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83式

时间:2024-08-21 10:07:02编辑:小松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

  ⑴ 两腕前掤掌托球,⑵ 右脚抓地左步移。⑶ 两脚落实筑地基,⑷ 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

  ⑴ 退步圆撑推左掌,⑵ 两臂交叉上步挤。⑶ 退步圆撑推右掌,⑷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 两掌抱球运二脉,⑹ 右掌斜掤松腕挒。⑺ 右掌反采划眉梢,⑻ 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撤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

  ⑴ 右勾变掌抓小腹,⑵ 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

  ⑴ 退步圆掌推左掌,⑵ 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

  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右掌按。⑶ 跟步回采抱七星,⑷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 手摸六穴左搂膝,⑹ 左弓竖腰右掌按。⑺ 蹲身捋按左托球,⑻ 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 右弓竖腰左掌按,⑽ 蹲身捋按右托球。⑾ 手摸六穴左搂膝,⑿ 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

  ⑴ 跟步左掤抱七星,⑵ 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

  ⑴ 蹲身左掌合右拳,⑵ 上步逆顺右拳搬。⑶ 后坐腹前左掌拦,⑷ 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

  ⑴ 坐步回拳双掌分,⑵ 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

  ⑴ 长腰继弓下掌按,⑵ 右脚外摆双掌分。⑶ 竖腰立顶食指天,⑷ 屈膝两肘掤与展。

  十一、斜步搂膝4动:

  ⑴ 右掌托球摸六穴,⑵ 左弓搂膝右掌劈。⑶ 左掌托球摸六穴,⑷ 右弓搂膝左掌劈。

  十二、揽雀尾②6动:

  ⑴ 穿掌抽胯阴阳肘,⑵ 遮阴掌掤肘底枪。⑶ 屈膝拉马肘开花,⑷ 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 调步右弓斜掤掌,⑹ 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

  ⑴ 左独立提膝腕打,⑵ 右坐压肘进左锤。

  十五、倒撵猴10动:

  ⑴ 重心下沉拳变掌,⑵ 右弓步左掌前按。⑶ 后坐步左掌搂膝,⑷ 左弓步右掌前按。

  ⑸ 两次坐步右搂膝,⑹ 坐步撤脚推左掌。⑺ 两次坐步左搂膝,⑻ 坐步撤脚推右掌。

  ⑼ 两次坐步右搂膝,⑽ 坐步撤脚推左掌。

  十六、斜飞式2动:

  ⑴ 跟步右掌托与摆,⑵ 上隅步左掌斜掤。

  十七、提手上势2动:

  ⑴ 右转坐步抱七星,⑵ 左挤缠丝右勾打。

  十八、白鹤亮翅②2动:(与前式相同)

  十九、搂膝拗步2动:

  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推右掌。

  二十、海底针2动:

  ⑴ 继弓步右掌前指,⑵ 收步长身两掌错。

  二十一、扇通臂2动:

  ⑴ 屈膝蹬脚两掌合,⑵ 马步沉气推托坐。

  二十二、撇身锤2动:

  ⑴ 马步叉肩双献肘,⑵右转下蹲掌找拳。

  二十三、卸步搬栏锤4动:

  ⑴ 右卸步右拳前冲,⑵ 后坐步回搬右拳。

  ⑶ 继后坐步左栏掌,⑷ 左弓步错两心锤。

  二十四、揽雀尾③6动:

  ⑴ 上步捻肘翻掌冲,⑵ 坐步一阴一阳掌。

  ⑶ 右弓步左掌打挤,⑷ 继弓步右掌下采。

  ⑸ 弓虚步右掌挒采,⑹ 扣脚蹲身前按掌。

  二十五、正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弓后马掼鞭梢。

  二十六、云手8动:(一横一竖)

  ⑴ 左掌下按摸两膝,⑵ 右勾变掌掤与按。⑶ 左云三田一横掌。⑷ 换掌并步右掌云,

  ⑸ 左云三田一竖掌。⑹ 换掌并步右掌云,⑺ 右掌变勾开左步,⑻ 先弓后马掼鞭梢。

  二十七、左探马掌2动 :

