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

时间:2024-08-23 09:40:35编辑:小松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

一、观课


(二)观课的分类

(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种分类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将观课分为:

1.诊断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指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

2.提炼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形成风格)——指通过观察,提炼出被观察者课堂教学的风格和特色。

3.专题性观察(从某个专题展开观察)——指为了研究某一或某些课题,而进行的课堂观察,也可成为主题式观察。




一、观课

(三)观课的内容(视角)--(吴晓红老师讲座)

顾泠沅老师的观察视角分为: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践,从观察对象上来说,我简单的把以下几项内容作为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1.观学生: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如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情况?完成练习情况?练习的熟练程度?正确程度?展示技能的积极性?语言表达?学生产生的错误以及处理方法?等等

2.观老师: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动作示范是否规范正确?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队形调整是否合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得当?等等

3.观课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师生互动的形式和效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场地器材的运用?组织队形的安排?等等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1.观察准备(观察前)

(1)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2)选择观察类型和方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

(3)制定观察表格(观课记录样表)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的内容和范围、观察提纲、时间、次数和位置、记录方式、观察人员组织分工……)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2.现场观察(观察中)

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现场观察。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同时,要记下自己的思考,包括记录观察过程中的“疑问”。

( 观察者可以针对自己观课的需要与有关学生进行适当交流,以便对该班的学习和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观察量表的特点、上课场地器材摆放等实际情况选择观察位置,以适宜获取信息、不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原则)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3.分析研究(观察后)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要对观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研究者就可得出研究结论。最后的结论可以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

一、观课

(五)观课的注意事项

1.提前做好观课的方案:观察内容、观察对象、观察点等

2.做好观课团队的分工

3.根据观课的需要选取适当的观课位置

4.认真做好观课过程的观察及记录工作

5.及时整理观察记录,并做好观课报告,做好与执教者进行细致的交流准备。




一、观课

(六)观课的建议——所有学科(陈大伟P48)

1.要提前进入教室,不能中途很轻率地敲门,打断教学。

2.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备,禁止随意接听电话。

3.要集中精力观察与研究教学,不做与本课堂教学无关的工作(如备课、批改作业等)。

4.不和其他观课者闲聊,不随意讨论和评价教学活动,以避免影响师生的教学情绪。

4.观课时把自己看成助教,适度参与其中,帮助授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一、观课

(一)议课的概念

议课是从这一课出发,通过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者充分发挥教学想象力的前提下,探讨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来,目的是拓展选择空间。即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课堂教学的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二、议课

(二)议课的内容

1.议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形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情况等。

2.议教师:教师的基本教态(着装、穿戴、对学生的态度等),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语言表达、讲解示范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组织队形的调整与变换,评价机制的合理与适时,场地器材的摆放与运用,密度负荷的预设与实测等。

3.议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流程的连惯性,技能学习的渐进性,方法运用的合理性,重难点突破的实效性,组织形式的实用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




二、议课

(三)议课的基本流程

1.执教教师自我描述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教学的基本流程等。

2.执教教师对本自身在次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

一、如何做到有效观课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二、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1)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2)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能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3)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心态。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结构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一定要注意表述的语气、态度等。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

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

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

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以学论教告诉我们,议课时不要议论教师教的好不好。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议课时往往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也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责人以藻”,是说在给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会修饰自己的语言,要委婉。“评课”变成“议课”,主讲教师易于接受,议课教师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的境界。)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陈大伟观课议课策略与方法

1不把学生当成教研的手段 观察现有的教研活动,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活动主持人开始向现场的教师介绍参与活动的来宾、活动议程、活动目的意义等,学生坐在台上,有的无所事事,有的在做着配合教研的准备。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大家都在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是合理的。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是观课议课等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观课议课主张学生上场之前,主办者应该完成上述介绍和组织的环节。学生上场后便直接进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主角、是教研活动的目的,教学为他们而存在。2引导学生求真 日常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会要求学生在公开课上“掩饰”(不要出现平常教学中不合理的学习行为)或者“粉饰”(特意作出某些正确与好看的行为);更有甚者,会在同一个班反复试讲、演练。这样的教学成了演戏,学生成了演员,教学完全丧失了求真的应然追求。教育求真,任重道远,但有所关注,有所努力,持之以恒,总能有所改变。基于培养学生“学做真人”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致力于培养授课教师“求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公开课主要不是展示,而是自我发展的平台”等意识,确立以发展为目的的献课取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示学生以真面目、真性情。同时,观课议课主张议课而非评课,议课者要关注参与学生是否表现出学习的真实参与和真情实感,是否促进和实现了学生的真实发展,而不是追求师生配合的精彩表演,努力降低公开课的厉害关系,尽量避免上课教师为迎合观课教师的口味而丢失本真。3给学生以示范 4关怀和帮助学生 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其主要策略是:观课时,把关注重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教学,这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议课时,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和现象、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依据,这是以学讨论教;通过观课议课,促进执教者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

