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下面是我整理的余光中现代诗,欢迎阅览! 【诗人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因母亲、妻子均为常州人,亦自称江南人。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毕业于台湾大学。在美国读书、教书五年,并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教授。 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氏写诗、评诗、译诗、教诗、编诗,对诗之贡献堪称全才。诗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等均传诵一时。 【算命瞎子】 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 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 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 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 1950.11.8 【灵感】 你光彩照人的热带小鸟, 欢喜在我头顶来回飞绕, 每次在我的掌中挣脱, 只落下一片蓝色的羽毛。 我把它拾起插在帽边, 行人看到都异常惊羡。 哦,我怎能捉回飞去的小鸟, 让他们象我样看个完全! 1952.10.10 【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 何等芳醇而又鲜红的葡萄的血液! 如此暖暖地,缓缓地注入了我的胸膛, 使我欢愉的心中孕满了南欧的夏夜, 孕满了地中海岸边金黄色的阳光, 和普罗旺斯夜莺的歌唱。 当纤纤的手指将你们初次从枝头摘下, 圆润而丰满,饱孕着生命绯色的血浆, 白朗宁和伊丽莎白还不曾私奔过海峡, 但马佐卡岛上已栖息乔治桑和肖邦, 雪莱初躺在济慈的墓旁。 那时你们正累累倒垂,在葡萄架顶, 被对岸非洲吹来的暖风拂得微微摆荡; 到夜里,更默然仰望着南欧的繁星, 也许还有人相会在架底,就着星光, 吮饮甜于我怀中的甘酿。 也许,啊,也许有一颗熟透的葡萄, 因不胜蜜汁的重负而悄然坠下, 惊动吻中的人影,引他们相视一笑, 听远处是谁歌小夜曲,是谁伴吉打; 生命在暖密的夏夜开花。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随那个夏季枯萎。 数万里外,一百年前,他人的往事, 除了微醉的我,还有谁知道?还有谁 能追忆哪一座墓里埋着采摘的手指? 她宁贴的爱抚早已消逝! 一切都逝了,只有我掌中的这只魔杯, 还盛着一世纪前异国的春晚和夏晨! 青紫色的僵尸早已腐朽,化成了草灰, 而遗下的血液仍如此鲜红,尚有余温 来染湿东方少年的嘴唇。 1955.9.29 【自三十七度出发】 自三十七度出发,地心的吸力重了。 我如登陆于木星,骤增为二百七十四磅, 看十一个月在太空旋转。 站在白垩纪的`活火山上,独自和恐龙群搏斗。 地球痉挛着,若行星之将出轨, 七色火在四周吐毒蟒的舌头。 群鬼哗变着,冲出地狱的大铁门, 而且鼓噪着,追逐于我的背后; 梦魇骑我,向大峡谷的悬崖狂奔。 只有灵魂亮着,屹立于回忆的海啸。 心的热带,摄氏四十度,白血球和红血球 在血巷中赛马。 最后,一切都归于沉寂。 宇宙于一只停了的表,我醒来,在白色的南极。 护士立在我身旁,一头胖胖的雌企鹅。 伸右鳍摸一摸扁平的躯体, 血冷了,我发现自己是一尾鱼。 1957.9.9 【西螺大桥】 矗然,钢的灵魂醒着。 严肃的静铿锵着。 西螺平原的海风猛撼着这座力图案,美的 网,猛撼着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经, 猛撼着,而且绝望地啸着。 而铁钉的齿紧紧咬着,铁臂的手紧紧握着 严肃的静。 于是,我的灵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将异于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复原为 此岸的我。 但命运自神秘的一点伸过来 一千条欢迎的臂,我必须渡河。 面临通向另一个世界的 走廊,我微微地颤抖。 但西螺平原的壮阔的风 迎面扑来,告我以海在彼端, 我微微地颤抖,但是我 必须渡河! 矗立着,庞大的沉默。 醒着,钢的灵魂。 1958.3.13 【招魂的短笛】 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 诞生台风的热带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阳火车的单行道, 七月的赤道炙行人的脚心。 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驯鹿的白色王国, 七月里没有安息夜,只有白昼。 魂兮归来,母亲啊,异国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地在落地窗畔, 伴着你手载的小植物们。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来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来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啊,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1958.7.14晚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
余光中诗歌的特点 从诗歌蕴含的情感来谈:余光中的诗歌不管是题咏爱情、风物还是怀念故土,都充满了感伤凄美的色彩,如“月是盗梦的惊魂,今夕,回不回去?”、“轮回在莲花的清芬里,超时空地想你,浑然不觉蛙已寂,星已低低”(《中元夜》),寥寥数语,寂静的夜和深沉的思念,便如在眼前。除了爱情,“乡愁”是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主题,家国之思亦是若隐若现贯穿“乡愁”的始终。无论是《漂给屈原》,《夜读》,还是《乡愁》,都展现了诗人那伤感而悲壮的情感历程,在诗人的诗歌中,处处蕴含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命运的双重关系。 从表现形式来谈:他的诗歌格律不是句句押韵,而是情感的互渗,在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整个情感流动的脉络历程。“空中有风,风中隐隐,有钟声,自无处来,向无处去,无始无终。背风而立,钟声涌起,如潮生远海,如回忆。钟声沉寂。”(《升》),这首诗多用四言句式,间杂三言、五言于其中,使得节奏轻盈,再加上以“忆”、“寂”结尾,不仅押韵有致,而且给人以悠远空灵的虚无之感,从而使得字面意义与蕴含的思想感情相契合,“风”、“海”、“钟声”、“回忆”浑然一体,一种落寞却不凄凉的美感萦绕于读者心中,这也是诗人情感的流动与诗句中的表征。再从字面上来看,余光中先生的诗歌,文字简洁易懂,简洁流畅的文字里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同时具有西方象征派的特色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这也是诗人写诗歌的成功之处。余光中先生的用字可以说信手拈来,在诗人的组织下成了情感丰富,意义深刻的抒情诗歌,这不得不叫人佩服。席慕容的诗歌特点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 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而不论是情爱还是工作、生活,单纯真挚容易在复杂的事相中遭遇痛苦的折磨。