成任何焦虑。7、投射。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通过把冲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可以摆脱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自己持有这种想法。扩展资料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御机制

上一篇:性激动

下一篇: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