听陈大伟教授《怎样观课议课》专题讲座的一些体会

昌江县乌烈中学 谢真文我们原来的听课评课,年年都在搞,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研究常规,但总感觉不尽人意,原因大致如下:一、只听课、不评议有些学校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规定,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ABCD,然后将表格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二、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在有些学校,听课评议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优点,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三、跟着领导意思走有领导在场时,大家出于尊重,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跟着说不好。参加评议的教师成了领导的附和者,听课评议跟着领导的意思走。这样的听课评议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却容易助长部分教师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悲观失望。观课议课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名词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是为了认识真实的课堂,听课者往往坐在后面。观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悟课堂,体悟课堂,要从大处看,从关键看,不拘泥与于偶然个别现象。议是围绕课堂去探讨,评是句号而议是问号。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陈教授搞的观课议课活动很有特色,陈大伟教授对课堂关注的角度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独特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听、评课,议课不同于以往的评课,观课目的不纯粹观教师怎么表演,现在学生是学习主体,而是要看学生在本节课中是否能把要学习的知识掌握住,教师要走进学生,看学生在本节课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通过学生的学反映教师的教,关注的是课堂生成问题怎样深入探讨,能够得到解决或改进。这种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课堂生命活动质量的观课议课扣人心扉,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平时我们总是说听课评课,侧重的是评价与甄别。书中对当前听课评课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听课评课的形式主义现象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得到了层层剖析,让我们感觉观课议课的实实在在的实效性。开始检索自己平时观议课中的行为和语言,对自己在观议课中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反思,我们在学习与反复思考中明白:观议课活动为每一位教师成长搭建了最便捷的平台。陈大伟教授说:观课议课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我们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反思学生心理: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而在课堂中,却怕老师提问,怕回答问题,甚至于庆幸老师不提问自己。这是一种怪现象。我们来反思一下,课堂中学生回答过问题之后,都得到了什么?我们教育者是否往往只肯定了正确的、和教师所要的结果一样的答案,而对于和老师所要结果相违背的答案,我们是怎么处理的?是否只是摆一下手,示意其坐下?亦或是默然视之,视线转向另一个学生?或者是更有甚者,大声训斥,全然不顾学生的尊严?反思教师的提问艺术: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在观课时,有些观课老师也不知道授课教师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很奇怪的,我们成人、学识渊博的、整天和书本打交道的老师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学生又怎能回答上来呢?其实,发生这种怪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师的提问不够明确、具体、针对性不强,或是提问范围过大,而让人无从回答起。学生把握不准问题答案,无从回答,加之又担心老师的大棒,不回答问题也不足为怪了。所以,应从我们自身因素反思一下,理解一下我们的学生。研究课堂的目的在于改进课堂,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自己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过去的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观课议课

                                  太和小学  韩青

      进修学校的王长丽主任的有关《主题式观课议课》报告让我受益匪浅。说句实话,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听过别人的课,让你去评课时,我一直不知如何去说,所以我最怕评课了。在听其他老师的评课,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很是羡慕,心中不明白其他老师怎么知道那么多,自己怎么就说不出呢?明明自己也知道但是却说不好,这也让我一直很自卑。所以培训是遇到自己最好的老师,他让我明白我的不足,也让我明白努力的方向。

      王长丽主任的报告让我顿悟,原来要评好课,你得先做好听课记录。首先要记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你怎么知道老师这节课是否达成目标,课堂是否高效呢?教学目标是不是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其次,你得明白你的观课任务,只有有任务,你才会有关注点,才有思考的问题。第三还要看课堂的整个环节,环节的安排是否有用,这就要看这个环节是为完成那个目标设计的,如果不是为完成那个目标而设定,那就是无效的,就应删掉。我们还要观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问题,那样的课是不成功的课,还有从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看出老师是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观看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的分配很有必要。所以我们要记录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再者还要记录课堂事实和现象,你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情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养成等;老师问题的设置,教学策略,和方法,点拨指导,课堂评价,检测内容及方式等,只有这样你才能还原当时课堂,才能针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进行有理有据地评,有这一课的现象可以讲到再遇见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形成一种观点。还要记录做课教师的可借鉴之处,好在哪说出理由,让大家学习共同进步。再者对教师课中的不足,要委婉提出,比如如果让我讲,我会怎样讲。我个人觉得这样讲这个知识点学生好理解一点。评课是各抒己见 ,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大家讨论交流,看看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更合适,咱们应该想着把这位教师讲的课当做课例,找出教学中更合适的教法、学法,形成一种观点。

        王长丽主任还让我明白,做课老师要摆正心态,不要老想着我讲砸了怎么办?讲好了是一节成功的课例,大家学习。讲砸了就当奉献课,为大家提供研讨的课例,以后大家就不会出现我课堂上的问题了,别人进步了,难道自己就没受益吗?