  ⑴ 扣脚左转两掌合,⑵左膝前弓交叉臂。

  二十八、右分脚4动:

  ⑴ 继弓步掌肘相错,⑵ 两掌高举引身起。⑶ 两肘下垂提右膝,⑷ 踢胸点肋二掌劈。

  二十九、右探马2动:

  ⑴ 屈膝落步两掌合,⑵ 右膝前弓交叉臂。

  三十、左分脚4动:

  ⑴ 继弓步掌肘相错,⑵ 两掌高举引身起。⑶ 两肘下垂提左膝,⑷ 踢胸点肋二掌劈。

  三十一、转身左蹬脚4动:

  ⑴ 两掌交叉后叉脚,⑵ 转身提膝拳变掌。⑶ 两掌上掤引身起,⑷ 坠肘提膝两掌劈。

  三十二、进步栽锤6动:

  ⑴ 屈膝落步左按掌,⑵ 左弓左搂右推掌。⑶ 掌摸六穴右搂膝,⑷ 右弓竖腰推左掌。

  ⑸ 掌摸六穴右变拳,⑹ 左弓步右锤下栽。

  三十三、翻身撇身锤2动:

  ⑴ 移步翻身撇右拳,⑵右弓步掌拳相合。

  三十四、右蹬脚6动:

  ⑴ 撤步探马掌错肘,⑵ 两掌高举长身起。⑶ 双肘下坠提左膝,⑷ 两掌下劈蹬左脚。

  ⑸ 转左步两掌上棚,⑹ 坠肘提膝右蹬脚。

  三十五、左右打虎4动:

  ⑴ 足跟着地掌变拳,⑵ 扣右脚双掌左掼。⑶ 探掌撤步掌变拳,⑷ 扣左脚双拳右掼。

  三十六、十字蹬脚2动:

  ⑴ 左转提膝双肘分,⑵ 两拳平击前蹬脚。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欢迎阅读。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

  ⑴ 两腕前掤掌托球,⑵ 右脚抓地左步移。⑶ 两脚落实筑地基,⑷ 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

  ⑴ 退步圆撑推左掌,⑵ 两臂交叉上步挤。⑶ 退步圆撑推右掌,⑷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 两掌抱球运二脉,⑹ 右掌斜掤松腕挒。⑺ 右掌反采划眉梢,⑻ 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撤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

  ⑴ 右勾变掌抓小腹,⑵ 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

  ⑴ 退步圆掌推左掌,⑵ 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

  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右掌按。⑶ 跟步回采抱七星,⑷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 手摸六穴左搂膝,⑹ 左弓竖腰右掌按。⑺ 蹲身捋按左托球,⑻ 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 右弓竖腰左掌按,⑽ 蹲身捋按右托球。⑾ 手摸六穴左搂膝,⑿ 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

  ⑴ 跟步左掤抱七星,⑵ 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

  ⑴ 蹲身左掌合右拳,⑵ 上步逆顺右拳搬。⑶ 后坐腹前左掌拦,⑷ 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

  ⑴ 坐步回拳双掌分,⑵ 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

  ⑴ 长腰继弓下掌按,⑵ 右脚外摆双掌分。⑶ 竖腰立顶食指天,⑷ 屈膝两肘掤与展。

  十一、斜步搂膝4动:

  ⑴ 右掌托球摸六穴,⑵ 左弓搂膝右掌劈。⑶ 左掌托球摸六穴,⑷ 右弓搂膝左掌劈。

  十二、揽雀尾②6动:

  ⑴ 穿掌抽胯阴阳肘,⑵ 遮阴掌掤肘底枪。⑶ 屈膝拉马肘开花,⑷ 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 调步右弓斜掤掌,⑹ 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

  ⑴ 左独立提膝腕打,⑵ 右坐压肘进左锤。

  十五、倒撵猴10动:

  ⑴ 重心下沉拳变掌,⑵ 右弓步左掌前按。⑶ 后坐步左掌搂膝,⑷ 左弓步右掌前按。

  ⑸ 两次坐步右搂膝,⑹ 坐步撤脚推左掌。⑺ 两次坐步左搂膝,⑻ 坐步撤脚推右掌。

  ⑼ 两次坐步右搂膝,⑽ 坐步撤脚推左掌。

  十六、斜飞式2动:

