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里根经济政策是
里根经济学的财政政策观点主要是:主张平衡预算,反对赤字财政政策。里根认为减税不会增加财政赤字。他在执政后立即向国会提出减税计划,且被通过。其要点是将个人所得税率不分收入等级,一律在三年内减少30%,三年后个人所得税的税级还要随物价指数的变化加以调整。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减税实际上就是把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因为巨额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而大打了折扣。把最高累进税率虽然从70%降到28%,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但减税的幅度却小于原计划三年内减税30%的幅度。在后来的税制改革方案和实践中,把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从过去的50%降低到28%,公司所得税从过去的最高税率46%降低到34%。尽管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事与愿违,美国依然成为西方工业国家中税率最低的国家。里根的经济政策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减税,刺激经济;二是增加军费支出;三是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1)为刺激经济增长,里根政府采取的首要对策就是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该政策实施后,果然奏效,美国经济自1982年起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期,里根因为这一业绩而在1984年再次当选美国总统。(2)里根政府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取得对前苏联冷战的胜利,因而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威慑。军费开支的增加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扩大。(3)为解决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里根政府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进行正府筹资。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债卖给谁呢?按照当时美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是没有这么多钱来购买正府发行的巨额国债的。所以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吸引国际资本。扩展资料:指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 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摆脱停滞和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里根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经济停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对付通货膨胀。1981年2月,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这两个学派经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这个计划的要点是:(1)削减财政开支(不包括军费),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至198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2)大规模减税,三年内减少个人所得税300,4,对企业实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给企业以税收优惠。(3)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4)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这一计划反映了里根经济学的基本设想是:摒弃需求管理对工资、物价的控制和随机应变的货币政策;主张采用减税和紧缩政府开支,实行预算平衡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放松政府对企业的限制和干预,通过刺激供给、自由竞争,使美国经济达到自动复兴和发展。里根经济学在实践中,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纠正了凯恩斯学派的某些片面性,但也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减税和增加军费同时并举,造成财政上的超分配和财力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美国经济新的困难和不平衡。由此可见,里根政府理论上反对干预。但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干预。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称:里根政府所实行的是没有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或是没有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效应。虽然信奉供给、货币学派理论,反对凯恩斯主义,但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中,他并不为所确认的理论观点所束缚,而是吸收了各派的长处,综合运用。比如,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在实践中,他运用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增减政府开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供给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减税和放松对经济的干预来刺激供给增加的政策。以及货币学派所主张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稳定货币政策等综合地运用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摆脱滞胀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目标。里根经济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有一套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以高利率作为膨胀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步策应的支持点和平衡点所形成的新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根经济学
美国的里根经济政策是
里根经济学的财政政策观点主要是:主张平衡预算,反对赤字财政政策。 里根认为减税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他在执政后立即向国会提出减税计划,且被通过。 其要点是将个人所得税率不分收入等级,一律在三年内减少30%,三年后个人所得税的税级还要随物价指数的变化加以调整。 但做起来却很困难。 因为减税实际上就是把 ***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因为巨额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而大打了折扣。 把最高累进税率虽然从70%降到28%,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但减税的幅度却小于原计划三年内减税30%的幅度。 在后来的税制改革方案和实践中,把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从过去的50%降低到28%,公司所得税从过去的最高税率46%降低到34%。 尽管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事与愿违,美国依然成为西方工业国家中税率最低的国家。 里根的经济政策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减税, *** 经济;二是增加军费支出;三是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 (1)为 *** 经济增长,里根 *** 采取的首要对策就是通过减税,以 *** 消费和投资。 该政策实施后,果然奏效,美国经济自1982年起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期,里根因为这一业绩而在1984年再次当选美国总统。 (2)里根 *** 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取得对前苏联冷战的胜利,因而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威慑。 军费开支的增加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扩大。 (3)为解决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里根 *** 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进行 *** 筹资。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债卖给谁呢? 按照当时美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是没有这么多钱来购买 *** 发行的巨额国债的。 所以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吸引国际资本。 扩展资料: 指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 *** 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 *** 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 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 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 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 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 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 *** 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 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摆脱停滞和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里根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经济停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对付通货膨胀。 1981年2月,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这两个学派经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这个计划的要点是: (1)削减财政开支(不包括军费),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至198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大规模减税,三年内减少个人所得税300,4,对企业实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给企业以税收优惠。 (3)放松 *** 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4)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一计划反映了里根经济学的基本设想是:摒弃需求管理对工资、物价的控制和随机应变的货币政策; 主张采用减税和紧缩 *** 开支,实行预算平衡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放松 *** 对企业的限制和干预,通过 *** 供给、自由竞争,使美国经济达到自动复兴和发展。 里根经济学在实践中,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纠正了凯恩斯学派的某些片面性,但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比如,减税和增加军费同时并举,造成财政上的超分配和财力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美国经济新的困难和不平衡。 由此可见,里根 *** 理论上反对干预。 但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干预。 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称:里根 *** 所实行的是没有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或是没有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效应。 虽然信奉供给、货币学派理论,反对凯恩斯主义,但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中,他并不为所确认的理论观点所束缚,而是吸收了各派的长处,综合运用。 比如,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在实践中,他运用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增减 *** 开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供给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减税和放松对经济的干预来 *** 供给增加的政策。 以及货币学派所主张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稳定货币政策等综合地运用于 *** 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摆脱滞胀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目标。 里根经济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有一套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以高利率作为膨胀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步策应的支持点和平衡点所形成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