      观课议课如养花,自己的花不妨多搬出来让大家看看,新奇之处不藏着,不足之处共解决。花儿好看人人赏,送给大家惊奇和美丽。花儿养的不好也无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议论纷挣,品叶论花中,总有一条意见是你所需,总有一份建议于你有益。花开有声,观课议课总有收获。

      八天的学习让我明白:让孩子爱上阅读,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这是我们的责任;老师要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这样你才不会让自己的教学偏离方向。别说自己成熟了,想着我们还嫩绿,我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让自己更快成长。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经历这样的学习生活了,这次国培学习让我兴奋,让我激动,让我收获满满,感谢各位老师、专家的分享,希望多有几次这样接地气、非常实用的学习。


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

有效的议课观课需要:

1、从营造氛围开始培育民主、互助、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营造平等对话的研究氛围。

2、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提前协商观课主题,在课前充分沟通和交流,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在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当前,最有效的观课主题是有效教学,准备观课时便可预设这个主题,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授课教师说明后,观课教师可以询问、提问或建议。

3、有效观课要致力于发现课堂,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要思考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

4、需要平等对话,设身处地,同情理解,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要消除这种隔阂,最好的就是同情和理解,有效的议课要触及深层次的东西,观课议课要促进教师反思,这样才能做到有效。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四篇】

1.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了陈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拿到书就以为观课议课就是听课评课,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是不同的。观课议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到正确的观课议课呢? 2.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3.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较多。很多次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8月28日听取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学术报告后,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评课不要再流于形式了,不要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了。这样的教研有什么意思呢?这样,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4.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有幸在璩xx工作室线上学习中接触了各位大家,他们为埋头于教学一线,受制于成绩、制卷、开会、交表、评比各项事务中的我,推开了一扇扇的大门。诗歌教学内容的设计、校本研训的专业指导、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写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令我受益匪浅。听了他们的讲座,只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教书近20年,专业学习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不科学不高效,应当思变。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   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这种感觉不是很好。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三是怕自己评得不高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次听评课,实则是两次学习的机会:授课教师给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评课专家给一次研修提升的机会。所以评课专业精当,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评课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用之于课堂,颇有感悟。多年以后被代入“专家”的角色,却只觉修为不够。想要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年轻教师一些帮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听了陈教授的课,我有顿悟之感。从源头上,我就应该改变:这不叫听课评课,而应该是观课议课。听课用耳朵,观课则是调动各感官,除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策略,还有学生的听说读写反应,还有整个课堂状态。另,评课是自上而下的审视,议课则是共同参与的研讨。观课者亦是当事人,他和授课老师一样,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担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转变,问题便迎刃而解。既是团队探究,直言无妨,意见相悖无妨,课不成功亦无妨,思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事物只有处于矛盾中才能发展变化。探讨更好的教法学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误同样富有价值。   除此之外,陈教授还特别指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评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确如此,接到通知去听课,授课内容课堂上才知晓,40分钟听下来立马评课,听什么?评什么?听的评的恐怕都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每次听评课都是这样的程序,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大家的对话失去共同的基础,研修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陈教授特别指出,课前要确定议课主题,确定议课团队人选,分解议课主题观察与研究的方向,还要根据各自方向挖掘经验,收集信息。换言之,要让散漫的听评课变成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是我在陈教授讲座中听到最多的词。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教学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每做一个活动都力求探讨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有这样逐步推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通达千里。陈教授说,观课议课提倡以发展性取向“献课”。我想,着眼于发展,就要有一个方向的指引,“主题”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什么是主题?陈教授指明了两处来源:一是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超越有创新的地方。即这堂课,我们尝试用某种方式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或问题,大家都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么做可以吗?或者这堂课,大家来看一看,我的创新之处是否有价值?确定好主题,再围绕主题,思考讨论,反复尝试,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问题,当然事半功倍。   学习之后,很想要把这样的理念带到工作中。刚好,有一个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活动,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这堂课来自七年级下册综合性活动“我的语文生活”。因通知仓促,没有时间组建议课团队,便自行阅读教材教参,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例资料,最终给自己确立了观课议课的主题——如何合理设置任务情境,并据此细分观察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任务情境设置,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和表现力的区别。为此,我制作了简易的表格,想要尝试一下该种方式的观课议课。   活动结束,回顾这两堂课。老师功底都不错,信息技术运用纯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规定内容,作为活动课课型,有学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师的要点归纳,但在新的观课议课理念下,通过实时记录,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课堂学生表现力的高下除了班级的差异外,还深受教师创设情境的影响,动画指引、生活实景、虚拟故事、时事背景……各种情境细细比对,让人觉得这里很有研讨的价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许所思所行还很不成熟,但我愿意勤勉奋进,实干笃行,永远做一个朴实沉毅的教育追梦人。

上一篇:董贞中国好声音

下一篇:齐良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