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下知识点

时间:2024-08-27 20:17:11编辑:小松

八下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一)微观世界组成与尺度
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
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
2、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一)微观世界组成与尺度
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
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
2、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四)静电现象
再送些练习题
填空题
1、物质是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2、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
3、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的粒子,人们已经知道这个最小电荷量为1.6×10-19C,并把它称为元电荷。请你算一算,___________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1C.
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带负电荷的是______;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不带电,______带_______电。
5、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6、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 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2)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3)分子间存在着_____的作用。
8、在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因而,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__________确定的形状,但_______一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在气体中,分子分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_________固定的形状,也__________确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
9、“日心说”的提出者是_________;《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
10、福建漳州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花朵绽放时,清香缕缕不绝,这是_________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选择题:
1、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人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D.亚里士多德
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
3、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
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
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
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5、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的( )。
A.湿衣服被晾干
B.从门缝射进一束阳光,可以从光束中看到灰尘在空中漂浮
C.往水里放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
D.箱内放些樟脑丸,过些天后,开箱可闻到樟脑味
6、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引力
B、只有斥力
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引力和斥力大小总是相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
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排斥力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 )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下册物理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其它 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 方法 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 潜水 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2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tW=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3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 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很多八年级的同学在复习物理知识时,因为没有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所以导致复习时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7、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8、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9、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10、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11、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13、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14、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5、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6、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17、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18、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19、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0、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2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24、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25、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26、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7、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8、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1、归纳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在课下多去研究相似题的解题切入点与常规解题思路。物理是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样,在求解方法上,物理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某个模块的一类问题。如多种电路形式的欧姆定律综合题,这类题经常考,也有一定的难度,多去总结,找出共性来。   2、对于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本必须熟悉,知识点记清楚。   3、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物理最重要的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4、注意学习中思维的发展与训练。有的学生非常努力学习,听课认真,作业工整,笔记细致,但是题目一换个角度,换个描述,这种学生就不知该如何下手了。这样的学生多数也不是完全因为笨,主要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   5、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复习巩固,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6、在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后,如果还有空余时间,可以适当地刷一下难度拔高一点的题。一是可以提高自己做题的能力,二是顺便可以见多一点不同类型的题,拓宽自己的思路。

上一篇:无限连带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区别

下一篇:恐惧之刃风剑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