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郑振铎

时间:2024-08-28 11:31:06编辑:小松

学习了郑振铎《猫》之后的启示

1、凡事不能以貌取人
2、要勤快,有活力,炼就本领
3、贪吃懒做没有好结果
4、对事物不能主观妄断
《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2、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猫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

《猫》的主要内容:作者记叙了自己一家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作者的家里先后养了三只猫,前两只猫或死亡或丢失。后来作者家养了第三只猫,作者误以为这只猫咬死了鸟,于是惩戒了这只猫,但不久便发现自己误会了这只猫,内心感到很愧疚,两个月后,这只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作者决定从此不再养猫。

《猫》的赏析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行文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全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

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概括:作者的家里先后养了三只猫,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都是受人欢迎的,它给人带来了欢乐,是人的宠物,是可观赏可玩弄的物品,第三只猫由于天性的忧郁和懒惰被人厌弃,人的爱鸟被咬死,怀疑是猫所为,于是棒打猫,猫受伤后死掉。课文主题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进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冤枉了别人,而对方又难以辩解,那会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上一篇: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下一篇:蒙泰软件排版详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