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的正确方法
诊脉方法 01 诊脉位置: 在手腕高骨向内侧推,在筋骨之间,为关脉,我们用中指按住,然后把食指和无名指落下,食指的位置就是寸,无名指的位置就是尺。 02 诊脉环境: 诊脉时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患者诊脉前要避免较大的活动或精神刺激,以使气血和调,才能反映出真实脉象。古人曾强调选择“平旦”(即清晨)诊脉,即是此意。 医生在诊脉之时,必须呼吸均匀,平静,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脉象。 03 诊脉时间: 每次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现在一般不应少于一分钟,必要时诊脉时间还可长些。时间过短不仅不能精确地体察脉象,而且也容易漏诊促、结、代等脉。 04 诊脉姿势: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影响真实脉象。 05 诊脉手法: 对成年人诊脉,应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医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上定关脉,然后食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前定寸脉,用无名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后定尺脉。三指隆起呈为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平布,疏密要适宜,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高相适应,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儿寸口脉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关、尺,可采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不再细分三部。 06 按脉时指力要适当,分浮、中、沉三层进行,轻微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叫“举”;重按至筋骨为沉取,名叫“按”;不轻不重,中度用力按到肌肉为中取,名叫“寻”。这样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07 诊脉力度: 在诊脉过程中,三指平布同时使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叫做“总按”,是诊脉常法。也可单按其中某一部,如诊寸部脉时,微微提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脉时,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脉时,则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按常配合使用,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
中医的把脉如何自学?
自学把脉的方法: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把脉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往往需要强大的恒心和毅力。
中医怎么把喜脉
问题一:中医怎么把喜脉图解
问题二:喜脉怎么把图解 喜脉之脉为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通俗点说,像有珠子滚动的感觉,老中医才能摸得到,一般到孕期四个月左右。
胎息之脉,以血为本,血旺则易胎,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有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左疾为男,右疾为女(疾者速来速去,非数脉之一息七至) 。
如是以脉辩人则,男女脉同,唯尺各异,阳弱阴盛,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形象】 脉跳来去滑利而快,故王叔和云,“与数相似”,脉形充实圆滑而脉势有力。特点是脉来流利而圆滑。切脉时,可触到脉跳流利而不涩滞,脉率似数非数之动象。指下有“如盘走珠”之圆滑感觉。故可理解为“流利”脉。
问题三:中医摸哪能摸出喜脉来 中医摸脉都是在寸关尺上,摸的是桡动脉。滑脉就是你说的喜脉
问题四:中医号脉是怎么知道是喜脉?如何判断的? 中医初步诊断有望闻问切四招 切是最后一招 而实际上判断一个女性是否怀孕 前三招一般来说已经足够 而且很简单 一看这个女的是生育年龄 了解一下近期的性生活情况 月经规律 生理反应 基本上就可以猜到八九不离十 最后把个脉其实没起多大作用 装一下逼而已
不光是判断怀孕 把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走个过场而已 因为每个人脉象先天就不同 拿不同个体来作为参照系比较很不准确 第一次给一个人把脉 没有准确的参照系 是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的 最多能看看你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 要看出深层次的东西来 至少也要在这个人不同的生理状况下把过几次 综合考虑 才能下结论 凡是一见面先把个脉然后就叭啦叭啦说一堆的 基本上可以认定是江湖骗子
把脉什么时候有用呢 古代医生给人看大病的时候 没有心电图 这个技术就很重要了 通过一段时间内多次把脉 能够知道病人体质的大致走向 来判断用药是否对症 除此之外 没什么大用 现代有了各种医学仪器 能够更全面更准确的测知人体各项参数 把脉除了省钱方便之外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
问题五:中医是怎么摸出来喜脉的? 解:丫就是那么一摸,如果恰好那女人怀了,就显得老中医很牛逼,如果没怀上……
问题六:中医何时可以把出喜脉 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有点不一样(体弱的相对迟些)
三部都是滑脉一般要40天左右
自学脉诊最简单方法
自学脉诊最简单方法如下:首先,双手伸出来,露出手腕,在你手腕的边缘处有个凸起的骨头,叫作桡骨茎突,先用中指摸到它,然后再在它对应的位置摸到一条血管,这个地方就是关脉了,定位了关脉的位置,寸和尺就住在它的左右隔壁。关脉以上,靠近手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寸脉,关脉以下靠近手肘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尺脉。找到寸关尺的位置后,还要注意,摸脉摸脉,摸的其实就是血管,所以要仔细的摸到那根跳动的血管,才算找准了。有的人血管偏外一点,有的人偏内一点,有的人比较明显,有的人藏得很深,这就需要细致的寻找。
脉诊自学方法
脉诊自学方法:1、脉象基本要素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周学海提出以“位数形势为经,微兼独甚为纬”来提纲挈领,诊脉明理。位:即脉位,指脉之在浮、在中、在沉及脉位之在内、在外。数:脉之至数及脉“来去”之速度。形:脉管之长短曲直软硬内外,脉管周围组织之形态质地,及脉管与周围组织的形态关系。势:可分为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及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之脉势。“势者,敛舒仲缩进退起伏之有盛哀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纲者也。”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寻常人所能体会(本人也尚未参透)。2、脉诊心法《内经》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是医者的心要虚。虚乃能容,心虚方可积神。切脉时亦要心虚,即不可先存一丝成见,诚如张登《诊宗三昧》所云:“切脉之法,心空为宗。”静,是指医者之心要静。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告诫我们:“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因此,诊者当如费伯雄《医醇剩义》所说的那样:“临诊时,虚心静气,虚则能精,静则能细,以心之灵通于指端,指到心到会悟参观。”3、脉诊指法指法是脉诊的手指基本功,包括调指与运指两个方面。(1)、调指平齐指端:三指在诊脉时,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才能举按一致,用力均匀。运用指目:人之手指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临诊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诊脉部位。(2)、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总按、单按:《诊家枢要》曰:“一指单独加压为单按,三指同时加压为总按,单按以分候寸口三部以视病在何脏何腑;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全体;轻按重按以别沉浮,四者分合并用,才能找出线索,洞悉病所。”(1)举按寻举按寻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如滑寿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2)推法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些变化。推法与举按法相对,举按法是浮沉浅深诊候,而推法则是纵横诊候。如《医学入门》曰:“盖脉有隐显,皆阴阳变化错综,须横看,竖看,乃可尽其变。”三、诊脉步骤1、诊脉之时,医者与病人须调整自己的仪态举止,静心正身,全身放松,使气血运行畅通。2、医者要做到心空无一物,切不可存有一丝先入之成见,不可使思想带有倾向性,务必“洗尽胸中所蓄,寓孔神于三指头,自然得矣”。3、总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求之。左脉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右脉属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左右脉象互参,以诊察人之体质特点、心理特点。单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分部次第求之,以诊察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心理脉象。最后,总按、单按所得的脉象特点综合分析,以诊察病人之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初学脉诊之人,可按此步骤,按部就班,细心体会,诚如周学海所言:“求明脉理者,须先将位数形势讲的真切,各种脉象了然,不必拘于脉名”。“讲脉学者,须先明脉位之有定,而后渐渐悟入脉位之无定”。
切诊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切诊
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触觉,对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断疾病的方法,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切脉和按诊,因脉诊有独特的中医特色,故有人也将脉诊称为切诊。但在临床上,脉诊和按诊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偏颇侧重,需合参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