  ⑴ 跟步右掌托与摆,⑵ 上隅步左掌斜掤。

  十七、提手上势2动:

  ⑴ 右转坐步抱七星,⑵ 左挤缠丝右勾打。

  十八、白鹤亮翅②2动:(与前式相同)

  十九、搂膝拗步2动:

  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推右掌。

  二十、海底针2动:

  ⑴ 继弓步右掌前指,⑵ 收步长身两掌错。

  二十一、扇通臂2动:

  ⑴ 屈膝蹬脚两掌合,⑵ 马步沉气推托坐。

  二十二、撇身锤2动:

  ⑴ 马步叉肩双献肘,⑵右转下蹲掌找拳。

  二十三、卸步搬栏锤4动:

  ⑴ 右卸步右拳前冲,⑵ 后坐步回搬右拳。

  ⑶ 继后坐步左栏掌,⑷ 左弓步错两心锤。

  二十四、揽雀尾③6动:

  ⑴ 上步捻肘翻掌冲,⑵ 坐步一阴一阳掌。

  ⑶ 右弓步左掌打挤,⑷ 继弓步右掌下采。

  ⑸ 弓虚步右掌挒采,⑹ 扣脚蹲身前按掌。

  二十五、正单鞭2动:

  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弓后马掼鞭梢。

  二十六、云手8动:(一横一竖)

  ⑴ 左掌下按摸两膝,⑵ 右勾变掌掤与按。⑶ 左云三田一横掌。⑷ 换掌并步右掌云,

  ⑸ 左云三田一竖掌。⑹ 换掌并步右掌云,⑺ 右掌变勾开左步,⑻ 先弓后马掼鞭梢。

  二十七、左探马掌2动 :

  ⑴ 扣脚左转两掌合,⑵左膝前弓交叉臂。

  二十八、右分脚4动:

  ⑴ 继弓步掌肘相错,⑵ 两掌高举引身起。⑶ 两肘下垂提右膝,⑷ 踢胸点肋二掌劈。

  二十九、右探马2动:

  ⑴ 屈膝落步两掌合,⑵ 右膝前弓交叉臂。

  三十、左分脚4动:

  ⑴ 继弓步掌肘相错,⑵ 两掌高举引身起。⑶ 两肘下垂提左膝,⑷ 踢胸点肋二掌劈。

  三十一、转身左蹬脚4动:

  ⑴ 两掌交叉后叉脚,⑵ 转身提膝拳变掌。⑶ 两掌上掤引身起,⑷ 坠肘提膝两掌劈。

  三十二、进步栽锤6动:

  ⑴ 屈膝落步左按掌,⑵ 左弓左搂右推掌。⑶ 掌摸六穴右搂膝,⑷ 右弓竖腰推左掌。

  ⑸ 掌摸六穴右变拳,⑹ 左弓步右锤下栽。

  三十三、翻身撇身锤2动:

  ⑴ 移步翻身撇右拳,⑵右弓步掌拳相合。

  三十四、右蹬脚6动:

  ⑴ 撤步探马掌错肘,⑵ 两掌高举长身起。⑶ 双肘下坠提左膝,⑷ 两掌下劈蹬左脚。

  ⑸ 转左步两掌上棚,⑹ 坠肘提膝右蹬脚。

  三十五、左右打虎4动:

  ⑴ 足跟着地掌变拳,⑵ 扣右脚双掌左掼。⑶ 探掌撤步掌变拳,⑷ 扣左脚双拳右掼。

  三十六、十字蹬脚2动:

  ⑴ 左转提膝双肘分,⑵ 两拳平击前蹬脚。 ;


吴式太极拳83式,是哪83式?那83式的名称都是什么啊?