尤其身处工业社会、商业浪潮中,人的隔膜、自我分裂成为现代人的顽疾,诗人由此剖白了她的《诗的成因》:“我”“整个上午”“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 “却并没有人察觉我的加入”,而“我”“整个下午”又要为“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竟“也没有人在意我的背叛”。面对社会病态,诗人用一首《诗的价值》道出了她的达观、仁善的生活态度:“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并且“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同时抒发了对过去的日子、对大自然的“淡淡的阳光和淡淡的花香”的广义的“乡愁”。像《如歌的行板》等代表作品,那些来自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体悟,均以一种恬淡、安适、从容的态度和文字表现,不仅使读者得到启发而且赏心悦目。这对于身处80年代经济大潮中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读者而言,不啻一缕春风、一片阳光。 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 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中,洛夫的诗歌具古典之美,余光中沉郁,郑愁予属于天才写作。与台湾现代诗潮的“世界性”、“超越性”和“纯粹性”以及所造成的某些晦涩难懂相比较,席慕容的诗却更具普适的人间情怀。这种“人间情怀”堪称“世俗情怀”,既是对现代人精神茫然的现实关怀,也是对大众审美品质的贴近关照。不论诗人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写作意识,但事实的结果已经如斯造就。尽管诗人创作时是个人化的,却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平均诗歌水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而同时,作为诗歌艺术品之一种而又获得畅销,诗人却仍然保持了为诗的本色,在写法、取意上既接近于70年代末台湾现代诗的重写古典题材或衍化古诗意象的探索,又颇能体现新世代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当然,这属于一种宏观关照。诗人是在个性抒写、现实普照与艺术镂刻之间、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席慕容曾经在2006年的上海书展会上谦虚地说:“我写书是为了我自己,我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写诗是我生命里面最自由的,不受人干扰的……从1981年到2004年,从我第一本诗集出版到现在(2006年——作者引)23年了。如果非要问面对畅销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 三、诗中有画,琅琅上口: 席慕容首先是个优秀的画家,因此她的诗,每每透出一股画意。她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以敏感细腻之笔,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盼与追忆,对美好青春的悠悠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无奈与感伤。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中有很多诗画之笔,《山月——旧作之一》可谓代表之一。"在山中 午夜 松林象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 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 深远的黑 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 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 映照着 映照着/林中的你 在 你的林中"。 诗人运用色彩、色调、明暗、光线等绘画手法将诗意图景化,
余光中作品有什么?
余光中代表作品:1、《乡愁》《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穿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1]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2、《分水岭上》《分水岭上》是九歌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余光中所著散文集。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余光中一生中写就的对各大诗,散文的看法和比较。3、《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4、《白玉苦瓜》这是一首含义深邃、思想深刻、艺术圆熟的咏物诗。诗人咏诵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咏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现了诗人珍惜文化传统、愿中华崛起的思想感情。5、《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余光中的散文作品集,1987年1月洪范书局出版,这本集子有20几篇文章,收录了余光中1978年冬到1985年之间21篇散文,有随感、札记、人物、游记。
余光中的作品
余光中已经出版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等。1、《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他曾表示“不敢写自传”,却用半世纪的恳恳字迹,留下了缱绻真挚的灵魂回忆。特别收录当代散文大师余光中“抒情自传”“天涯蹑踪”两卷共十八篇代表作,讲述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游历见闻和情感经历,尽显一代文豪刚柔兼济、融贯中西的非凡造诣。2、《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本书是余光中先生生前最后一本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乡愁是心头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处处亦可为吾乡。在文学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注脚,也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最后归宿。3、《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他的散文“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同时有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既有余光中过去的经典之作,也有最近几年的新作。按抒情散文、知性散文和小品文的标准共分三辑,内容涵盖了对人生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对亲情与友情的珍惜、对成长与成功的感悟等丰富的内容。4、《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5、《余光中诗集》。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的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