北派拳谱83式第一节1.太极起式 2.揽雀尾 3.斜单鞭 4.提手上式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上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 10. 十字手 11.抱虎归山 12.合掌揽雀尾13.斜单鞭 14.肘底看锤 15.倒撵猴 16.斜飞式17.提手上式 18.白鹤亮翅 19.搂膝拗步20.海底针21.闪通背 22.撇身锤 23.卸步搬拦锤 24.上步揽雀尾 25.单鞭 26.云手 27.单鞭第二节28.高探马 29.左右分脚 30.转身蹬脚 31.搂膝拗步32.进步栽锤 33.反身撇身锤 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蹬脚36.打虎式 37.转身右蹬腿 38.双风贯耳39.转身蹬脚 40.搂膝拗步 41.搬拦锤 42. 如封似闭43.十字手 44.抱虎归山 45.穿掌揽雀尾 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 48.玉女穿梭 59.上步揽雀尾 50.单鞭 51.云手 52.斜单鞭第三节53.下式 54.金鸡独立 55.倒撵猴 56.斜飞式57.提手上式 58.白鹤亮翅 69.海底针 60.闪通背61.撇身锤 62.上步搬拦锤63.上步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 66.单鞭第四节67.迎面掌 68.单摆莲 79.搂膝指裆锤 70.上步揽雀尾71.斜单鞭 72.下式 73.上步七星 74.退步跨虎75.转身迎面掌 76.转身双摆莲 77.弯弓射虎78.上步搓丝捶 79.揽雀尾 80. 反身单鞭 81.上步合掌揽雀尾 82.单鞭 83.合太极扩展资料: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元气充足。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83式,是哪83式?那83式的名称都是什么啊

第一节1、太极起式 ; 2、揽雀尾 ; 3、斜单鞭 ; 4、提手上式 ; 5、白鹤亮翅 ; 6、搂膝拗步 ; 7、手挥琵琶 ; 8、上步搬拦锤; 9、如封似闭 ; 10、十字手 ; 11、抱虎归山 ; 12、合掌揽雀尾 ; 13、斜单鞭 ; 14、肘底看锤 ; 15、倒撵猴 ; 16、斜飞式 ; 17、提手上式; 18、白鹤亮翅; 19、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 21、闪通背 ; 22、撇身锤 ; 23、卸步搬拦锤 ; 24、上步揽雀尾 ; 25、单鞭 ; 26、云手 ; 27、单鞭 ; 第二节 28、高探马 ; 29、左右分脚 ; 30、转身蹬脚;31、搂膝拗步;32、进步栽锤;33、反身撇身锤;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蹬脚; 36、打虎式; 37、转身右蹬腿; 38、双风贯耳; 39、转身蹬脚; 40、搂膝拗步;41、搬拦锤 ; 42、 如封似闭 ; 43、 十字手; 44、抱虎归山; 45、穿掌揽雀尾 ; 46、 斜单鞭 ; 47、野马分鬃 ; 48、玉女穿梭 ; 59、上步揽雀尾 ; 50、单鞭 ; 51. 云手 ; 52、斜单鞭 ; 53、下式 ;第三节54、金鸡独立 ; 55、倒撵猴 ; 56、斜飞式 ; 57、提手上式 ; 58、白鹤亮翅 ; 59、海底针 ; 60、 闪通背 ; 61、撇身锤 ; 62、上步搬拦锤 ; 63、上步揽雀尾 ; 64、单鞭 ; 65、云手 ; 66、单鞭;第四节67、迎面掌 ; 68、单摆莲 ; 69、搂膝指裆锤 ; 70、上步揽雀尾 ; 71、 斜单鞭 ; 72、下式 ; 73、上步七星 ; 74、 退步跨虎 ; 75、 转身迎面掌 ; 76、转身双摆莲 ; 77、弯弓射虎 ; 78、上步搓丝捶 ; 79、揽雀尾 ; 80、反身单鞭 ; 81、上步合掌揽雀尾 ; 82、单鞭 ; 83、合太极; 扩展资料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赵铁庵、修丕勋、彭广义(仁轩)、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修良、修占、战波等。修良、修占又传修淑玉、崔钰臣、周旭林等。北派吴式向南传播的还有吴图南系的莫韫龙(莫斐之子)莫斐为吴图南上世纪30年代弟子。莫韫龙主要传播吴式南国神韵太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式太极拳

上一篇:600028股票行情

下一篇:4160甲醛检测仪